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大厂胜高计划在2022年至2024年间将晶片制造商的长期合约价格提高30%

发布时间:2022-06-9 阅读量:935 来源: 我爱方案网整理 发布人: Aurora

半导体

 

据日经亚洲报道,由于强劲的需求和供应收紧,日本的半导体材料制造商正在提高价格。其中,半导体硅片大厂胜高(SUMCO)计划在2022年至2024年间将晶片制造商的长期合约价格提高约30%。  

 

胜高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Mayuki Hashimoto表示:“我们无法满足需求。”该公司还决定投资总额3500亿日元(26亿美元)在日本和台湾地区建设新工厂,以提高产能。  

 

硅片是晶圆厂最重要的原材料,目前,包括台积电、英特尔、三星、美光等半导体大厂在内,全球大部分芯片生产厂商都在扩充产能,并启动跨国建厂计划,从而推动硅片需求大增。  

 

目前,全球排名前四的硅片厂商是:日本信越(Shin-Etsu,市占率为33%),胜高(SUMCO),中国台湾的环球晶,以及德国世创(Siltronic)。其中,胜高今年2月份便表示,其到2026年的产能已经售罄,未来五年300毫米硅晶圆产能都被订满,目前不接受150毫米和200毫米硅晶圆的长期订单;环球晶也表明公司2022至2024年产能已售罄。  

 

与此同时,自2021年底以来,半导体硅片的现货价格一直在上涨。高盛分析师Atsushi Ikeda表示,半导体制造商“优先考虑确保数量而不是价格,特别是对于硅片而言”,这也导致了其价格继续上涨。  

 

上文所述的龙头厂商均已表态称将新建产能。但是,工厂建设调试完毕预计要到2024年左右,在此之前,供求紧张状态难以缓解,价格有进一步上涨压力。正如胜高此前所述,“尽管需要长期供应的客户需求强劲,公司也已经尽其所能优化现有生产线,但今年根本无法扩大产量。”  

 

据SEMI数据,2021年底全球共有19座高产能晶圆厂迈入建置期,另有十座晶圆厂将于2022年动工,硅片用量也将直线上升。  

 

长城证券分析师邹兰兰表示,近年来全球增设多家晶圆厂,晶圆厂新增产能逐步进入释放期,国内硅片需求占比持续提升,为本土化提供了广阔的增量空间。国内,沪硅产业、立昂微、中环股份进入全球十强,其中沪硅产业市占率2.2%,在全球市场占比仍然较低。未来在产业支持、资金配套、政策倾斜等多个方面享有优势,随着下游客户产品验证加速,相关硅片厂商业绩有望迎来爆发期。  

 

中金公司分析师江磊也表示,未来三年硅片行业仍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近年来国内企业已初步实现6英寸及以下硅片的本土化,8英寸硅片本土化正在进行中,12英寸硅片已打破国内空白局面,中国大陆硅片市场占全球份额有望持续提升。目前拥有12英寸硅片生产能力的公司包括沪硅产业、中环股份、立昂微、西安奕斯伟、中欣晶圆等。


相关资讯
晶振行业必备术语手册:工程师必收藏(下)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

晶振行业必备术语手册:工程师必收藏(上)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

3点区分TCXO温补晶振与OCXO恒温晶振

电路板中常用到恒温与温补这两种晶振,恒温晶振与温补晶振都属于晶体振荡器,既有源晶振,所以组成的振荡电路都需要电源加入才能工作

体积缩小58%!Vishay发布185℃耐受汽车级TVS解决方案​

汽车电子系统日益复杂,尤其在48V架构、ADAS与电控系统普及的当下,对瞬态电压抑制器(TVS)的功率密度、高温耐受性及小型化提出了严苛挑战。传统大功率TVS往往体积庞大,难以适应紧凑的ECU布局。威世科技(Vishay)日前推出的T15BxxA/T15BxxCA系列PAR® TVS,以创新封装与卓越性能直面行业痛点,为下一代汽车设计注入强大保护能力。

SK海力士突破6层EUV光刻技术,1c DRAM制程引领高性能内存新时代

韩国半导体巨头SK海力士近日在DRAM制造领域实现重大技术飞跃。据ZDNet Korea报道,该公司首次在其1c制程节点中成功应用6层EUV(极紫外)光刻技术,显著提升了DDR5与HBM(高带宽内存)产品的性能、密度及良率,进一步巩固其在先进内存市场的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