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产业全行业亏损,2013年难以回暖

发布时间:2013-01-9 阅读量:751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截至去年6月底,我国并网风电达5258万千瓦,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国家电网成为全球风电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电网,但受制国内外环境,中国风电产业2013年难以回暖。

今年我国风电产业陷入全行业亏损,弃风率剧增、宏观经济下滑、企业突围乏力的“冬季”。虽然今日,国家发改委批准了总规模累计680.8万千瓦的风电项目。但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受制国内外环境,中国风电产业2013年难以回暖。

 

风电冬季

据国家电网发布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6月底,我国并网风电达5258万千瓦,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国家电网成为全球风电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电网,大电网运行大风电的能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但同时2011年是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由快速增长步入稳健发展期的一个转折点。2011年,我国在运的风机每天停转19小时,弃风100亿度,弃风比例超过12%,相当于330万吨标煤的消耗,或向大气排放1000万吨二氧化碳。损失超过50亿元。约占风电行业盈利水平的50%。
 

中国风电产业

2012年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形势更糟,风电企业亏损严重,纷纷被迫到处借钱,停产裁员。据悉,2012年前9个月,国内风电龙头企业华锐风电(601558)净利润将出现亏损,亏损额度不超过2.6亿元。而此前华锐风电在今年发布的半年报中预计,2012年1~9月的累计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下降50%以上。数据显示,2011年前1~9月,华锐风电净利润达9亿元。显然,去年风电市场下滑的速度大大超过华锐风电的预期。

金风科技(002202)2012年前三个季度亏损虽只有3000余万元,但这却是其在转让子公司商都天润、天和叶片及西安金风之后的数额。大唐新能源前三季度亏损856万元,与去年同期纯利润3.86亿元相比有天壤之别。排名世界第一的维斯塔斯损失更加惨重,前三季度亏损总额达到3.45亿欧元。险些被中国风电企业收购。

2011年我国风电第一大省内蒙古风电限电率达到50%,2012年则继续上升,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史甚至突破了80%。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发电量2970亿千瓦时,而最大负荷仅有2100万千瓦,成为中国发电量最富裕的省份。受制风电必须给火电指标让路。很多运转正常的风电场往往被限制发电。这一利益之争限制了风电产业发展,是导致风电产业亏损的重要原因。

造成风电开发商亏损的另一重要因素——核证减排量(CDM)常被忽视,但它却所占据的开发商利润总额已近半壁江山。但是迄今为止,CDM为中国风电产业带来近百亿元的收入。然而,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从最高时每吨近30欧元跌至目前每吨不足1欧元。现在全球经济形势不好,国内风电产业短期内难有回暖。

目前,国内风电企业纷纷停产裁员,融资自救。华锐风电在对开工不足或已停产的相关岗位的350名员工施行停工放假后,又大规模解聘350名应届毕业生。金风科技2012年11月将旗下全资子公司西安金风科技公司80%的股权出售给中国北车集团,这已经是金风科技2012年的第三起资产出售案。三一电气停产张家口风电基地,裁员超过50%。而维斯塔斯则裁员数千人,停止非盈利项目,并关闭了部分工厂。

目前以相互参股、绑定开发商为纽带的自救现象盛行于设备制造行业,如金风科技与三峡新能源、联合动力与龙源电力、明阳风电与华电新能源等。

风电救赎

为了促进风电并网,国家能源局连续下发文件试图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低风速、海上及高海拔风电提上日程。始于前年底的“蒙西风电试点”注重本地消纳,这些消纳试点包括风电直供火电、风电供热、火电为风电调峰和并网运行管理等项目。由于存在成本过高、难以大范围推广问题,政策效果仍有待观察。

继去年12月18日,国家能源局披露风电“十二五”项目增补计划之后,国家发改委近日密集核准国内4个风电项目,分别在酒泉、包头市达茂旗、大唐赤峰罕山、新疆哈密等地,总规模累计680.8万千瓦,总投资额为571.98亿元。此外,发改委还公布了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投资建设巴基斯坦塔塔地区风电一期投资项目。

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秘书长祁和生介绍,目前中国风电产业发展除了自身原因,外部环境也是重要原因。

据了解,美国2013年即将取消包括大风电在内的政策补贴;近年来,发达国家又设置了多重门槛,我国风电产品大多数达不到欧美对小型风电的标准技术要求,阻止了中国中小风力发电机组产品进入其市场,除少数企业在获得并持有国际认证外,多数企业在出口方面没有好的业绩,给我国的中小型风力发电机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结果国内的风电设备产能过剩在国内深度发酵。行业人士指出,尤其是在海外市场收缩后,开拓国内市场、释放内需成为风电行业发展的根本途径,不过也因受制于电价、并网等政策不明确,2013年我国风电发展仍困难重重。

目前我国风电行业以上游设备制造为主,对下游风电站的重视力度明显不足,大量设备积压仓库,产品价格暴跌,风电设备产能严重过剩,甚至达到50%,设备制造企业鲜有盈利。这几年,我国用短短5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数十年的路。但由于国内的相关标准不规范,行业门槛低,导致企业良莠不齐。另外,电价、并网、弃风等问题也阻碍了我国风电市场的发展。

其中电价政策、并网政策是制约国内风电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未来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需要出台多项举措,从电价政策、补贴政策、并网政策等多方面着手,以尽快帮助风电企业摆脱困境。

相关资讯
大立光7月营收创年内新高 高端镜头占比提升驱动旺季行情

光学镜头龙头大立光(3008.TW)公布最新财报显示,2023年7月合并营收达54.13亿元新台币,较6月大幅增长31%,同比微降0.1%,创下本年度单月营收峰值。累计前7个月总营收316.65亿元新台币,较去年同期增长14%,反映产业链复苏态势。

电视面板8月价格走势分化 中小尺寸止跌大尺寸跌幅收窄​

根据集邦科技(TrendForce)8月5日发布的最新面板价格数据,持续下跌近半年的电视面板市场在8月上旬迎来关键转折点。数据显示:32英寸、43英寸及50英寸中小尺寸电视面板价格在本月上旬结束连续6个月的跌势,正式止跌回稳!而大尺寸面板(55英寸、65英寸、75英寸)虽然延续跌势,但跌幅已明显收敛至约1美元。

鸿海7月营收创新高,AI与消费电子驱动同比增长7.25%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于8月5日正式发布2024年7月财务数据。数据显示,当月合并营业收入为6138.6亿元新台币,相比6月实现了13.6%的月度提升,较2023年同期增长7.25%,创下历年7月的最高纪录。这一强劲增长主要受到人工智能(AI)领域相关产品的持续需求驱动,同时电脑终端设备与消费智能产品的市场热度同步上升,推动整体业绩超预期发展。管理层预计,随着运营环境优化,第三季度业绩将超越第二季度表现。

全球首创"一脑多态"人形机器人合肥亮相,破解工业柔性制造难题

8月5日,合肥优艾智合机器人与西安交通大学具身智能研究院联合发布全球首创"一脑多态"架构人形机器人凌枢(LingShu)。作为具身智能领域的突破性产品,该机器人在跨场景集群协同作业领域实现技术革新,标志着工业场景智能化应用进入新阶段。

芯联集成2025年中业绩:毛利由负转正,AI与新能源双轮驱动新增长

半导体行业在经历周期性调整后渐显复苏势头,芯联集成(UMC)于2025年中交出的成绩单显著超越市场预期。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4.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达21.38%,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尤为亮眼的是,公司首次在第二季度录得归母净利润0.12亿元,实现单季度盈利突破;综合毛利率同比大幅跃升7.79个百分点至3.54%,标志着其经营质量迎来根本性拐点。这份成绩既源于公司精准的战略执行,更深刻映射了全球新能源产业持续爆发与人工智能(AI)算力需求激增的时代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