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智浦与三巨头谈判手机支付芯片业务 冲击中国技术

发布时间:2011-04-20 阅读量:839 来源: 发布人:

中心议题:
恩智浦正与英特尔、高通和博通进行收购谈判

就在德仪宣布65亿美元收购美国国家半导体不到三天,欧洲半导体巨头恩智浦(NXP)前日传出,正与英特尔、高通和博通进行收购谈判。

  外媒引述匿名银行家的话说,谈判集中在手机移动支付芯片方面,双方“非常认真、不容忽视”。

  如果成真,上述三家半导体公司有望在移动互联网市场构建一个竞争门槛,而且,可能间接冲击中国移动支付芯片解决方案企业,比如至今坚挺的百元股国民技术(300077.SZ)。

  矛盾的表态

  恩智浦2006年脱胎于飞利浦半导体,接手者为KKR、贝恩资本、银湖等全球著名私募机构。目前它是欧洲第二大半导体公司。

  不过,恩智浦全球CEO Richard Clemmer第一时间对外澄清说:“公司并无出售意图。”

  这与他上周表态明显矛盾。当上周德仪宣布以接近80%的溢价收购国家半导体后,他说,国家半导体“做了笔好买卖”,如有类似机会,公司也会考虑。

  拥有16年研究经验的半导体专家孙昌旭对《第一财经日报》说,Clemmer的回应,反映出私募机构的心理。

  “它本来就一直在卖资产。”半导体调研机构isuppli中国高级分析师顾文军对本报表示,自从脱离飞利浦,恩智浦一直在持续剥离、分拆业务。

  2009年年初,恩智浦与意法半导体达成合作,将旗下消费类业务即无线芯片资产控制权以15.5亿美元卖给后者。当年秋天,又将电视芯片、机顶盒卖给数字电视芯片巨头泰鼎。当时泰鼎高级副总裁李宏文对本报说,恩智浦一直想转移技术,与泰鼎合作一拍即合。事实上,早在2008年,它还曾与脱胎于西门子半导体的英飞凌谈判出售,但最终未果。

  截至目前,恩智浦旗下主要剩下两块核心业务:一是工业领域的芯片技术,主要是基站功率放大器;二是手机移动支付技术,即NFC。此外,它还有一部分LED业务。

  顾文军表示,恩智浦这种资产出售动作,可能是私募的退出策略,就是说,接手时干的是“批发”,出手时干的是“零售”。

或冲击中国移动支付市场

  但顾文军认为恩智浦目前不可能整体出售。孙昌旭也认为,如果出售,移动支付技术才最具吸引力。英特尔、高通及博通,都急需它来构建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网终端的芯片解决方案。

  恩智浦的NFC是目前全球手机移动支付市场的事实性国际标准。孙昌旭认为,英特尔虽然目前在移动终端市场失利,但是如能抢到NFC,有望控制未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支付的制高点。对通信芯片巨头高通、博通来说,同样如此。

  “英特尔去年买了英飞凌无线芯片业务,正在智能手机市场发力。”顾文军说,手机移动支付可以说是撬动应用的利器。

  这些动作可能会动摇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格局。因为,本地市场目前正处于技术标准的纠结中。

  本地运营商坚持通过手机SIM卡集成移动支付,如此可以控制产业链。之前,中国本地标准、深圳国民技术发展的RF-SIM(2.4G射频技术)一直被视为未来的中国移动支付标准。这也是去年国民技术IPO时备受资本市场追捧的主要原因,它的股价至今在百元以上。

  但是,原本坚持走国民技术路线的中国移动,后来出现了游移。去年4月,中国移动已在SIM中集成恩智浦的NFC。这导致目前市场人士一直为国民技术担心。事实上,除了它们,在中国市场还有中国银联倡导的标准。

  中国移动等方面的犹豫,已经给国民技术的业绩带来一定影响。国民技术证券代表师键伟前不久在回应公司去年业绩时表示,移动支付标准的变动一事,公司之前确实没有预料到,导致业绩受到一定冲击。

  英特尔等收购NFC是否会带来新冲击?昨天下午,国民技术副总经理孙元对本报表示,不便发表评论。

  孙昌旭认为,国民技术的标准算是“私有的标准技术”,因为它基于SIM使用,而NFC则可以与手机或平板电脑主芯片集成在一起,绕开运营商,相对来说更开放,也更有威胁性。不过她补充说,想在中国市场绕开运营商,生意做起来会比较困难。

  去年12月9日,恩智浦(上海)有限公司业务发展总监Ciaran Fisher对本报表示,早在2006年开始,NFC手机支付试验网便在厦门启动,已覆盖了公交汽车、轮渡、电影院、快餐店。

  一直有消息人士说,如果自身标准技术得不到支持,国民技术甚至会放弃它,并引进NFC技术。师键伟对此表示,公司绝不会弃用2.4G射频技术,至于会不会引进其他,现在还不好预测。

  顾文军认为,移动支付市场十分庞大,即便NFC未来在中国市场能够快速推进,对于其他技术标准来说,长期看也同样会有促进作用。

相关资讯
玄铁C930:国产RISC-V服务器处理器IP的技术突破与市场前景

近年来,RISC-V架构凭借其开放、灵活、可定制的特性,在全球处理器市场迅速崛起。作为国产RISC-V处理器IP的领军企业,阿里巴巴达摩院持续推动高性能RISC-V生态的发展,其玄铁系列处理器IP已覆盖高性能计算、低功耗嵌入式等多个领域。2025年3月,达摩院正式交付了旗舰级服务器RISC-V处理器IP——玄铁C930,主频突破3.4GHz,SPEC int 2006得分达15.2/GHz,标志着国产RISC-V在高性能计算领域迈入新阶段。

宇树科技启动IPO辅导,冲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2025年7月18日,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树科技”)正式在浙江证监局完成上市辅导备案,拟在A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律师事务所及会计师事务所分别为北京德恒和容诚。根据计划,中信证券将于2025年10月对宇树科技进行上市条件评估,并协助其提交IPO申请文件。若顺利上市,宇树科技有望成为A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日本 Rapidus 启动关键一步:IIM-1 厂成功试产 2nm 测试晶圆

近日,日本半导体新创企业Rapidus宣布,其位于北海道的IIM-1晶圆厂已启动2nm制程的测试晶圆生产,并计划于2027年实现量产。这一进展标志着日本在先进制程领域的重大突破,有望重塑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

台积电2nm制程产能大幅扩张 全球芯片巨头争相抢购

台积电2nm制程技术将按计划于2024年下半年进入量产阶段。由于苹果、AMD、英特尔等首批客户订单需求强劲,加上高通、联发科、英伟达等厂商后续跟进,台积电2nm产能供不应求。为此,台积电计划大幅提升产能,目标在2025年将月产能从今年底的4万片提升至10万片,增幅高达1.5倍。

日本Rapidus突破2nm芯片技术,挑战台积电三星霸主地位

日本政府支持的半导体企业Rapidus于7月18日宣布,已成功试产国内首个2nm晶体管,标志着该国在先进芯片制造领域取得关键突破。这一进展是日本耗资5万亿日元(约合340亿美元)半导体复兴计划的重要里程碑,旨在重塑其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