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一季度营收逆袭联电!成为仅次于台积电的第二大纯晶圆代工厂

发布时间:2024-05-10 阅读量:892 来源: 综合网络 发布人: bebop

2024年5月9日晚,中国大陆晶圆代工龙头厂中芯国际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销售收入为17.5亿美元,环比增长4.3%,同比增长19.7%;毛利率为13.7%,均好于指引。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中芯国际的季度营收首次超越联电与格芯两家国际大厂,根据近日联电与格芯发布的财报,两家公司一季度营收分别为17.1亿美元和15.49亿美元,均低于中芯国际的一季度营收。这也意味着,在今年的纯晶圆代工领域中,中芯国际已经暂时成为仅次于台积电的第二大纯晶圆代工厂。


中芯国际主营收入按地区分类来看,2024年第一季度中芯国际中国区,美国区和欧亚区业务占比分别为81.6%、14.9%、3.5%;去年四季度和一季度相应业务占比分别为80.8%、15.7%、3.5%以及75.5%、19.6%和4.9%。


晶圆收入按应用分类来看,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智能手机、电脑与平板、消费电子、互联与可穿戴、工业与汽车业务占比分别为31.2%、17.5%、30.9%、13.2%和7.2%;去年四季度和一季度相应业务占比分别为30.2%、30.6%、22.8%、8.8%和7.6%;23.5%、22.4%、26.7%、16.6%以及10.8%。


产能方面,2024年第一季度中芯国际销售晶圆数量为179.49万片8英寸当量晶圆,去年四季度及一季度对应数据则为167.5万片及125.17万片8英寸当量晶圆。


同时,公司产能利用率亦有所提升,2024年第一季度产能利用率为80.8%,去年四季度及一季度对应数据为76.8%、68.1%。

微信图片_20240510100332.png


中芯国际一直以来都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投入研发资源,以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这种坚持让其在半导体制程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其是在先进制程的研发上,中芯国际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这种技术的领先为其赢得了大量的订单,也是其在营收上超越联电的关键因素。

中芯国际在市场布局上也有着明显的优势。随着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不断扩大,中芯国际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与多家国际大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中芯国际也充分利用了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与多家国内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这种全球化的市场布局让中芯国际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提升自身的市场份额。


中芯国际在产业链布局上也有着独特的优势。中芯国际不仅拥有先进的半导体制程技术,还拥有完整的半导体生产线,能够从设计到生产一站式完成。这种垂直整合的产业链布局让中芯国际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展望未来,中芯国际及整个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中国政府对半导体产业的大力支持,以及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中芯国际有望进一步提升其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地位。同时,中芯国际也将继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以保持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中芯国际的成功秘诀在于其坚持技术创新,全球化的市场布局,以及垂直整合的产业链布局。这些优势让中芯国际在半导体行业中独树一帜,也为整个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崛起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关资讯
英伟达Rubin CPX GPU震撼发布:1亿换50亿的AI"印钞机"来了!

英伟达正式发布代号“Rubin CPX” GPU产品,专为AI领域最棘手的“大规模上下文推理”而生。

SEMI-e 2025深圳国际半导体展助推全球产业协同创新​!​双展联动,光电融合新时代

9月10日,SEMI-e深圳国际半导体展暨2025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展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本届展会由CIOE中国光博会与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简称“大联盟”)共同主办,规模与影响力显著提升,汇聚全球半导体行业顶尖企业、专家学者与产业链关键代表,聚焦光电融合、先进制造与跨领域协同,全方位呈现集成电路与光电子技术的最新成果与发展趋势,为产业创新与合作搭建起高规格、高效率的国际性平台。

华为海思换帅!徐直军卸任董事长!

华为旗下核心芯片设计公司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完成重大人事调整,徐直军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由技术背景深厚的高戟接棒,同时完成多位高管的更迭

突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拉黑”中国实验室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发布通告:“基于国家安全考量”,FCC即刻实施新规,撤销或拒绝由“外国对手”控制的测试实验室的FCC认证资格

深度对接产业链!电子展组委会走访三省行业协会与龙头企业

为精准锚定行业需求、高效整合产业资源,全力备战2025年11月5–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第106届中国电子展,中国电子展组委会与电子制造产业联盟联合组建专项调研团队,于近期跨越广东、湖南、湖北三省,深入深圳、东莞、长沙、武汉四地,开展了一系列高密度、深层次的企业走访与产业对接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和多轮座谈,调研团队系统梳理了华南、华中地区电子制造产业链资源,为展会的高水平举办奠定了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