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消费级PC CPU遭遇设计挑战,量产时间推迟至2026年

发布时间:2025-07-17 阅读量:332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wenwei

【导读】据行业权威媒体SemiAccurate最新报告,英伟达代号为N1及N1X的消费级PC处理器因硬件设计问题需重新流片,发布时间由原计划的2025年推迟至2026年。该系列采用4nm制程工艺,定位Windows系统消费级市场,是英伟达重返CPU领域的战略级产品。


6.jpg


技术瓶颈导致开发周期延长


此前在2023年,英伟达曾披露将联合联发科开发x86架构替代方案。但今年3月GTC大会仅发布面向工作站的GB200 Superchip,5月Computex展会也未提及消费级CPU进展。消息人士透露,初代工程样品存在底层逻辑缺陷,虽通过固件方案初步解决将时间表提前至2026年初,但新发现的金属层互联问题需结构性调整,迫使芯片进入修订阶段。


芯片修订将产生连锁影响


半导体行业数据显示,4nm制程的重新设计通常需3-6个月周期。若涉及高层金属微调可通过快速迭代解决,但当前问题涉及基础逻辑单元,需完整设计验证流程。这将直接影响合作厂商联发科的生产排期,并推迟OEM厂商的产品规划。值得关注的是,企业级GB200系列因采用不同架构未受影响,即将按计划上市。


战略布局面临时间窗口压力


此次延期使英伟达错失2025年AI PC市场爆发期。英特尔Lunar Lake及AMD Zen5架构产品已锁定明年量产,而微软预计在Win12系统中深度整合NPU功能。分析机构TECHnalysis指出,英伟达需在2026年前完成CPU+GPU+NPU三重架构整合,否则难以撼动现有x86生态格局。公司目前暂未回应延期传闻,产业链密切追踪Q3设计定版进度。


相关资讯
CPU、GPU、NPU、FPGA的核心差异与应用分析

本文将深入解析CPU/GPU/NPU/FPGA四大核心处理器的核心差异与应用区别

边缘计算盒子:物联网落地的关键引擎与核心技术优势剖析

边缘计算盒子是集成了计算、存储、网络连接及特定边缘功能的硬件设备

国产光刻机突破性进展!稳顶聚芯首台高精度步进式光刻机成功出厂

本文将详细介绍传统PLC与ARM控制器的架构与应用区别

内存市场格局生变:DDR5持续涨价!

2025年第四季度旧制度DRAM价格涨幅依旧客观,但DDR5的涨势已经变得更为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