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1 阅读量:954 来源: 综合自网络 发布人: wenwei
【导读】全球半导体行业迎来重量级技术合作。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纽交所代码:STM)与国内氮化镓龙头企业英诺赛科(港交所代码:02577.HK)近日宣布签署战略协议,双方将在氮化镓(GaN)技术开发与晶圆制造领域深度协同,共同推动第三代半导体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技术互补构建产业链新生态
根据协议,意法半导体将依托其在碳化硅(SiC)和硅基半导体领域的成熟经验,与英诺赛科全球领先的8英寸硅基氮化镓制造能力形成技术互补。双方计划联合开发新一代氮化镓功率器件,覆盖消费电子、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及工业电源系统等核心场景。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创新性地提出"跨境产能共享"模式——英诺赛科可调用意法半导体的海外晶圆厂产能,而意法半导体亦可使用英诺赛科位于中国的制造基地,这种双向供应链布局将显著增强双方在全球市场的交付能力。
IDM模式释放协同效应
作为全球少数实现氮化镓IDM(垂直整合制造)模式的企业,英诺赛科已累计出货超10亿颗器件,其8英寸生产线大幅降低了氮化镓成本。意法半导体APMS事业部总裁Marco Cassis表示:"此次合作将加速氮化镓与现有硅基、碳化硅技术的融合,为终端客户提供更完整的功率半导体解决方案。"英诺赛科创始人骆薇薇博士强调,合作将突破氮化镓在高温、高可靠性场景的应用瓶颈,助力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系统实现能效跃升。
第三代半导体竞争格局生变
当前氮化镓市场规模年增速超70%,其在快充领域渗透率已超50%,并快速向数据中心电源、车载OBC(车载充电机)延伸。行业分析师指出,此次跨国合作或重构产业格局:意法半导体借力本土化产能可强化中国市场布局,而英诺赛科通过技术授权有望打开欧美高端市场。随着双方联合产品线2024年起逐步落地,第三代半导体的商业化进程或将按下快进键。
数据显示,采用氮化镓技术的电源系统可减少25%能量损耗,体积较传统方案缩小50%。在"双碳"目标驱动下,这场横跨欧亚的半导体巨头联姻,正为全球电子产业的高效低碳转型注入新动能。
推荐阅读:
国产芯片逆袭样本:解码上海贝岭28亿营收背后的「技术纵贯线」
全球红外成像市场2024年突破百亿,技术创新驱动应用场景多元化
Littelfuse推出耐用性升级版PTS845轻触开关:以百万次寿命助力高端设备微型化设计
华为2024年营收突破8600亿,研发投入创新高,智能汽车业务增长470%
第七届深圳国际半导体展(SEMI-e 2025)将于2025年9月10-12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办。即日起至4月13日,参展登记通道全面开启,提前锁定席位即可免费获取《SEMI-e 2024完整会刊》,尽览行业前沿趋势。作为亚洲半导体产业标杆级展会,SEMI-e 2025将汇聚超900家全球领军企业,覆盖芯片设计、先进封装、功率器件等全产业链核心环节,打造60,000平方米的一站式技术盛宴。
2025年4月2日,全球电子元器件代理巨头贸泽电子(Mouser Electronics)宣布开售安森美(onsemi)全新Acuros® CQD®短波红外(SWIR)相机。作为首款集成胶体量子点(CQD)技术的宽光谱成像设备,该相机覆盖400nm至1,700nm波长范围,结合630万像素分辨率、全局快门及70dB高动态范围,为机器视觉、医疗影像、自动驾驶等场景提供“全光谱透视”能力。贸泽电子凭借其全球供应链优势,将加速这一技术在多行业落地,推动工业检测精度与医疗诊断效率的跨越式升级。
近年来,全球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显著提升,PM2.5污染、病毒传播及室内异味等问题推动了对高效空气净化技术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于2025年3月正式推出MHM3系列(直流输入系列)的负离子发生器“MHM332型”,计划于同月启动批量生产并提供样品。这一创新产品不仅延续了村田在电子元器件领域的技术优势,更通过性能升级为家电厂商和消费者提供了更高效的空气净化解决方案。
随着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对数据中心网络带宽和能效要求的激增,光电路交换(OCS)技术凭借其低延迟、高能效和协议透明性,逐渐成为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核心组网方案。然而,传统光收发器难以应对OCS引入的高达3dB的额外插入损耗,导致传输距离受限。2025年4月1日,全球光通信领导者Coherent高意(NYSE: COHR)在OFC 2025展会上推出全系列OCS优化光收发器,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链路预算与传输距离的平衡,为AI数据中心网络提供灵活高效的解决方案。
全球电子元器件分销商e络盟近日宣布与美微科(Micro Commercial Components,简称MCC)签署全球分销协议。此次合作将依托美微科在分立半导体领域的技术优势,为全球汽车、工业自动化、消费电子及数据中心等行业客户提供超过10,000种高性能解决方案,其中包含2,500余款符合车规级标准的尖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