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度表电源设计

发布时间:2010-09-6 阅读量:1925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中心议题:

  • 单相电子电度表的电源设计
  • 三相电度表电源设计

解决方案:

  • 单相纯计量表采用低成本的串联阻容降压电路
  • 对三相四线供电时不能缺零线,对三相三线供电时不能缺公共地线


随着国家电力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电力行业推行“一户一表”制,使得早期使用的机电式电度表越来越不适应市场要求,而电子式电度表由于具有计量准确、可远程抄表和分时计量等特点,且产品的可靠性也占有优势,因而市场见好。据报道每年仅国内就约有五千万只的需求。由于电度表属于不间断工作的电力计量产品,对计量准确性、可靠性和EMC特性等有严格要求,因而其电源部分则是电子电度表设计的关键之一。

电度表有详细的设计、生产和检测标准,如GB/T17215-19981级和2级静止式交流有功电度表(对应的国际标准为 IEC1036:1996),GB/T15284-1994多费率(分时)电度表,DL/T698-1999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技术条件、DL /T614-1997多功能电能表等。这些标准分别对与电度表电源设计有关的整机功耗,输入电压范围,EMC测试等方面提出了详细要求。下面分别探讨简单的单相纯计量表、单相多功能表、三相电度表的电源设计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单相电子电度表的电源设计

单相电子电度表中纯计量表和多功能电表,对电源的需求有所不同。

1单相纯计量表的电源设计

单相纯计量表一般只含有一个基本的计量单元,一个电子计度器,一个发光二极管和脉冲输出口等,整机耗电一般不超过50mW,采用低成本的串联阻容降压电路即可满足整个电度表的供电需求;有的计量IC只需要单一+5V电源供电,如 ADE7755等,如图1所示。而有的计量IC需要±5V或±2.5V双电源供电,如BL0932、SA9602M等,如图2所示。


图1单电源供电

图2双电源供电

 

输入电路的电阻R1(或R1、R2)要采用品质较好的金属膜电阻或水泥电阻,功率2~5W,阻值100~820Ω;降压电容C2(或C5)采用高质量的高压金属化聚丙烯电容,一般0.22~0.47μF,耐压应≥AC250V,电容的容量过大会引起视在功率超标。

当计量脉冲驱动计度器时,计度器的步进电机瞬间会吸收较大的电流,如果输出滤波电容量不足时,将引起电压波动,影响计量的准确度,尤其电度表在大电流输入时,计量脉冲的频率更快,供电电压更易受到影响,所以还应选择较大的输出滤波电容,保证在大电流计量工作时,不影响计量精度。一般情况下主电路滤波电容取 1000μF~2200μF,并且要用长寿命(>2000h)的电解电容以提高可靠性,同时也应考虑发光二极管、脉冲输出口有计量脉冲输入时,瞬间也会吸收部分电流,对电源电压的稳定性也有影响。

2单相多功能电度表的电源设计

单相多功能电度表的基本单元一般包含计量,CPU,显示等。对电源来说,主要考虑的是电度表需要几路电源,各路的电压、功率需求;有些电表可能还有外接控制线或通讯线,对这些引出线应有安全隔离要求。由于该电度表上所用的元器件和集成电路等远比单相纯计量表要多,所需功率也较大,根据标准要求,电压线路的静态功耗对不同类电度表应≤1.5~3W,视在功率≤10VA,一般采用低成本的线性变压器供电即可。有的供电局对电子电度表功耗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比如静态功耗要<1W,而对输入电压波动范围要求在(70%~130%)Un,甚至更大。

如果保证在最低输入电压70%Rn时电表能输出正常的工作电压,按线性变压器特性,则在额定输入电压Un时,输出电压会较高,如果输出电压整流滤波后采用一般的线性稳压器供电,将会使整机功耗加大;而在最高输入电压时,将会使变压器温升增大,线性稳压电路损耗加大,发热量也会增大;针对整机耗电较大的电子电度表,其解决办法一是可以采用较好材质的硅钢片,如Z11型硅钢片;二是低压输出稳压电路采用一个低成本的高效率DC/DC变换电路,即可使整机功耗显著降低,还可在宽输入电压范围内,稳定、高效地工作。这些DC/DC电路可以采用简单的低成本MC34063、LM2574等DC/DC变换器,采用MC34063设计的+5V输出DC/DC变换器如图3所示。


图3DC/DC变换器

 

现在,大部分供电部门为防止由于电网零线接错而损坏电度表或人为采用过压供电方法破坏电度表等问题,已要求新安装的单相电度表能够承受高压(如380V电压)一定时间(如4h)而不损坏,如果单相表的输入电路不加处理,输入的高压将会使电度表在短时间内烧毁。只要在变压器输入端串联一只合适的PTC热敏电阻作过流保护,让外部电压主要加在PTC热敏电阻上,则可保证线性变压器不致发热、损坏。为保证不发生误动作,热敏电阻的不动作电流应参考电度表的实际交流输入电流选取,并留有50%余量,居里温度应≥80℃;在最高工作温度下,最大负荷工作时,电表不能被保护,而在最低工作温度下,输入端加入380V交流电时,电度表内的PTC应在很短时间内起保护作用,保证电表不被损坏,电路图如图4所示。


图4单相多功能电度表电源

三相电度表电源设计

三相电度表有三相三线,三相四线,输入电压有3×(220~240)V/380~400V、3×57V/100V等。三相电度表供电电路可以参考单相电度表电源的设计方法,对于三相四线供电电路,可以在每一相线对零线之间接1只线性变压器,共3只线性变压器;对三相三线可以取一相如Β相作为公共地线,A、 C相对Β相接2只线性变压器。这些变压的副边单独整流后再将输出的正极接在一起、负极接在一起,经电容滤波后,再通过DC/DC变换器输出稳定电压,向电度表供电,如图5所示。


图5三相电度表线性电源

 

这种供电方式体积和重量较大,成本也较高,显然按以上电路连接时,对三相四线供电时不能缺零线,对三相三线供电时不能缺公共地线,如B相;另外,有的供电局用户要求,三相电度表输入端任意两线有电压输入时都能工作,则图5的设计便不能达到目的;当采用三相电度表专用开关电源模块供电时,可解决以上问题,其内部结构图如图6所示。


图6三相电度表专用开关电源模块

这种三相电度表专用开关电源模块,体积为32mm×75mm×22mm,输入电压范围宽,在60~480V范围内,任意二线、三线、四线输入都可工作,带有输入过压、输出过流保护功能,电源的EMC特性也较好,另外还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损耗小等优点,它的每相供电的自身损耗均<0.4W,已经过我公司三年批量试用,具有良好效果。

电子电度表的电源设计应合理选择元、器件,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并降低成本;主机应选择低压供电、低功耗的电路以降低整机功耗;另外,合理地布置元、器件及PCB布线等,对提高电度表的EMC性能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关资讯
产业深度:2025深圳国际半导体展(SEMI-e)的战略布局与技术前瞻

2025年9月10-12日,SEMI-e深圳国际半导体展将携手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CIOE),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构建覆盖32万平方米的全球半导体产业生态平台。本届展会由集成电路创新联盟与CIOE联合主办,预计吸引超1000家国际头部企业参展,涵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先进封装、核心设备及材料等全产业链环节。展区规划聚焦六大核心领域——IC设计与应用、半导体制造、化合物半导体、先进封装技术、设备与材料、AI算力基础设施,集中展示第三代半导体、Chiplet封装、车规芯片等前沿技术成果,推动半导体与光电、汽车、通信等产业的交叉创新。

全球晶圆厂陷投产僵局:技术迭代与成本压力下的战略调整

全球半导体产业正经历深度结构性调整,龙头企业集体陷入"投产困局"与"亏损漩涡"的双重考验。三星电子美国泰勒工厂设备进口延期、台积电海外基地运营成本失控等标志性事件,暴露出行业面临市场需求周期性下行、地缘政治扰动加剧、技术迭代成本陡增等系统性压力。贝恩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晶圆代工板块平均毛利率下降8.2个百分点,而3nm以下先进制程研发支出激增42%,印证产业步入"高投入、低回报"的战略转型深水区。在此背景下,头部企业通过技术联盟重构、区域产能优化等创新策略,试图在行业洗牌中重塑竞争优势。

性能对标国际品牌!南芯SC25042Q为智能汽车打造高性价比通信方案

在智能汽车高速发展的浪潮下,车载通信网络正面临数据传输速率、信号完整性及国产化替代的多重挑战。近日,南芯科技推出的车规级高速CAN/CAN FD收发器SC25042Q,以5Mbps传输速率、自主振铃抑制技术及全场景兼容性破局而生。该产品通过AEC-Q100认证,对标国际品牌性能,不仅解决了传统CAN总线在复杂拓扑下的信号失真和误码率难题,更依托全国产化供应链实现成本优化,为智能座舱、车身控制及新能源高压系统提供了高可靠通信方案,成为国产车载芯片突围高端市场的关键落子。

6000元补贴撬动百亿市场:国产手机品牌集体“狂飙”

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同比增长2.5%,延续了2024年以来的温和复苏趋势。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家补贴政策的刺激:自1月启动的“国补”计划覆盖售价低于6000元人民币的机型,单机最高补贴500元,直接拉动中高端市场消费活力。数据显示,补贴政策实施首月(1月20日-26日)单周销量同比激增65%,显示出政策对换机需求的显著撬动作用。

国产替代进阶:纳芯微SoC方案降本15%,加速车企智控升级

2025年4月23日,全球汽车产业目光聚焦上海国家会展中心5.2馆。在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主导下,首个聚焦汽车芯片的集成型展示平台"中国芯"展区正式启幕。作为科创板汽车芯片第一股的纳芯微电子(股票代码:688052),携12大产品线矩阵惊艳亮相,现场展出的嵌入式电机驱动SoC NSUC1610更斩获"年度影响力汽车芯片"大奖,标志着国产汽车芯片正式进入系统级创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