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2-13 阅读量:474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Jane
车载5W/10W无线充方案 选自我爱方案网的《100个成功案例Ⅲ》。此案例集汇聚100个已量产且经市场实战检验过的电子方案,可供直接采购。方案即买即可用,帮助缩短研发周期。这批方案来自我爱方案网的服务商,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具备量产能力并获得市场订单的实力。他们的订单有来自海尔、格力和研祥科技等一线大厂,也有来自小米和华为生态链伙伴,以及众多行业IoT客户。
(下载第三辑成功案例PDF:http://www.52solution.com/activity/casedownload3)
近年来,随着iPhone 8的推出,无线充电技术第一次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我们只要把手机之类的电子产品放到一个接通了电源的“板子”上,就能对设备进行充电。相比于传统的有线充电方式,无线充电的方式让人们获得了更多的便利。
其实,无线充电不是新的概念,早在1890年,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就已经做了无线输电的实验;2017年,在iPhone的推动下,手机无线充电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但当时市面上出现的无线充电器充电效率低,充满电要花很长的时间,因此没有在人群中普及。
近日,苹果推出iOS 13.3正式版,针对无线充电做出优化,部分无线充电器解除封杀,7.5W模式回归,华为的Mate系列推出了无限反向充电技术,无线充电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中投投资咨询预计,2019年我国无线充电行业市场规模将达62亿美元,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27.92%。
这次要介绍的方案,正是我爱方案网的优秀方案商提供的无线充电方案——车载5W/10W无线充。
就应用场景来说,车内的应用能更大程度地突出无线充的优势。相信每一个驾驶者都用过手机导航,手机导航的耗电量很大,一边充电一边导航是很多人的常态。以往用线充,不仅找线插线麻烦,一根线挂在那里也不美观,有些人甚至做出在驾驶过程中找线充电的危险动作。
采用车载无线充,不仅更加方便、简洁、美观,也可以避免一些人在驾驶过程中找线插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性。
本产品适用于绝大部分无线充手机,可支持Ti、IDT、PANASONIC等Qi标准接收器,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兼容USB供电。充电效率最高达75%,解决了充电慢的问题;具有20mW极低的待机功耗。
一、设置了许多保护机制,用户的使用安全有保障。
为了保障用户的使用安全,产品设置了许多保护机制,具体如下。
1.短路保护:在输出短路的情况下,输出电压为零,车载无线充会停止工作,短路现象消失后,充电器才启动工作。输出短路情况下的输入功率极低,因而不会对充电器及手机造成任何伤害。
2.过压保护:当电路发生故障,输入电压超过10V时,过压保护电路立即启动,迅速关闭输出,从而使手机免受损害。
3.过热保护:当主板温度达到60℃~75℃时,无线充会自动降低输出功率;若主板温度达到75℃~80℃,无线充自动关闭输出,保护集成电路免受损害。
4.灵敏的异物检测(FOD):在日常使用中,硬币等小型金属容易误夹在无线充和手机之间,造成温度过高。这款车载无线充有灵敏的异物检测功能,当发射线圈区域上方有金属异物时,自动关闭输出,通过LED灯快速闪烁,提醒使用者有异常。避免造成手机过热损坏,也保障了使用者的安全。
二、通过许多严苛测试,质量过硬
车载无线充通过了许多项严苛的测试,包括振动测试、跌落测试、高温测试、低温测试等等,具有过硬的质量。
1.振动测试:频率为10-55Hz,振幅为0.35mm,分别在X,Y,Z三轴的每个方向上循环振动10次,振动后外观无划痕、内部无松动等机械损伤;通电测试,内部无击穿、飞弧现象;绝缘电阻≥20MΩ;电性能正常。
2.跌落测试:高度为1000mm,跌落在平整硬木表面,以六面计,每面自然下落1次,然后对外观进行检查,并进行绝缘电阻,及电性能进行重新检测。无松动及等外观不良现象,亦无击穿,飞弧等不良现象,绝缘电阻亦≥20MΩ,重新通电使用正常。
3.耐冲击试验:直流输入端反复开关电源100次,频率为1次/2秒,充电器正常工作。
4.USB插拔试验:USB母座能经受500次以上的拔插,不会出现接触不良。
5.高温测试:温度为85℃±5℃,持续时间为8小时,在常温下放置待恢复后,电性能正常。
6.低温测试:温度为-25℃±5℃,持续时间为8小时,在常温下放置待恢复后,电性能正常。
7.恒定湿热测试:温度40℃±5℃,湿度90%~95%,实验持续时间48小时后,外露金属部分无锈蚀,内部无击穿、飞弧现象;绝缘电阻≥20MΩ,电性能正常。
原理图
PCB图
如果你想要进一步了解方案,或者想购买方案,可以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包工咨询。
实时时钟(RTC)作为现代电子系统的关键组件,其核心功能在于提供持续、精确的时间基准,并确保在设备断电时仍能维持时间数据的完整性。随着物联网和低功耗设备的快速发展,对RTC的技术要求日益严苛,需在超低功耗、高精度、小型化等维度实现更优平衡。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图像传感器作为视觉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终端产品的竞争力。
在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中,工业智能网关作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关键枢纽,其技术性能直接决定着工业设备互联互通的实现水平。工业智能网关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强大的双向通信能力:向上无缝对接云端平台及企业IT系统,向下深入集成自动化控制系统与底层设备群。为实现跨层级、跨异构网络的信息交互,工业智能网关必须具备卓越的协议转换能力,兼容各类工业通讯标准,确保不同类型网络间的数据高效转换与交互。
高压伺服控制器凭借其卓越的动态性能与可靠性,已成为高端工业装备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在自动化生产线、数控机床、机器人等领域应用场景中,该控制器通过先进的前馈补偿与谐振抑制算法,有效解决了传统伺服系统在高速运动时的振动与跟踪误差问题。
无线充电技术正逐步改变能源传输的传统范式,其核心在于通过电磁感应和磁共振两种物理现象实现电能的高效转移。电磁感应(如Qi标准)利用线圈间交变磁场产生感应电流,适用于短距离充电;磁共振则通过匹配谐振频率实现中距离高效能量传输,可穿透障碍物。这两种物理现象同时运用,就可以进行无线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