Molex旗下Sensorcon公司推出一氧化碳检测仪产品线

发布时间:2018-01-6 阅读量:866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Molex 旗下子公司 Sensorcon 推出一氧化碳检测仪,该型便携式仪表采用了先进的电化学传感器技术,可快速检测及测量一氧化碳,并提醒消防、警力及急救人员存在的危险程度。


鉴于基于石油的建筑材料的普遍使用在灭火过程中加大了接触一氧化碳及中毒的风险,在当今社会,能否快速准确的提供检测结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灭火或抢险救援的过程中,对于吸入烟气的所有人员,都应当主动的监测一氧化碳的水平。

“检测仪采用了紧凑的电化学传感器,响应时间极为迅速。”Molex 旗下 Sensorcon 公司的市场经理 Calen Dembitsky 表示。“这种自持式的仪表可以方便而又牢固的连接到消防员的消防战斗服上,即使在消防员佩戴了自给式呼吸器的情况下,LCD 显示屏上的各种功能和模式也都清晰可见。这一产品还可理想的用于警车内的一氧化碳接触水平,因为对于使用警用 SUV 的部门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问题。”

这一仪表采用轻量化设计,而结构又极其牢固,此外还适用于暖通空调的维护技术人员、房屋和法规的检查人员,以及对建筑物、施工或工业区域进行监测或者对周边电器进行测试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专业人员。

本设备提供三种型号:Inspector、Inspector Industrial 和 Inspector Industrial PRO。这三种型号都采取了防水耐冲击设计,设定点预编程,可测量浓度在 0 至 1,999 ppm 之间的一氧化碳气体浓度,提供可见报警 (LED) 和声音报警功能。

Industrial 型和 Industrial PRO 型配有振动报警功能以及内在安全认证,确保在爆炸环境下不会产生火花。在采用了 Industrial PRO 型设备后,用户可以自己设置报警的高低值。此外,Industrial PRO 型工具的时间加权平均值 (TWA) 功能可在 24 小时内记录下三个不同的读数,然后提供平均值。

检测仪的规格如下:

• 工厂校准的精度:+/- 10% 或 +/- 2 ppm(其中较大值)
• 初始响应时间:< 5 秒
• 报警设定点:预编程为 35 ppm 低值、200 ppm 高值
• 电池寿命:2 年(取决于报警条件)

• 温度范围:-4 至 +122 ºF(-20 至 +50 ºC)



方案超市都是成熟的量产方案和模块,欢迎合作:

S1温湿度传感器
i7S加速度传感器
低功耗蓝牙4.0运动传感器


快包任务,欢迎技术服务商承接:

霍尔电流传感器开发 ¥5000 竞标中
DSP硬件平台使用IIC配置传感器 ¥3000 竞标中


>>购买VIP会员套餐


相关资讯
体积缩小58%!Vishay发布185℃耐受汽车级TVS解决方案​

汽车电子系统日益复杂,尤其在48V架构、ADAS与电控系统普及的当下,对瞬态电压抑制器(TVS)的功率密度、高温耐受性及小型化提出了严苛挑战。传统大功率TVS往往体积庞大,难以适应紧凑的ECU布局。威世科技(Vishay)日前推出的T15BxxA/T15BxxCA系列PAR® TVS,以创新封装与卓越性能直面行业痛点,为下一代汽车设计注入强大保护能力。

SK海力士突破6层EUV光刻技术,1c DRAM制程引领高性能内存新时代

韩国半导体巨头SK海力士近日在DRAM制造领域实现重大技术飞跃。据ZDNet Korea报道,该公司首次在其1c制程节点中成功应用6层EUV(极紫外)光刻技术,显著提升了DDR5与HBM(高带宽内存)产品的性能、密度及良率,进一步巩固其在先进内存市场的领导地位。

日月光投控7月营收超515亿新台币 AI芯片封测需求引领增长

半导体封测巨头日月光投控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7月公司实现营收515.42亿元新台币,较6月份环比增长4.1%,与上年同期相比则微降0.1%。若以更能反映国际业务实质的美元计价,7月营收高达17.69亿美元,呈现更强劲的增长势头——环比上升6.5%,同比显著增长11.2%。这一差异突显了新台币汇率波动对账面营收换算带来的影响。

停产风波:宁德时代建霞锂矿暂停运营,全球锂市场再起波澜

据彭博社8月11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CATL)已正式暂停其位于江西省宜春市的建霞锂矿生产作业,此次停产预计将持续至少三个月。这一重大变动迅速引发锂产业链高度关注。

巨头财报亮眼:联发科高通逆势增,车用云端成新战场

近日,全球移动芯片两大巨头——中国台湾地区的联发科(MediaTek)与美国的高通(Qualcomm)先后发布了最新一季的财务报告,为洞察消费电子市场动态和半导体产业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窗口。两份财报清晰地展现了在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两大巨头正积极寻求多元化突破,竞相布局未来增长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