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2-16 阅读量:1860 来源: 发布人:
【中心议题】
【解决方案】
将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集合在一起,利用OTFT来驱动OLED的器件称为有机发光晶体管(OLET)。有机发光晶体管所用的材料包括有机半导体材料、绝缘材料、源漏栅极电极材料和衬底材料等。
1 有机半导体材料
OLET所用的有机半导体材料既要满足OTFT的要求又要满足OLED的要求,即高载流子迁移率、低本征电导率、高载流子密度、高发光效率和两种载流子的平衡注入。对双极型材料有机发光管,需要两种载流子的高注入和平衡传输;对半导体异质结有机发光管,需要金属电极匹配的载流子平衡注入。目前,作为OLET核心的有机半导体材料主要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和高分子聚合物两大类。
在有机发光晶体管中应用较早的材料是Pentacene和α-6T。2000年Sch n等人用由Pentacene和α-6T材料制成既可工作于积累型又可工作于耗尽型的OTFT器件,用Pentacene制成了双极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和反相器;同年,他们又在α-6T单晶材料上,首次制成了双极场效应发光管。虽然以上论文最后都因为实验者恶意操作数据而被撤回,但是却给出了实验的新思路,其影响不可忽视。
利用p型材料制作的传统水平结构的发光晶体管出现较早。Ahles等人和Sakanoue等人分别采用旋涂法制作了基于poly ( 9, 9-diethylhexylfluorene)(PF2/6)和poly[2-methoxy-5-( 2′-ethylhexyloxy )-1, 4-phenylenevinylene ](MEH-PPV)的传统水平结构的OLET,其中PF2/6的器件迁移率达到4. 4×10-4cm2/Vs;日本Oyamada等人采用热蒸发2, 4-bis (4-(2′-thiophenyl) phenyl) thiophene (TPTPT)制作了OLET,并研究了沟道长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其外量子效率达到7.1×10-4%。Cicoira等人用新材料2,6-bis-(5′-hexyl-[2,2′]bithiophen-5-yl)-3,5-dimethyl-dithieno [ 3, 2-b; 2′, 3′-d ] thiophene(DTT7Me)通过真空沉积制作的发光晶体管器件的场效应迁移率接近2×10?2cm2/Vs,开关电流比接近106。最近,Santato等人在传统水平结构并四苯的场效应发光管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得到的器件空穴迁移率为1×10-2cm2/Vs,开关电流比为106。Hepp等人[8]用并四苯制作的场效应发光管空穴迁移率达到5×10?2cm2/Vs,源漏电压为60 V,栅压为-80 V时,发光亮度为25 cd/m2,流明效率为2.5×10-4cd/A。Saito等人在硅衬底上以超薄单晶硅为工作层,制作了传统水平结构场效应发光管,在5 V栅压下即可工作,使OLET可与硅技术接轨。
双层半导体异质结有机场效应发光管发展也较快。Rost等人用Pentacene作为空穴传输材料,N, N′-ditridecylperylene-3, 4, 9, 10-tetracarboxylicdiimide (PTCDI-C13H27, P13)作为电子传输材料,用Au作为阳极、Mg作为阴极,制作了双层异质结的场效应发光管,电子迁移率和空穴迁移率分别达到3×10-3cm2/Vs和1×10-4cm2/V,发光可以通过源漏电压和栅源电压控制。
Dodabalapur等人采用C60作为空穴传输材料,α-6T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制作的双层异质结场效应发光管的电子迁移率接近5×10-3cm2/Vs。垂直构型的静电感应发光管主要也是采用双层异质结结构,主要用Alq3作为电子传输层和发光层,ZnO或者α-NPD作为空穴传输材料。Capelli等人用p型α,β-dihexyl-quaterthiophene (DH4T)和n型P13制备了双层异质结OLET器件,其空穴和电子的迁移率都达到了10-2cm2/Vs。采用新型MIS结构的OLET器件在VD= -10 V和VG=-10 V时,漏极电流密度为13.8 mA/cm2,亮度为290 cd/m2。朱道本等人用Pentacene和Alq3制作的双层异质结OLET器件,开关比为103,空穴迁移率达到2.1×了10-3cm2/Vs。
2005年报道了传统结构的体异质结场效应发光管。Oyamada等人用掺杂Rubrene的TPPy制作了传统结构发光管,其外量子效率达到了0.8%。在漏源电压-100 V和栅压-100 V下工作时,亮度达到150 cd/m2。Loi等人用P13作为电子传输材料,α-quinquethiophene(α-5T)作为空穴传输材料,制作了传统结构双极型场效应发光管,器件空穴迁移率为10-4cm2/Vs,电子迁移率为10-3cm2/Vs。Rost等人也利用α-5T和P13,采用热蒸发法制作了双极型OLET,并研究了两种材料的掺杂比例与器件性能的关系。该器件的空穴和电子迁移率随掺杂比例的不同而改变,数量级分别为10-3cm2/Vs和10-4cm2/Vs,并得到α-5T与P13的最佳混合比为3∶2。
Zaumseil等人采用双极型材料OC1C10-PPV制作了传统结构场效应发光管,空穴和电子迁移率分别达到6×10-4cm2/Vs和3×10-3cm2/Vs,并发现随着栅压的改变,沟道中发光位置发生移动。
Toko等人用双极材料6-TTP-12制作了垂直构型的场效应发光管,70 V电压时,亮度达到70 cd/m2。
Freitag等人采用碳纳米管制作了OLET,通过调节栅压和漏源电压可以改变发光位置和波长。此外,还有一些有机材料可能用于OLET中。
如DCMT是一种n型半导体材料,电子迁移率能够达到0.2 cm2/Vs,并在一定温度下具有双极特性。
2 绝缘材料、电极材料及衬底材料
OLET中常用的无机绝缘材料主要有SiO2、LiF和Al2O3等。其优点是耐高温、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击穿等,缺点是固相高温和非柔性加工特点限制了它在晶体管微型化、大面积柔性显示、大规模集成电路和低成本溶液加工生产中的应用。OLET中的有机绝缘体材料有MyLayerTM (一种塑料)、丙烯酸和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等。其优点是与柔性衬底有良好的相容性,这是保证器件结构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实现柔性全有机显示的前提;另外,能应用于低成本的低温溶液加工技术中,这是OLET商业化的关键所在。
OLET中常用的电极材料有金、铝和ITO等。电极材料可与有机半导体层界面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器件的性能。这就要求电极材料能与半导体层的能级相匹配,从而使载流子能够顺利地从电极注入到半导体层。OLET作为发光器件,透明电极也是必不可少的,金电极和ITO电极等都能达到要求。衬底材料有玻璃、n型硅及塑料等。其中Santato等人在塑料衬底上制作了OLET器件,空穴迁移率达5×10-4cm2/Vs,对全有机柔性显示做了初步的探索。
结论
目前,有机发光晶体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有机材料的迁移率比较低、双极型材料太少、载流子注入不平衡等,使得制成的器件晶体管性能和发光性能达不到应用的要求。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开发双极型新材料、进一步优化器件结构及在载流子注入和发光效率之间找到平衡点,从而提高器件的性能。
4月2日,在火山引擎与英特尔联合主办的“AIoT智变浪潮”大会上,广和通作为核心合作伙伴,携多款AI硬件创新方案亮相,并联合行业头部企业共议大模型与音视频技术融合带来的智能硬件革命。活动现场,广和通通过主题演讲、技术方案展示及全球化实践案例,呈现了其在AIoT领域的全栈能力与生态布局。
2025年3月26日,Vision China 2025机器视觉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启幕,汇聚全球工业自动化与人工智能领域头部企业。作为智能感知技术领域的标杆,安森美(onsemi)以五大颠覆性技术方案成为全场焦点,从短波红外成像到AI驱动的深度感知,全面展现工业智能化转型的底层技术支撑。
面对AI驱动下数据中心带宽需求的爆发式增长,Molex莫仕于2025年4月推出革新性VersaBeam扩束光纤(EBO)连接方案。该方案通过采用3M™ EBO插芯技术,扩展连接器间光束直径,显著降低对灰尘的敏感度,减少高达85%的清洁与维护时间,同时支持单模/多模光纤及高达144芯的高密度集成,助力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实现“即插即用”部署。其设计突破传统连接器的弹簧力限制,简化安装流程,使技术人员无需专业技能即可快速完成可靠连接,为云计算、边缘计算及AI基础设施的扩容提供了兼具灵活性与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
在医疗领域,直接接触人体的电子仪器对电源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极为严苛。为满足医疗行业对电源的高标准需求,金升阳推出URH_P-3WR3、VRH_P-3WR3、URH_LP-15WR3、VRH_LP-15WR3系列DC/DC电源模块。该系列产品通过2xMOPP EN60601医疗认证和EN62368标准认证,具备8mm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漏电流<5μA等核心安全特性,隔离电压高达4400VAC,并集成多重保护功能,致力于为医疗设备提供高可靠、低风险的电源保障,助力应对临床环境中的复杂挑战。
在算力需求爆炸式增长的数字化时代,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AI)服务器对电源管理的效率、稳定性和空间利用率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Abracon推出的AVR系列组合式电感,凭借其高频磁芯设计、特殊线夹结构及超薄封装,为高压场景下的电压调节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该系列电感通过优化磁芯材料和降低直流电阻(DCR),实现了高功率密度下的低热损耗与高效能输出,尤其适用于多相TLVR(Transinductor Voltage Regulator)拓扑结构,显著提升瞬态负载响应能力。其电感值范围55nH至680nH和高达155A的饱和电流特性,完美适配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及AI/ML服务器的严苛需求,成为下一代高开关频率应用中的核心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