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检测问题及其平台建设技术

发布时间:2010-11-19 阅读量:1531 来源: 发布人:

【中心议题】

  • 分析了LED照明检测问题
  • 研究了照明检测平台建设技术

【解决方案】

  • 建立LED路灯现场测试环境
  • 自主开发LED路灯道路照明现场检测装置



伴随着
LED技术和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快速发展,LED标准体系的建立和检测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也越来越迫切。LED作为一种新型光源应用在照明领域,其结构、特性、应用等,与白炽灯、荧光灯等传统光源相比,均存在很大差别。加之LEDLED应用产品的多样性、多变性、创新性,相关技术的突破发展和新产品的不断涌现,造成目前LED标准、检测、评估等工作的相对滞后,成为影响LED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的瓶颈。

LED半导体照明存在的测试问题

与传统光源(白炽灯、荧光灯)相同,LED灯具产品也需要对其电学参数、光度参数、色度参数、热学参数、老化特性、可靠性、安全性等进行测试分析来表征。但由于LED灯具独特的发光特性,单个LED具有点光源特性,当多个LED集成组成光源和灯具产品,多样的结构组合产生更加复杂得光源特性。同时,由于LED灯具独特的整体特性和复杂应用的现场环境,其LED光源模组、散热机构和驱动电源等组成部分紧密结合,而且不同的LED应用产品的光源分布和配光结构也不相同,加上LED灯具广泛的应用领域和特异性功能及功能组合。因此不能简单套用传统光源的原有标准。但由于目前主要还是借鉴传统光源的测试方法和技术,使LED半导体照明测试方面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

举例说明:

1)光强测试:目前LED光强测试主要依据CIE127 Measurement of LEDs。对于平均光强度推荐了两种测量几何条件,对于LED顶端和探测器的距离分别是316mm100mm。但对于高亮度的大功率LED,测量距离r100mm316mm之间实测的光强是不一致的。一些专家提出建议取消近场测量或延长测试距离。另外,还需要特别注意测试的方向性、温度环境等。

2)光通量测试:采用积分球是LED光通量的通用测试方法,但测试实践和研究报告说明,受到响应时间、环境温度、LED放置方向、LED灯具尺寸等因素的影响,LED光通量测试将出现较大偏差。例如对于LED路灯、隧道灯等大功率LED灯具,除了采用大尺寸(2

米、3)积分球本身所带来的误差,灯具表面温度、灯具外壳光扰等将进一步影响测试结果,即使侧面安装方式也因为灯具外形的不统一而难以实际性采用。虽然目前开始采用分布式光度计进行总光通量的测试计算,但定标方面存在困难,两种方法对比测试结果仍有不同程度的差距。

3)结温测试:由于LED结温高低直接影响到LED出光效率、器件寿命、可靠性、发射波长等。因此对结温、热阻等热学参数的进行快速准确的测试是非常必要的。目前主要的测试方法有红外热像仪法、电学参数法、光谱法等。但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测试标准。

4)光效测试:光效是LED应用产品节能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而LED作用半导体固态照明元件,受温度等条件的影响非常明显,目前相关标准对LED应用产品光效测试的初始条件或老化稳定条件要求并不统一,而且对环境温度、工作温度等相关参数要求也不明确,因此可比性差,理想值与实际值也存在较大差距。同样的原因直接影响着能效的测试,也直接关系到合同能源管理(EMC)的有效实施。

5)寿命测试:LED具有长寿命的特点,光衰特性往往又是LED应用产品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但是实际寿命测试过程中所需时间太长。因此需要一种加速老化进行寿命测试的方法,目前主要的加速手段包括电压加速老化、电流加速老化、温度加速老化等,但尚无法确定统一的测试规律。

相对于独立的LED芯片和模组,LED光源和灯具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同时除了进行实验室检测,还需要对不同的LED应用产品进行生产过程中的自动连续测试和使用过程中的现场实时测试,因此面临一些更加突出的测试问题。

 

1)整体测试:与白炽灯、荧光灯

等传统灯具相比,许多LED照明灯具例如LED矿灯、LED路灯等,其灯具的特性评价必须进行整体测试,而无法区分光源、灯壳、电源、散热等不同的部件进行部分测试。而光度参数、热学参数、电学参数等又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增加了准确测试分析和评价评估的难度。

2)综合测试:对LED灯具的测试,包括光强、光通量、发光光谱、光强空间分布等光度参数,色温、色坐标等色度参数,以及电压、电流、温度等测试环境参数。目前LED灯具专用测试仪器性能相对单一,一般一台测试仪器只能完成其中的1-2项。由于待测LED灯具样品需要多次装卸,测试周期较长,降低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需要提高LED灯具综合特性的测试能力。

3)连续测试:对LED灯具的可靠性、稳定性测试,往往需要进行一定周期内的定时多次测试,以获得光强-时间特性曲线、光通量-时间特性曲线、色度-时间特性曲线、温度-时间特性曲线等来对可靠性、稳定性进行综合测试分析,由于具有测试周期长、测试频率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增加自动化的连续测试手段。

4)现场测试:对于LED显示屏、LED路灯等户外使用的LED应用产品,仅仅进行实验室理想环境下的测试,对产品质量的评价是不够的。必须增加实际工作环境中的现场实时测试,而现场测试由往往受到使用环境的限制。因此必须研究针对性的现场测试手段,开发实用的现场测试仪器,并制定可行的现场测试流程和照明工程验收规范。

如上所述,随着LED半导体照明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测试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在政府推动LED产业发展规划中,研究LED的测试技术,确定LED的测试方法,制订LED的标准规范,建立LED检测服务平台等均是重要内容。

LED半导体照明检测服务平台建设

“广州半导体照明检测技术服务中心”是广州市批准建立的首家LED半导体照明专业检测单位。针对LED测试技术难题,研究院从2003年开始,重点进行LED半导体照明测试技术的研究工作。近来来承担和完成LED测试直接相关的科技计划项目近10项,包括2009年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LED路灯道路照明现场检测装置的研究》,2010年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广州市广东省绿色照明示范城市》等。通过这些研究工作,总结和掌握了较为完整的LED测试方法,对目前LEDLED灯具所存在的测试问题也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并通过针对性地研发工作,在LED测试方法和测试仪器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目前,正在针对LED路灯的测试问题,研究LED路灯实验室测试和现场测试的关键技术,建立LED路灯现场测试环境,采用计算机控制、网络通信和多传感器集成,自主开发LED路灯道路照明现场检测装置。同时基于测试和相关研究成果,积极组织和参与LED地方标准、测试标准的制订,加快LED半导体照明产品及其量值的统一化、标准化工作,协助建立地方LED标准体系。

中心同时依托研究院与香港科技园公司穗港合作共建的LED交互检测服务平台,该平台致力于整合穗港两地科研院所和质检单位的LED测试设备和资源,提供符合LED国际测试标准的测试条件和环境。采用可授权的交互测试方式,开展LED半导体照明检测和检测技术服务。通过“广州半导体照明检测技术服务中心”,负责在广东省内其它地区统一承接和安排LED检测服务业务。

根据测试需求,部分测试项目由香港科技园公司建立的固体照明测试平台承担。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对赴港LED交互测试给与政策指导和优惠措施,在香港科技园公司减30%测试费的基础上再给50%的测试费补助。创新性的建立一种穗港两地合作共建科技基础平台,利用两地资源优势共享开放,构建区域支撑检测服务体系,联合统一开展检测服务的合作新模式。

中心作为LED半导体照明的专业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将充分发挥其公共服务作用,面向政府管理、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市场营销、最终应用等半导体照明技术应用的所有环节,为政府管理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公司企业、用户单位和个人等提供全面的检测、评估服务和技术支撑。保障地区LED绿色照明示范工程和应用推广、广州亚运会亮化工程等地区半导体照明重点工程的顺利进行,促进《广州市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规划》等地区发展规划的有效实施,推进广州市广东省绿色照明示范城市等专项实施和建设,促进LED半导体照明新兴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关资讯
全闪存与软件定义双轮驱动——中国存储产业年度趋势报告

根据IDC最新发布的企业级存储市场追踪数据,2024年中国存储产业迎来结构性增长拐点。全年市场规模达69.2亿美元,在全球市场占比提升至22%,展现出强劲复苏态势。以浪潮信息为代表的国内厂商持续突破,在销售额(10.9%)和出货量(11.2%)两大核心指标上均跻身市场前两强,标志着本土存储生态的成熟度显著提升。

索尼启动半导体业务战略重组 图像传感器龙头或迎资本化新篇章

全球消费电子巨头索尼集团近期被曝正酝酿重大战略调整。据彭博社援引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该集团拟对旗下核心半导体资产——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SSS)实施部分分拆,计划于2023年内推动该子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独立IPO。该决策标志着索尼在半导体产业布局进入新阶段,同时也预示着全球图像传感器市场格局或将发生重要变化。

革新智能驾驶通信:移远车载蜂窝天线补偿器如何破解行业痛点?

在2025上海国际车展上,移远通信推出的全新车载蜂窝天线补偿器引发行业关注。该产品通过双向动态补偿、微秒级频段切换及混频电路集成等核心技术,解决了车载通信中长期存在的射频链路损耗难题,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稳定高效的通信支持。本文将从技术优势、竞争分析、应用场景及市场前景等多维度解读这一创新方案。

全球DRAM市场变局:三星技术迭代与SK海力士堆叠方案的对决

在全球DRAM市场格局加速重构的背景下,三星电子近期宣布将跳过第八代1e nm工艺节点,转而集中资源开发基于垂直通道晶体管(VCT)架构的下一代DRAM技术。据内部路线图显示,三星计划在2027年前实现VCT DRAM量产,较原定计划提前一个世代。该技术通过三维堆叠晶体管结构,将存储单元面积缩减30%,并利用双晶圆混合键合工艺解决信号干扰问题,被视为突破传统平面工艺物理极限的核心方案。

京东方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飙升64% 显示业务领跑全球推动业绩新高

2025年4月28日,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方”)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以多项核心经营指标的历史性突破,彰显其作为全球半导体显示龙头企业的强劲发展动能。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5.99亿元,同比增长10.27%,创下一季度收入新高;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6.1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4.06%,扣非净利润13.52亿元,同比飙升126.56%。这一业绩表现得益于其“屏之物联”战略的深化落地,以及“1+4+N+生态链”业务架构下各板块的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