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非隔离LED日光灯管驱动方案比较

发布时间:2012-11-22 阅读量:962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隔离电源是指输入端和输出端有变压器隔离,能把输入和输出隔离起来,安全性高。由于加入了隔离变压器,电源的效率会有所降低,通常大约在85%左右,而且变压器的体积也比较大,放进灯管内部空间就会显的比较紧张。

目前,LED应用于日常照明越来越普及,从户外照明到室内照明,都能看到led照明产品的足迹,LED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易控制等特点,led日光灯管也因为其寿命长、节电等特点做为室内照明应用较为重要的成员。
 
开关电源作为LED日光灯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两种:隔离电源和非隔离电源。
 
隔离电源是指输入端和输出端有变压器隔离,能把输入和输出隔离起来,安全性高。由于加入了隔离变压器,电源的效率会有所降低,通常大约在85%左右,而且变压器的体积也比较大,放进灯管内部空间就会显的比较紧张。
 
非隔离电源是指在输入端和输出端有直接的电连接,因此触摸输出部分有触电的危险。目前用得较多的是非隔离降压型电源,也就是把交流电整流以后得到直流高压,然后用Buck电路进行降压和恒流控制。
 
这种非隔离电源的特点为:电路简单、体积较小;通常效率在88-90%之间;可以输出高压支持上百个LED通过不同的串并联组成的灯串。然而这种非隔离电源也有局限性,因为非隔离的电源会把交流电源的高压引到输出部分,引发触电的危险。通常交流输入与灯管铝散热外壳之间靠印制板绝缘,虽然这个耐压可以做到2000V,但是还是很难通过CE等安全认证。
 
综合比较,这两种电源各有优势,非隔离电源侧重于效率,减少了能源的损耗,而隔离电源重视安全,在效率等方面略逊于非隔离电源,因此不同的选择也是见仁见智。尽管采用隔离电源的方案可以简化散热和灯罩的设计,但是由于非隔离电源体积小、效率高、成本低、性价比高,所以人们还是更多地采用非隔离电源,宁愿在灯具的结构和灯壳上下功夫。
 
拿T8 LED日光灯管来说,电源可以采用内置式和外置式。内置式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直接替换现有的荧光灯管,而无需做任何改动。内置式电源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做成长条形电源板,放置在灯管的铝外壳内,由于电源和电源旁边的灯珠温度会很高,严重影响电源和灯珠的寿命,因此这里不着重考虑;二是做成两段电源,分成两块电路板分别放在灯管的两端灯头内,两段电源由于灯头空间狭窄,结构设计相对要复杂。
 
基于以上方面的考虑,采用内置非隔离方式的两段电源方案对T8 LED日光灯管来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目标是要实现以下参数和性能:输入电压范围85V-265Vac,功率因数>0.9,电源效率>90%,交流输入端与铝外壳之间的绝缘电压为3000Vac,能满足相关EMC标准要求,能够过CE和UL等认证要求。

相关资讯
宇树科技启动IPO辅导,冲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2025年7月18日,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树科技”)正式在浙江证监局完成上市辅导备案,拟在A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律师事务所及会计师事务所分别为北京德恒和容诚。根据计划,中信证券将于2025年10月对宇树科技进行上市条件评估,并协助其提交IPO申请文件。若顺利上市,宇树科技有望成为A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日本 Rapidus 启动关键一步:IIM-1 厂成功试产 2nm 测试晶圆

近日,日本半导体新创企业Rapidus宣布,其位于北海道的IIM-1晶圆厂已启动2nm制程的测试晶圆生产,并计划于2027年实现量产。这一进展标志着日本在先进制程领域的重大突破,有望重塑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

台积电2nm制程产能大幅扩张 全球芯片巨头争相抢购

台积电2nm制程技术将按计划于2024年下半年进入量产阶段。由于苹果、AMD、英特尔等首批客户订单需求强劲,加上高通、联发科、英伟达等厂商后续跟进,台积电2nm产能供不应求。为此,台积电计划大幅提升产能,目标在2025年将月产能从今年底的4万片提升至10万片,增幅高达1.5倍。

日本Rapidus突破2nm芯片技术,挑战台积电三星霸主地位

日本政府支持的半导体企业Rapidus于7月18日宣布,已成功试产国内首个2nm晶体管,标志着该国在先进芯片制造领域取得关键突破。这一进展是日本耗资5万亿日元(约合340亿美元)半导体复兴计划的重要里程碑,旨在重塑其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RISC-V架构突破性能瓶颈,Andes发布新一代AX66处理器IP

在2025年RISC-V中国峰会的“高性能计算分论坛”上,Andes晶心科技CEO林志明正式发布了公司最新一代64位RISC-V处理器IP——AX66。该产品基于RISC-V国际基金会最新批准的RVA23 Profile标准,专为高性能计算(HPC)、AI加速及边缘计算等场景优化,标志着RISC-V生态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进一步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