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14 阅读量:712 来源: 汽车公社 发布人: 胖哥
如果大众的电池业务独立上市,那么国轩高科的位置似乎就有些尴尬了。
12月9日,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表示,大众正在为电池部门的部分出售或上市做准备,并已经同意将其转变为一家欧洲公司,以及为这一举动提供条件。就此,早在今年6月份就传出的消息,终归有了回响,大众也将就此向着电动化的转型,更进一步。
回过头看,最近大众的动作属实不小,本次曝出的大众电池业务上市暂且不谈,从内部宫斗改变迪斯权限,到中国新旧掌门的换届,再到大众的新五年计划,确实不禁令人沉思:大众确实是为了电动化转型做了很多事。
11月的大众ID.系列销量已出,根据统计,大众ID.系列共交付新车14,167辆,环比10月增长11.2%。要知道,今年整个上半年,ID.累计销量才18,285辆,比11月单月高不了多少。
有声音质疑ID.系列借助了多车型战术,分为ID.3、ID.4和ID.6三大家族,如果按照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则还要更为细分,并且一部分销量来自于员工内部消化。
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大众ID.系列连续3个月破万量的成绩,不仅对国内新势力有了不小的威胁,更是对传统车企造不好新能源车论调有力的反击。
再说回大众电池业务独立IPO的事儿,其实风声在今年6月份已经传出。彼时,大众汽车集团负责技术的管理委员会成员、大众汽车集团零部件部门首席执行官托马斯·施马尔(Thomas Schmall)表示:至少对于电池业务而言,我们暂时不排除任何可能性;但仅凭一座电芯工厂,不可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整件事情必须与更高层面的规划进行结合。
而且还有另外一则消息值得关注,大众在今年3月举行的Power Day上曾经宣布,计划到 2030 年与其在欧洲的合作伙伴一起新建6座超级电池生产工厂,成本将达到数百亿欧元。而对于中国、美国和墨西哥等其他地区,也有可能增加更多的电池工厂。
当然,在世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主阵地的中国,大众也是早已埋下了一颗动力电池的种子——国轩高科。根据国轩高科在 2020 年 5 月发布的公告,大众中国战略投资了国轩高科约 11 亿欧元,并以此取得了国轩高科 26.47% 股份,一跃成为其持股比例最大的股东。
要知道,国轩高科在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排名中一直是前五名的常客。而且就在11月份刚刚发布的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名中,国轩高科虽然排在了第四,但就整个市场份额的占比而言,其已经是与第三名的中创新航(中航锂电)不相上下。
所以,首当其冲的问题来了:当大众电池业务单独上市,那么国轩高科应该怎么办呢?
事实上,面对新时代到来,大众已经做出了坚定的选择——全面电动化。以电池业务的分拆为例,其根源无外乎也是出于对电动化转型的考虑。但在这个过程中,大众究竟是否想要再造一个“宁德时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将电动化真正地贯彻下来。
美国为防止高端人工智能(AI)芯片通过第三方渠道流入中国,已秘密要求芯片制造商英伟达(NVIDIA)、超威半导体(AMD)等企业在出口至部分国家的AI芯片中植入追踪程序,以便实时监控芯片流向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
电路板中常用到恒温与温补这两种晶振,恒温晶振与温补晶振都属于晶体振荡器,既有源晶振,所以组成的振荡电路都需要电源加入才能工作
汽车电子系统日益复杂,尤其在48V架构、ADAS与电控系统普及的当下,对瞬态电压抑制器(TVS)的功率密度、高温耐受性及小型化提出了严苛挑战。传统大功率TVS往往体积庞大,难以适应紧凑的ECU布局。威世科技(Vishay)日前推出的T15BxxA/T15BxxCA系列PAR® TVS,以创新封装与卓越性能直面行业痛点,为下一代汽车设计注入强大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