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3D与触控在行动装置“门当户不对”

发布时间:2011-03-18 阅读量:724 来源: 发布人:

机遇与挑战:
    * 3D与触控是行动装置显示器市场的发展趋势

    * 3D显示技术在行动装置的使用不够成熟
    * 触控面板在行动装置的使用驾轻就熟

在行动装置显示器市场上,众所皆知的两大发展趋势是3D与触控。也因此,众人开始想像,若能将这两项技术合并为一,使得行动装置显示器既是3D显示,又能兼具触控功能,何乐而不为。尽管许多人引颈期盼两者的联姻,然而专家认为,3D与触控在行动装置上门当户不对,特别是3D要入主行动装置,可能还有一段遥远的路要走。

虽然目前华硕与微星皆已推出3D触控的AIO(All-In-One)电脑,但这些都是高价位产品,仍不普及。观察目前市场上发展3D技术的面板厂商,主要仍以大尺寸面板为发展重心。在大尺寸面板上,经常遇到的问题包括眼镜光衰、色彩鲜艳度不足、观看视野受限以及眼镜闪烁造成眼睛不适等。而若要将3D运用在小尺寸触控面板(例如手机)上,会出现的问题还包括小尺寸萤幕对比度较差,解析度不足。此外,手机萤幕亮度不足,可能会影响户外(阳光下)观看的可视性。

触控面板在行动装置的使用已经驾轻就熟,因此目前尚须努力的,就属3D显示技术。由于使用行动装置时,不可能为了3D功能另外戴上3D眼镜,因此专家说,行动装置将以裸视技术为止。目前3D裸视的主要技术包括光栅式(lenticular)与屏障式(ParallaxBarriers)两种。未来3D裸视,大尺寸将走光栅式,小尺寸则是屏障式的天下。大尺寸面板使用光栅式的优点,在其不会有亮度衰减的问题。但在小尺寸面板上,光栅式不能做2D/3D切换,尤其小尺寸面板原本就小,若再使用光栅式,则字体根本看不清楚。也因此,在小尺寸3D裸视面板上,屏障式是最好的选择。

只是目前看来,3D显示不管在技术成熟度、以及成本等方面,都还难以真正应用到行动装置上,更别说是要在同一装置上,同时兼具3D与触控了。因此,专家认为,在行动装置上,3D与触控门当户不对,暂时不会看到两者通吃的产品出现。
相关资讯
网络安全警报:戴尔企业级笔电曝关键芯片漏洞 企业用户亟需紧急修补​

戴尔科技集团于8月7日发布高危安全警报(公告编号DSA-2025-053),确认其Precision移动工作站及Latitude商务笔记本产品线存在严重芯片级安全缺陷。此次漏洞源自博通BCM5820X安全协处理器的ControlVault3功能模块,该模块本用于加密存储生物特征、系统凭证等敏感数据。

行业观察:全球显示器市场2025年需求预测下调2.3%​

最新行业研究数据表明,美国实施的关税政策将对全球显示器产业链产生深远的系统性影响。市场分析机构Omdia近日下调了2025年全球显示器需求增长预期,预计需求量将较之前预测下降2.3个百分点。这一调整主要归因于关税导致的供应链重构和制造成本上升,进而抑制了终端消费市场的需求弹性。

华虹半导体Q2业绩全面报捷 12英寸产能与新兴应用驱动高质量增长

华虹半导体有限公司(01347.HK)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交出了一份营收利润双增、营运效率显著提升的成绩单。本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66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大幅攀升18.3%,环比上季度增长4.6%;归母净利润800万美元,同比劲增19.2%,环比增幅更是高达112.1%;基本每股盈利0.005美元,展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修复态势。

特斯拉Dojo 3芯片供应链大变革:三星代工,英特尔封装,台积电出局​

全球电动汽车与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特斯拉,正在对其支撑自动驾驶技术核心的Dojo超级计算机项目进行重大供应链调整。据韩国权威媒体ZDnet Korea及多方行业消息证实,特斯拉已决定在第三代Dojo(Dojo 3)芯片的生产上,结束与台积电的独家合作模式,转而引入三星电子和英特尔,构建一套创新的“双轨制”供应链体系。这一转变不仅标志着半导体产业合作模式的重要突破,更可能深刻影响未来AI芯片制造与封装的技术格局。

思特威SC489SL实现120米夜视距离,定义安防成像新标准

在全球安防监控升级浪潮中,低照环境成像始终是行业痛点。传统传感器在夜间远距场景常出现噪点多、细节丢失等问题,制约智能安防系统效能。思特威最新发布的4MP背照式传感器SC489SL,通过突破性Lightbox IR®-2技术实现近红外感度飞跃,为行业提供了国产高精度成像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