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8-13 阅读量:1152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完全可编程技术和器件的全球领先企业赛灵思公司(Xilinx)宣布其旗下首批Artix-7 FPGA 系列产品正式出货。该新型器件将FPGA 技术的触角延伸至那些小型、低成本可编程器件,然而性能传统上却只有Virtex FPGA才能满足的高性能应用领域。随着Artix-7 FPGA的发货,不论是便携式医疗设备、手持无线电设备、小型蜂窝基站,还是众多分别采用其各种技术架构的尖端专业级应用,其制造商们现在都能利用高端完全可编程FPGA的功能,持续开发更多的新产品,不断扩大其市场版图。
图题:Xilinx展出的Artix-7 FPGA开发板
针对以先进功能取胜的便携式应用而言,Artix-7器件可以提供业界一流的高系统性能、功耗能效,小巧的体积和低成本等优势。随着首批Artix-7 A100T器件面向客户开始供货,意味着赛灵思所有7系列器件和Zynq-7000系列产品均已开始以芯片形式供货,成就了赛灵思28nm系列器件推出历史上的又一重大里程碑。
赛灵思FPGA平台市场营销总监Dave Myron指出:“赛灵思充分考虑尖端应用的需求而推出Artix-7系列器件。Artix-7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由Spartan系列器件所打造的赛灵思低成本产品系列阵容。Spartan系列已经在3D电视、车载娱乐信息、工业控制和移动医疗设备等多种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赛灵思28nm系列产品选用了台积电(TSMC)的高性能低功耗(HPL)工艺,从而使得Artix-7系列能够在最低功耗的前提下,突破种种性能极限。这意味着客户能够在诸如军用安全软件无线电系统等各种电池供电的应用需求上实现低总功耗。相对于同类竞争解决方案而言,Artix-7器件可将功耗降低35%。而且,客户可将最新加密IP和调制解调器功能集成在单一芯片之上,从而能够在降低物料成本的同时满足小尺寸的需求。此外,本系列中最大型的器件还集成了丰富的DSP功能,可支持1,306 GMAC 的信号处理性能,能处理各种各样的宽带波形,其支援的波形种类数量比同类竞争产品高3倍以上。
相对于前代产品,Artix-7系列的静态功耗和动态功耗分别降低了65%和50%,而且提供多达16个6.6Gbp/s收发器,这就意味着便携式超声设备制造商能够实现最高的图像分辨率,满足JESD204B高速串行接口标准要求。同时,在实现128通道波束形成器的过程中,Artix-7可以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满足安全标准要求,并比使用其它FPGA器件节省40%的功耗。
对于全球各地那些支持4G部署的微波回程设备的制造商而言,Artix-7使开发人员不仅能够把集成调制解调器和包处理功能集成在单个器件上,而且在提供智能带宽方面能够达到最高单位功效。通讯市场最终极的“神圣”目标是将一个基站集成在单一芯片之上,即片上基站。而Artix-7为设备制造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集成度和灵活的可编程功能,让客户可以在市场发展速度远超标准化发展速度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供货情况
首批 Artix-7 A100T FPGA 现已开始供货,预计将于 2013 年第一季度开始量产。系统设计人员即日起即可利用赛灵思设计工具立即启动 Artix-7 系列设计工作。
2025年7月18日,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树科技”)正式在浙江证监局完成上市辅导备案,拟在A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律师事务所及会计师事务所分别为北京德恒和容诚。根据计划,中信证券将于2025年10月对宇树科技进行上市条件评估,并协助其提交IPO申请文件。若顺利上市,宇树科技有望成为A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近日,日本半导体新创企业Rapidus宣布,其位于北海道的IIM-1晶圆厂已启动2nm制程的测试晶圆生产,并计划于2027年实现量产。这一进展标志着日本在先进制程领域的重大突破,有望重塑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
台积电2nm制程技术将按计划于2024年下半年进入量产阶段。由于苹果、AMD、英特尔等首批客户订单需求强劲,加上高通、联发科、英伟达等厂商后续跟进,台积电2nm产能供不应求。为此,台积电计划大幅提升产能,目标在2025年将月产能从今年底的4万片提升至10万片,增幅高达1.5倍。
日本政府支持的半导体企业Rapidus于7月18日宣布,已成功试产国内首个2nm晶体管,标志着该国在先进芯片制造领域取得关键突破。这一进展是日本耗资5万亿日元(约合340亿美元)半导体复兴计划的重要里程碑,旨在重塑其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在2025年RISC-V中国峰会的“高性能计算分论坛”上,Andes晶心科技CEO林志明正式发布了公司最新一代64位RISC-V处理器IP——AX66。该产品基于RISC-V国际基金会最新批准的RVA23 Profile标准,专为高性能计算(HPC)、AI加速及边缘计算等场景优化,标志着RISC-V生态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进一步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