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萨直调激光二极管系列适用于新一代移动标准及物联网网络

发布时间:2018-03-22 阅读量:937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萨瑞宣布,推出全新直调激光器(DML)二极管---RV2X6376A系列。该DML二极管将四个波长的25 Gbps作为100 Gbps光收发器的光源,支持4.9G和5G LTE基站、以及数据中心路由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高速通信。RV2X6376A系列是业界首款DML二极管,它支持全速25 Gbps(基于单个激光器)和工业温度(-40°C至95°C)无需冷却。


RV2X6376A系列的设计采用经典的NRZ调制的紧凑型100 Gbps QSFP28光收发器模块。 它们与粗波分复用(CWDM4)标准兼容,每通道25 Gbps,通过复用4个通道,实现100 Gbps。RV2X6376A系列扩展了激光二极管系列产品,集成了已在数据中心中大规模应用且工作温度在-5°C至75°C范围内的NX6375AA系列。RV2X6376A系列产品除了具有通信基站所必须的耐用性和可靠性之外,还可进一步提升稳定工作温度范围,以满足数据中心客户的需求。

由于数据中心需求的激增,移动通信和物联网(IoT)正在快速推动高速光通信系统的发展。Cisco ®可视网络指数(VNI)预测,全球移动数据流量每年将增长44%,从2017年的11,000 PB /月增加到2021年的48,000 PB /月。为应对这种高速增长,通信基站制造商正在向4.9G 和更高吞吐量、低延迟的5G技术过渡。

瑞萨电子高速光通信和无线产品副总裁Diwakar Vishakhadatta表示:“RV2X6376A系列为制造商提供了可靠性极高的解决方案,可以适用于4.9G和5G基站的各种恶劣工作环境。收发器设计人员凭借该产品宽泛的工作温度和先进的DML技术,将会使系统成本比现有EML二极管设计的成本出现显著下降。”

RV2X6376A系列的主要特点:

1.3um AlGaInAs直接调制DFB激光二极管
非制冷运行(绝对最大额定值):Tc = -40℃ - + 95℃
输出功率:Po = 7mW @ 25℃
SMSR:35分贝每分钟
激光操作电流:最大55mA
激光反向电压:最大2.6 V
高可靠性:100,000小时的MTTF(注:不保证MTTF)

供货


RV2X6376A 25 Gbps激光二极管裸片样品现已上市并开始量产。(供货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方案超市都是成熟的量产方案和模块,欢迎合作:

双通道脑电采集电路方案设计 10000
单通道脑电采集电路方案设计 10000


快包任务,欢迎技术服务商承接:

7寸智能串口屏方案
车用 TFT LCD 显示屏解决方案
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连接器电路设计方案


>>购买VIP会员套餐

相关资讯
体积缩小58%!Vishay发布185℃耐受汽车级TVS解决方案​

汽车电子系统日益复杂,尤其在48V架构、ADAS与电控系统普及的当下,对瞬态电压抑制器(TVS)的功率密度、高温耐受性及小型化提出了严苛挑战。传统大功率TVS往往体积庞大,难以适应紧凑的ECU布局。威世科技(Vishay)日前推出的T15BxxA/T15BxxCA系列PAR® TVS,以创新封装与卓越性能直面行业痛点,为下一代汽车设计注入强大保护能力。

SK海力士突破6层EUV光刻技术,1c DRAM制程引领高性能内存新时代

韩国半导体巨头SK海力士近日在DRAM制造领域实现重大技术飞跃。据ZDNet Korea报道,该公司首次在其1c制程节点中成功应用6层EUV(极紫外)光刻技术,显著提升了DDR5与HBM(高带宽内存)产品的性能、密度及良率,进一步巩固其在先进内存市场的领导地位。

日月光投控7月营收超515亿新台币 AI芯片封测需求引领增长

半导体封测巨头日月光投控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7月公司实现营收515.42亿元新台币,较6月份环比增长4.1%,与上年同期相比则微降0.1%。若以更能反映国际业务实质的美元计价,7月营收高达17.69亿美元,呈现更强劲的增长势头——环比上升6.5%,同比显著增长11.2%。这一差异突显了新台币汇率波动对账面营收换算带来的影响。

停产风波:宁德时代建霞锂矿暂停运营,全球锂市场再起波澜

据彭博社8月11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CATL)已正式暂停其位于江西省宜春市的建霞锂矿生产作业,此次停产预计将持续至少三个月。这一重大变动迅速引发锂产业链高度关注。

巨头财报亮眼:联发科高通逆势增,车用云端成新战场

近日,全球移动芯片两大巨头——中国台湾地区的联发科(MediaTek)与美国的高通(Qualcomm)先后发布了最新一季的财务报告,为洞察消费电子市场动态和半导体产业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窗口。两份财报清晰地展现了在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两大巨头正积极寻求多元化突破,竞相布局未来增长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