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MIT新导航方法可让无人配送车找到大门

发布时间:2019-11-6 阅读量:717 来源: 智东西 发布人: Jane

11月5日消息,据外媒techcrunch报道,美国时间11月4日,麻省理工学院(MIT)研发了一种新的无人配送车的导航方法,无人配送车可以在没有特定地图的情况下,自动识别出用户的大门。

 

研究团队对不同的物体进行了标记,用各种颜色来代替不同的物体,无人配送车可以根据不同的颜色来确定哪些物体离门口更近,并且会根据这些信息绘制通往门口的路径。

 

目前有多个公司都已经推出了无人配送小车,旨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货运问题,但目前所用的无人配送车却并不能完全将货物送到用户家门口。

 

一、麻省理工研发无人配送车导航方法比以往快189%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为无人配送车开发了一种新的导航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提前绘制区域地图。他们的无人配送车可以识别出不同的物体并以此来规划路线,车辆可以将货物送到指定的位置,比如车库、大门等。

 

麻省理工的研究团队对SLAM(同步定位与建图)算法进行了部分创新。他们为构建的环境图上面增加了颜色,用不同的颜色来代替不同的物体,较暗的区域代表远离目标物的位置,较亮的区域代表靠近目标的位置。

 

研究人员利用必应地图的卫星图像对无人配送车进行训练,训练区域为城市内三个郊区的77栋房屋,他们将区域内的每个物体都做了颜色标记,例如前门为灰色,车道为蓝色,绿篱为绿色等。无人配送车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绘制最有效的线路,将货物送到目的地。

 

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MIT新导航方法可让无人配送车找到大门1.jpg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使用不同的颜色标记不同的物体

 

他们使用了大量的局部图像来训练车辆,这样可以让车辆真正清楚物体间的关联。即使在陌生的环境中,无人配送车也可以根据这种方法来确定目标物,最终将货物准确地送达。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经过实际测试发现这种新的导航速度比以往的导航快了189%。

 

二、目前的无人配送车并不能真正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货运问题,多家企业都尝试使用了无人配送车。

 

无人配送车的标准导航方法是提前绘制区域地图,然后再使用算法让车辆前往地图上的特定目标。

 

但这种方法也存在很多问题,要想使用无人配送车进行配送,就必须要记录区域内的每个房屋的详细信息,但是房屋的外部环境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发生变化,这样记录信息的难度非常大。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认为,这样的无人配送车很难对整个社区进行覆盖。而那些采用了无人配送车的公司也不太可能会专门设计更加方便的导航方法。

 

所以,现阶段的无人配送车一般都只能将货物运送到路边,客户还需要走到路边将货物拿回来,并不能完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结语:最后一公里问题正在被逐步解决

 

现阶段,多家企业都在致力于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车企在研发体型更小的电动汽车,科技公司也在研究小型无人配送车。

 

但现阶段的无人配送车只能够在小范围内进行测试,还无法大范围推广。推广无人配送车意味着需要绘制更多的地形图,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做支撑。

 

麻省理工学院的无人配送车可以自己对周围环境进行分析,并将货物准确运送到指定的地点。一旦这项研究投入商用,最后一公里问题将会在货运方面率先被解决。

相关资讯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系统”:深度解析大三电与小三电技术体系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系统架构及工程实现角度,全解剖析新能源汽车的大三电和小三电系统

从汽车电子到多元工业应用:CAN总线技术解析与发展趋势

CAN总线技术通过单一总线替代复杂布线系统,极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

窥见电池灵魂:BMS数据采集如何成为电动时代的神经末梢

数据采集的精度和可靠性,直接决定了整个BMS系统性能的天花板

强强联合!英伟达50亿入股英特尔

英伟达投资50亿入股英特尔股票

​温补晶振(TCXO)核心技术解析:8大关键参数决定系统时序精度​

在高速通信、精准导航与精密测量等尖端领域,电子系统的时序架构对时钟信号稳定性的要求已近乎苛刻——其精度如同机械钟表的游丝摆轮,微小偏差便可能引发整个系统的时序紊乱,导致数据传输错误、定位偏移或测量失准。环境温度的波动一直是普通晶振频率稳定性的最大挑战,而温补晶振(Temperature Compensated Crystal Oscillator,简称TCXO)作为高精度时钟基准的核心器件,正是为解决这一核心问题而生。它凭借内置的“感知-计算-补偿”机制,在宽温环境下实现对频率的精准锁定,将温度变化引发的漂移压制在极低水平,成为高端电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时序锚点”。要真正理解并选型这一精密器件,就必须深入剖析其决定性能优劣的几个重要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