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0-26 阅读量:1173 来源: 发布人:
内容摘要:
手机设计过程中的天线调谐技术
解决方案:
高性能,低损耗天线调谐方案
如今的移动电话不仅要支持蜂窝频率,还要支持那些用于移动电视、蓝牙、WLAN和定位服务的非蜂窝特性。由于每次手机换代都缩小了天线的可用空间,天线被包在相机和键盘电路周围并重新安排路径,导致天线效率降低。一部分性能损失可以通过天线调谐得到恢复,即使用动态阻抗调谐技术根据工作频率和环境条件优化天线的性能。然而,所面临的挑战是,任何成功的天线调谐方案均须满足损耗低、线性度高、能够处理很高强度的
天线调谐架构
当无源天线不再满足带宽要求提高、手机设计更复杂、天线可用空间更小等性能要求时,通常使用开环天线调谐系统。在开环系统中,可调谐元件根据静态信息 (如发射/接收频率、调制方案或使用情况)在设定的频段和工作模式下微调天线的性能(见图1)。但由于开环系统不对天线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测量,因此无法具体考虑环境条件。
在移动设备中,环境条件非常重要,它们在用户行走、开车或移动手指时发生变化。天线设计者可使用自适应闭环天线调谐技术来应对这些条件变化。在闭环调谐方案中,失配
失配传感器把VSWR(反射回天线的功率幅度)与发射功率进行比较并调节阻抗调谐电路。调谐算法使可调元件在各种使用情况下持续跟踪环境条件,并把阻抗调到最优值(见图1)。
图1:开环(左)和闭环(右)天线调谐方案
调谐挑战
理论是有用的,但在蜂窝电话中实现自适应天线调谐的最大障碍是缺乏电气参数可调、损耗低且调整比足够宽的高性能无功元件。在“高性能”方面,最具挑战性的元件要求是功率处理能力和线性度。例如,GSM天线通常必须能够处理最高+33dBm的发射功率,但在失配条件下,调谐元件实际上需要处理电压高达 30Vpk或功率高达+40dBm的RF信号。
为寻找更好的调谐材料,人们在过去几年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例如,为实现可调的天线和滤波器,一些研究者已经使用了微机电系统(MEMS)和铁电材料技术(如钛酸锶钡,BST)。这些技术尽管有发展前景,但目前仍面临着巨大的技术和制造障碍。要充分满足天线调谐的需要,设计人员需要能支持量产的技术,最好是成熟的技术。
天线复杂性
天线是复杂器件,嵌入在手机中的天线也不例外。由于手机的RF收发器是针对50Ω阻抗设计的,因此其天线最好也能在整个频段呈50Ω阻抗。但事实上,这很少能做到,因为根据电磁定律,手机天生具有天线带宽窄、匹配不良和辐射效率低等特点。
因而,天线在整个波段通常是按非50Ω阻抗设计的,对多波段天线,VSWR的典型值为2:1或3:1。天线阻抗也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如手机握持方式(即“头手效应”)。使用者的身体也吸收功率,进一步限制了天线的辐射效率。手机天线通常在VSWR优于3:1的状态下工作,但如果使用者把手指放在天线发射器上,VSWR 可能提高到9:1。如果在信号链中所有器件都是按照在VSWR为1:1设计的,那么可能会出问题。图2显示了“手效应”的影响,所谓手效应是指当手放在天线发射器附近时天线产生谐振点偏移(detuning)。这个效应改变了天线的谐振频率,导致天线在预定工作频率严重失配。
图2:当用户把手放在天线发射器附近时,天线的谐振频率发生改变,导致在预定工作频率失配。
当天线端口处在失配状态时,RF性能迅速下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天线处在VSWR=3:1(多波段天线的常用设计指标)的状态,大约 1.25dB的功率由于反射而立即损失;如果VSWR达到5:1,失配损耗将提高到2.55dB。这样的失配也将使功率
图3:当手机的窄带双工或接收滤波器没有端接到其特征阻抗时,在通带中也会出现纹波。本例中,VSWR为5:1的阻抗失配使插入损耗大幅度增加。
作者:半导体公司 Tero Ranta, Rodd Novak
5月19日,全球无线通信模组领域的领军企业广和通正式发布FG390系列5G模组,该产品基于MediaTek T930芯片平台研发,定位为5G固定无线接入(FWA)领域的革新性解决方案。作为首款支持3GPP R18标准的商用模组,FG390通过4nm先进制程与AI技术融合,在传输速率、覆盖能力及场景适配性层面实现跨越式突破,为运营商与行业客户提供面向5G-A时代的核心基础设施支撑。
2025年5月,全球面板市场在多重变量交织下呈现显著分化格局。电视面板价格维持稳定,全尺寸产品均价与4月持平,供需弱平衡成为核心特征;显示器面板延续温和上涨,关税豁免窗口期推动品牌加速备货,技术迭代与成本优势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笔电面板价格则停滞不前,产业链对关税政策及东南亚产能布局的观望抑制了需求弹性。这一分化态势背后,既有库存调控与产能优化的短期博弈,也折射出技术革新(如OLED中尺寸渗透、MiniLED成本下探)与地缘经济(关税政策、金价飙升)对供应链的深远影响。当前,面板厂商正通过动态稼动率调节(如京东方10.5代线降至78%)和产品结构升级(MiniLED占比提升至22%)巩固利润空间,而品牌商则需在库存压力与终端需求间寻找平衡点。未来,随着世界杯等赛事带动旺季需求,叠加新兴市场采购量环比增长15%的支撑,面板行业或将在Q3迎来结构性复苏窗口。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加速向先进制程迭代的背景下,台积电近期宣布将启动新一轮晶圆代工价格调整,涵盖2nm先进制程及美国厂区的4nm工艺,涨幅分别达10%与30%。这一决策不仅牵动英伟达、AMD等头部客户的战略布局,更折射出晶圆代工行业结构性变革的三大核心逻辑——地缘制造重置成本飙升、技术研发风险指数级攀升,以及AI算力驱动的市场需求爆发。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于法说会明确指出,面对2025年42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计划与首次流片成功率骤降至14%的技术挑战,价格策略调整是“维系技术领导地位的必然选择”。而英伟达CEO黄仁勋“高价但必要”的公开背书,则进一步印证了全球头部企业对技术代际红利的争夺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据三位知情人士向《科创板日报》等媒体透露,全球半导体巨头英特尔正考虑剥离其网络及边缘计算(NEX)部门,以配合首席执行官陈立武提出的“聚焦核心业务”战略转型。该部门2024年营收达58亿美元,但因其业务方向与公司未来重心偏离,或将被出售或重组。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市场呈现"量稳质升"的特征。根据群智咨询数据,本季度总出货量约5.4亿片,同比微增0.6%。尽管部分国家延续显示产业补贴政策,但受终端品牌库存策略调整影响,需求增速未达预期。从竞争格局看,京东方(BOE)以1.3亿片、24.3%的市占率蝉联榜首,三星显示(SDC)以8100万片稳居第二,TCL华星(CSOT)则以7500万片出货量首度跻身全球前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