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和开源硬件的渊源何在?

发布时间:2012-11-21 阅读量:757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3D打印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存在,只是当时耗材昂贵,如今3D打印已成为热门科技,价格也大众化,对于玩硬件出身的创客来说,他们也许会很自然地把3D打印和开源硬件联想到一起。但是一般人也许不知道开源硬件是什么,更别说二者的关系了。它们到底有什么渊源呢?

近几年来,“3D打印”成了领先科技的代名词,它也是媒体一直跟踪报道的热门话题。其实这项技术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存在,当时的设备和耗材都非常昂贵,所以它只应用于模具开发、原型设计等工业上游环节。单从价格上来看的话,3D打印机的价格在一路下滑:在90年代,它的价格一度高达数百万美元。而在2000年初,其价格降至一到二万美元。到了现在,你甚至可以在淘宝花数千元购买一台3D打印机(精准度并不高)。

3D打印与开源硬件的渊源
3D打印与开源硬件的渊源

开源硬件降低了3D打印的生产成本

让3D打印机逐渐普及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说3D建模软件的改进、配件的标准化等。是什么导致3D打印机的价格变得如此“便宜”?可以说,开源硬件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什么是开源硬件?开源硬件是指与自由及开放源代码软件相同方式设计的计算机和电子硬件。如果要通俗一点的解释,我们可以参考新车间创始人李大维的陈述:开源硬件是说设计图、原料表和上面执行的软件是通过开源的方式授权出来的。拿到这份方案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对产品做出修改,甚至生产和销售。

在开源硬件的世界里面,有好几款3D打印机属于开源项目,比如说MakerBot、CandyFab、 Fab@Home和Reprap等(详情点击这里)。这也就是说,很多人都可以按照他们所提供的方案购买相应的材料进行复制,而且其组装成本并不大。

对于3D打印机来说,开源硬件Arduino是其价格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这是一款由5个国际工程师研发的电子原型平台,该平台包括一片具备简单I/O功效的电路板以及一套程序开发环境。它为3D打印机提供了一个便宜而又强大的方案,加上其他开源技术的配合,3D打印机的生产门槛越来越低。值得一提的是,Reprap是最早使用Arduino作为控制方案的3D打印机,所以大多数以它为“蓝本”的改进产品也是采用Arduino作为主控设备的。

3D打印激化开源硬件社区的分化

虽然开源硬件降低了3D打印机的价格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在这个普及的过程当中也发生过一件很有争议的事件。两年前,开源3D打印机厂商Makerbot把3D打印机拉到了2000美元以下。得益于开源硬件社区,它的技术得到不断的改进,现在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一个名叫Matt Strong的人对他们的产品进行了复制,并把这个名叫TangiBot的3D打印机放到Kickstarter上募资。


Matt Strong是一个供应链专家,加上他当时打算把设备的生产交给中国的工厂,所以TangiBot的售价会比Makerbot的3D打印机便宜好几百美元。虽然他这么做并没有违法,很多开源社区的人对他嗤之以鼻,比如说OpenBeam发明者Terrence Tam觉得他复制了一款在业内备受尊重的产品,并以更低的价格出手,这样的举措让人感到失望。

也有人支持他的行为,因为他们认为Matt Strong以工程技术的方式降低了3D打印机的生产成本,这跟福特当年以流水线的方式生产汽车有异曲同工之妙。他的做法为降低3D打印机的成本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其贡献也是不能忽视的。

因为TangiBot事件的发生,有些业内人士会觉得开源硬件社区会分为两派:一派继续从事新技术的开发和设计,而另一派则从“前线”退下来,从事供应量管理和销售等问题。这篇文章之所以用“激化”一词,是因为在没有发生这件事之前,一些创客早已从技术研发这个神坛上退下来,把精力放在了技术的推广上,比如说国内的“开源硬件第一人”李大维。

不管怎么说,个人觉得开源硬件社区的分化并不算一件坏事,因为后者可以让相应的技术走向更广泛的市场,而不仅仅限于创客之间的交流。

相关资讯
宇树科技启动IPO辅导,冲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2025年7月18日,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树科技”)正式在浙江证监局完成上市辅导备案,拟在A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律师事务所及会计师事务所分别为北京德恒和容诚。根据计划,中信证券将于2025年10月对宇树科技进行上市条件评估,并协助其提交IPO申请文件。若顺利上市,宇树科技有望成为A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日本 Rapidus 启动关键一步:IIM-1 厂成功试产 2nm 测试晶圆

近日,日本半导体新创企业Rapidus宣布,其位于北海道的IIM-1晶圆厂已启动2nm制程的测试晶圆生产,并计划于2027年实现量产。这一进展标志着日本在先进制程领域的重大突破,有望重塑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

台积电2nm制程产能大幅扩张 全球芯片巨头争相抢购

台积电2nm制程技术将按计划于2024年下半年进入量产阶段。由于苹果、AMD、英特尔等首批客户订单需求强劲,加上高通、联发科、英伟达等厂商后续跟进,台积电2nm产能供不应求。为此,台积电计划大幅提升产能,目标在2025年将月产能从今年底的4万片提升至10万片,增幅高达1.5倍。

日本Rapidus突破2nm芯片技术,挑战台积电三星霸主地位

日本政府支持的半导体企业Rapidus于7月18日宣布,已成功试产国内首个2nm晶体管,标志着该国在先进芯片制造领域取得关键突破。这一进展是日本耗资5万亿日元(约合340亿美元)半导体复兴计划的重要里程碑,旨在重塑其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RISC-V架构突破性能瓶颈,Andes发布新一代AX66处理器IP

在2025年RISC-V中国峰会的“高性能计算分论坛”上,Andes晶心科技CEO林志明正式发布了公司最新一代64位RISC-V处理器IP——AX66。该产品基于RISC-V国际基金会最新批准的RVA23 Profile标准,专为高性能计算(HPC)、AI加速及边缘计算等场景优化,标志着RISC-V生态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进一步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