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7-6 阅读量:847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发布人: CiCi
今年4月宣布终止5G基带开发之后,英特尔(NASDAQ:INTC)已开始清理移动通信专利资产。
据英国知识产权信息网站IAM披露,英特尔正在出售手机和无线通信相关知识产权约8500多件,将以拍卖方式进行出售,在8月初公布意向投标者。这些知识产权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英特尔Cellular Portfolio(蜂窝网络组合)部门的专利,其中包括3G、4G、5G相关的大约6000件蜂窝通信IP,以及大约1700多件无线通信IP;第二部分为半导体及电子产业整体的专利大约500多件。
业内专家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鉴于苹果与高通和解,英特尔失去5G战略客户,且已宣布退出5G调制解调器业务,当前的拍卖在情理之中。另外,今年4月宣布退出5G调制解调器业务时,英特尔的股价曾经在次日大涨6%以上,这已经表明英特尔退出5G基带市场在华尔街眼中是值得庆贺的。
英特尔方面回应记者称:“此次拍卖与今年四月份宣布的智能手机调制解调器业务选择的评估是相互独立的。”对方还表示,“英特尔将保留大量的蜂窝无线技术和连接设备技术的专利资产。”但其并未披露保留的专利资产具体有哪些。
屡战屡败
实际上,这已经是英特尔在移动端市场的两进两出。
早在2G时代,英特尔就谋求向移动端市场渗透,并设有通信与应用处理器部门。2001年开始与TTPCOM在无线通信方面合作,2003年曾经推出针对GSM/GPRS网络的PXA800F移动电话处理器。2004年又推出针对EDGE和3G网络代号为Hermon的移动电话处理器,主要应用在黑莓的手持设备中。此后,又推出代号为Bulverde的处理器,应用在Palm、摩托罗拉的相关产品中。
但到2006年6月,英特尔作价6亿美元,将大约拥有1400名员工、处于亏损状态的通信和应用处理器部门出售给Marvell公司。
小米集团产业投资部合伙人孙昌旭2006年还是《国际电子商情》记者。孙昌旭当时在相关报道中表示,经过近10年努力,中国厂商对英特尔通信产品从否认、怀疑到接纳,现在终于开始采用英特尔网络处理器与手机处理器了,英特尔却把它们卖了。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在当时,英特尔虽然贵为全球第一大芯片厂商,但在PC市场面临AMD的激烈竞争,再加上手机处理器供货不足导致整体营收未达到预期,出售这个不赚钱的业务部门在当时看来也是无奈但正确的选择。
值得玩味的是,当时英特尔也宣称,只是出售了基于XScale的手机芯片业务,并没有退出移动通信市场。
此后,随着2007年第一代iPhone横空出世,全球智能手机业务开始出现井喷行情,担心被移动互联网时代抛弃的英特尔再次面临艰难的抉择——要不要进入移动端市场?
到2011年1月,英特尔宣布斥资14亿美元收购英飞凌无线部门。为什么收购英飞凌无线部门?因为2007~2010年间,英飞凌一直是iPhone调制解调器供应商。而从2011年推出的iPhone 4s开始,高通变成了iPhone基带的独家供应商。英特尔收购英飞凌无线部门,目标就是重回移动端市场。
2014年的时候,英特尔曾经推出SoFIA系列产品,目标是抢占入门级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产品等移动端市场,可惜基于Atom处理器的几款产品,没有达到竞争对手的产品水平,仅仅在2013年、2014年就连累移动业务部门出现巨额亏损,后来还导致移动业务部门与通讯业务部门的重组。
到2016年,“英特尔将退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的传言一度甚嚣尘上。但英特尔在移动端的种种努力在2017年迎来转机——经过2011年到2016年高通独家为iPhone提供基带的时期,2017年上市的iPhone 7终于出现了高通和英特尔双供应商的局面。尽管很多评测机构的测试都显示,基于英特尔基带和高通基带的iPhone 7在性能上存在一定的差距——苹果甚至关闭了高通基带的部分功能,才让两种基带方案的iPhone 7在性能表现上差别不是那么大。但到2018年时,英特尔依然成了苹果所有新款iPhone的独家基带供应商。
谁也没有料到,苹果和高通延宕两年有余的专利大战,在2019年4月16日突然以和解收场。双方重新达成为期6年的全球专利许可协议,并已经于2019年4月1日生效。该协议还包含两年的延期选项以及一份为期多年的芯片组供应协议。
受此影响,英特尔在2019年4月16日晚间发布声明称,“公司将继续满足现有4G智能手机调制解调器产品线客户,但预计不会在智能手机推出5G调制解调器产品,包括最初计划于2020年推出的产品。”
形势所迫
为什么在PC时代呼风唤雨的英特尔,在移动端却表现挣扎?国内一家移动芯片厂商的内部人士认为,整个PC时代,微软和英特尔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当需要提升利润时,微软和英特尔会向惠普、戴尔、联想等系统集成商提出涨价的要求,系统集成商只能向其他PC元器件厂商压价,或者选择终端产品涨价,总之微软和英特尔是立于不败之地的。
但移动端是一个ARM架构主导的市场,英特尔也曾上马了一条运行良好的ARM处理器生产线,但还是认为高销量、低利润的ARM产品线是毫无意义的,最终卖掉了这条生产线。在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秘密研发iPhone的阶段,实际上正是英特尔卖掉了通信和应用处理器部门,沉浸于PC及服务器等高利润领域的时期。
另有业内人士分析,英特尔2011年开始重返移动端市场的时候,在产品策略上是有问题的。“推出的Atom低功耗X86处理器变现实在太弱了,基于Atom的Windows上网本甚至无法使用。”该人士认为,英特尔之所以推出Atom产品线瞄准入门级的智能手机和上网本市场,是因为如果面向移动端市场推出高性能、低功耗、低利润的X86处理器产品线,那么那些服务器制造商将很快放弃价格高昂的至强系列芯片,转用价格低廉的替代品。
同时,英特尔当前处理移动端专利资产,与2006年出售通信与应用处理器部门时,遭遇的外部市场环境上非常相似。
一方面,尽管已经成为苹果iPhone的基带供应商,但英特尔移动端业务依然是包袱。根据New Street Research在2018年发布的研究报告,2011~2018年间,英特尔为了发展移动端业务大概投入了170亿美元,而且忍受着每年约25亿美元的亏损。
另一方面,在PC及服务器芯片市场,英特尔再次遭遇到AMD的强力挑战。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AMD在台式机市场的全球份额为17%,在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全球份额为13%,价值更高的服务器市场全球份额为2.9%。但是鉴于AMD在2019年第三季度将销售许多新的7纳米芯片,而英特尔与之相当的10纳米产品要到2019年底才能上市,市场普遍预测,到2020年底AMD将夺取10%的服务器市场份额。而AMD CEO苏姿丰有更加长远的目标,致力于恢复该公司2006年前后与英特尔分庭抗礼的市场格局——当时AMD和英特尔在消费和个人电脑市场的全球份额都在45%左右,在服务器市场,AMD也拥有25%的份额。
最近泄露出来的一份英特尔内部备忘录显示,英特尔管理层已承认并讨论了AMD构成的重大威胁。文件称,AMD现在是一个强大的竞争者,并且在高性能处理器方面已经对英特尔产生了威胁。
业界预测,英特尔8500项专利的价值大约在数十亿美元。当前传出的潜在买家,包括苹果、三星、联发科甚至是华为。
尤其是一直希望自主研发手机基带的苹果,根据华尔街日报等外媒的相关报道,苹果在2019年4月就开始与英特尔洽谈收购事宜,而且谈判一直在持续。甚至猜测苹果与英特尔的合作模式,很可能与Dialog类似,英特尔基带业务部门的工程师将入驻苹果,并运用沉淀的专利技术,配合苹果开发自研基带芯片。
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浪潮加速,CAN收发器作为车载网络的核心通信接口,其可靠性与安全性成为产业链关注焦点。然而,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使得供应链自主可控需求迫在眉睫。川土微电子推出的CA-IF1044AX-Q1 CAN收发器,实现了从设计、晶圆制造到封测的全链条国产化,并通过欧洲权威机构IBEE/FTZ-Zwickau的EMC认证,成为兼具安全性与高性能的国产车规级解决方案。
在万物互联与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新唐科技以颠覆性创新奏响行业强音。4月25日,这场历时10天、横跨七城的科技盛宴在深圳迎来高潮,以"创新驱动AI、新能源与车用科技"为主题,汇聚全球顶尖行业领袖,首次公开七大核心产品矩阵,展现从芯片设计到智能生态的全链条创新能力,为半导体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在2025年北美技术研讨会上,台积电正式宣布其A14(1.4nm)工艺将于2028年量产,并明确表示无需依赖ASML最新一代High NA EUV光刻机。这一决策背后,折射出全球半导体巨头在技术路线、成本控制和市场竞争中的深层博弈。
随着AIoT技术的快速落地,智能设备对高性能、低功耗嵌入式硬件的需求持续攀升。华北工控推出的EMB-3128嵌入式主板,搭载Intel® Alder Lake-N系列及Core™ i3-N305处理器,以高能效比设计、工业级可靠性及丰富的接口配置,成为轻量级边缘AI计算的理想选择。该主板支持DDR5内存、多模态扩展接口及宽温运行环境,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智慧零售等场景,助力产业智能化升级。
作为全球半导体沉积设备领域的龙头企业,荷兰ASM国际(ASMI)近日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展现强劲增长动能。财报显示,公司当季新增订单额达8.34亿欧元(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14%,显著超出市场预期的8.08亿欧元。这一表现主要受益于人工智能芯片制造设备需求激增与中国市场的战略性突破,同时反映出半导体产业技术迭代与地缘经济博弈的双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