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血管中“自动驾驶” 的机器人!MIT华人教授研发,革命脑血管手术

发布时间:2019-09-3 阅读量:723 来源: 智东西 发布人: Jane

智东西消息,麻省理工学院华人教授团队开发出一种线状机器人,可以穿过人体复杂的脑血管,治疗动脉瘤和中风等疾病。

 

研究人员将机器人技术与目前的血管内手术技术相结合,降低了脑血管手术的风险,能为医生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治疗场景。

 

华人教授赵选贺带领韩国博士完成跨国机器人研发,通过以下内容,可以了解他们的机器人将给医疗技术发展带来怎样的突破。

 

一、线状机器人“水凝皮肤”能更好的融入人体

 

这种机器人是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的,添加了钕铁磁的镍钛合金材料,具有可固定性,能够使液态的合金材料形成线状不流动,复合的镍钛钕合金材料在加压后能够轻松挤出,并使金属油墨保持形状,形成一条线。

 

目前的脑外科手术,仍然需要非常熟练的医生手动引导导丝,这对医生来说有很高的难度,他们需要通过X射线看清导线穿过的路径,这也意味着医生需要一直暴露在X射线的辐射下。

 

能在血管中“自动驾驶” 的机器人1.jpg 

 

这个线状的机器人外表采用了水凝胶皮肤,这是一种主要由水构成的材料,可以更好的在人体内部工作,同时降低了机器人在血管中通过的摩擦力,使机器人的头部可以更快速的转向。

 

能在血管中“自动驾驶” 的机器人2.jpg 

 

线状机器人的内部是由镍钛合金材料制作的,可以弯曲,并且有弹性,这意味着它在弯曲的时候有一种自然的弹回原来形状的趋势。

 

二、磁力驱动减少对血管内壁的破坏

 

对于线状机器人来说,传统的机械驱动方式会使机器人的体积变得太大,不适合进入血管,一旦在血管内停止运行还可能破坏血管内壁。

 

能在血管中“自动驾驶” 的机器人3.jpg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想到了用磁力控制。他们在镍钛合金材料里添加了钕铁磁。研究人员使用一个大磁铁引导机器人通过障碍,展示了它如何在外科手术中工作。

 

线状机器人同时使用的水凝胶皮肤不会影响机器人对磁力对反应,可以让线状机器人在不同磁场作用下的实现转弯。

 

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员表示,替换线状机器人的核心结构,就可以使其发挥不同的功能。他们将镍钛合金材料替换为了光纤纤维,可以用来传输激光,冲击开脑血管中的堵塞物。

 

能在血管中“自动驾驶” 的机器人4.jpg 


结语:线状机器人能为医生提供更多医疗辅助

 

这种线状机器人如果能够为病人提供更多高度专业化的手术,降低医生的手术难度。除此之外,通过远程操控,还能减少医生受到辐射的伤害。

 

线状机器人如果能够在医疗领域广泛应用,也能在医生无法到达现场亲自救治的情况下为病人提供及时的治疗,这对医疗技术的进步或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相关资讯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系统”:深度解析大三电与小三电技术体系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系统架构及工程实现角度,全解剖析新能源汽车的大三电和小三电系统

从汽车电子到多元工业应用:CAN总线技术解析与发展趋势

CAN总线技术通过单一总线替代复杂布线系统,极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

窥见电池灵魂:BMS数据采集如何成为电动时代的神经末梢

数据采集的精度和可靠性,直接决定了整个BMS系统性能的天花板

强强联合!英伟达50亿入股英特尔

英伟达投资50亿入股英特尔股票

​温补晶振(TCXO)核心技术解析:8大关键参数决定系统时序精度​

在高速通信、精准导航与精密测量等尖端领域,电子系统的时序架构对时钟信号稳定性的要求已近乎苛刻——其精度如同机械钟表的游丝摆轮,微小偏差便可能引发整个系统的时序紊乱,导致数据传输错误、定位偏移或测量失准。环境温度的波动一直是普通晶振频率稳定性的最大挑战,而温补晶振(Temperature Compensated Crystal Oscillator,简称TCXO)作为高精度时钟基准的核心器件,正是为解决这一核心问题而生。它凭借内置的“感知-计算-补偿”机制,在宽温环境下实现对频率的精准锁定,将温度变化引发的漂移压制在极低水平,成为高端电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时序锚点”。要真正理解并选型这一精密器件,就必须深入剖析其决定性能优劣的几个重要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