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1-11 阅读量:962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图1 CPU模块结构
PCC在发电厂监控中的应用方案
以某热电厂机组设备改造为例,介绍应用PCC实现的智能分布式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该热电厂有大小机组7台,装机容量194MW,现准备对主要的4~5号机及整个电气系统进行监控系统改造。
1、方案的原则
系统按分布式结构设计,采用开放系统、分层控制等先进的计算机设计思想,将计算机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图形和图像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采集和自动控制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技术成熟,运行经验丰富,能够满足近期的功能要求和远期的发展需要。整个设计遵照国际90年代IEC1000系列标准,满足ISO9001国际标准。
(1)整个系统分为5个采集控制站,计有4号机组监控、5号机组监控、35kV出线监控、同期控制、01/1~3号机/6kV监控。两个操作员工作站。
(2)通过计算机对励磁调节器(KFD)、发电机有功进行遥调。在4、5号机控制屏上设有手操有功调节和KFD无功调节及与汽机联系指挥信号。
(3)不含同期点的出线,原控制回路取消,采用计算机控制。含有同期点的出线,应用成熟的计算机同期装置,采用计算机控制。
(4)事故音响,预告信号原回路取消,功能由计算机系统实现。
(5)厂用电BZT功能由计算机实现,对4、5号机强行励磁及主变风扇启动控制均由计算机来进行判别控制。
2、方案的系统结构
系统的网络结构系统配置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配置框图
3、系统管理层
操作员工作站、工程师工作站和通讯服务器组成智能分布式系统结构的管理层。
管理层通过PROFIBUS网络与5个PCC采集控制单元相连,各工作站和服务器分别相当于PROFIBUS网上的一个独立的结点。
管理层采用多机及双网络方式运行,各工作站及通讯服务器之间还组成一个小的局域以太网,实现数据的传输与共享,互为备用,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软件平台采用32位多任务、多进程设计,可支持Windows95/98/NT操作系统软件,配有多种应用软件接口,并支持OEM开发,为用户提供了二次开发平台;硬件平台可采用小型机、微型机或工作站等设备。
通讯服务器完成与地调、模拟盘、GPS天文时钟接收装置以及电厂已有的几台RTU设备的通信;还通过HUB与该厂的MIS网相连,实时监控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实时信息的管理。
若用户具备与Internet连接的条件,管理层还可以提供PVI浏览器方案,实现远方读取数据。
4、系统控制层
PROFIBUS网上的各采集控制单元组成智能分布式系统结构的控制层。控制层按照机组或线路等监控对象的不同分别组屏,可以使各单元组合置于过程对象附近,减少电缆投资。各监控单元分别完成相应监控对象的模拟量、数字量采集以及数字量的输出控制。模拟量采集采用交流采样。
系统具有可扩充的模块化结构,电源、CPU、网络板、I/O板、模拟量输入板、通讯板等都是独立的模板以总线方式连接在底板上,它取代了标准的框架装配的局限性,可在标准的DIN轨道上任意拆装、组合。
每个单元都有一电源模块。系统电源是系统可靠性与完整性的第一保证,PCC的输入电压有AC、DC两种,可实现交/直流切换。
系统配有当地调试通信口,便于对不同的数据采集与控制设备进行跟踪与调试,方便了参数设置及运行监视的维护。带电插拔采集板件使得现场维护变得简单方便。
在软件支撑环境方面,PCC采用高级语言编程,为用户提供透明的服务接口,同时,也支持直流采样,使得功能实现、系统增容都十分方便灵活。
操作系统为实时多任务系统,在操作系统中一个任务的循环周期可根据任务的优先级确定。操作系统主要分三层:
(1)操作系统核。
(2)PCC软件包。包括:系统管理、系统任务、功能库、一般任务、高速任务级、通讯软件。
(3)应用程序。包括:循环任务、非循环任务。操作系统为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提供了监视和安全的功能,包括:模块检测、系统结构检测、栈溢出检测、I/O数据传输检测、循环周期检测、硬件看门狗等。
由于PCC的CPU采用68000+RISC的32位微处理器,具有极强的运算处理能力,可使大量运算、控制功能、保护功能分散在各智能单元,大大提高了站内通信网的利用率,使整个系统效率达到最高。另外,系统软硬件方面良好的自诊断功能,可把故障范围减至最小。
5、现场层
智能分布式系统结构的外围层为现场层,包括采集层使用的传感器、二次控制回路等。
现场层根据现场总线网络传输速率快(≥500kbps),软硬件实现简单的特点,可以用CANBUS(或RS485)来连接厂内的其他自动化装置如保护单元、故障录波、无功补偿设备等的主干网,并通过现场总线网络连接到采集层,与上一层进行必要的数据通讯。
6、网络通信
采用的PROFIBUS(ProcessFieldBus)网络是一种高速数据链路,是具有标准通讯能力的开放式现场总线,用于PCC与PCC之间,或与其它接到本网络上的智能设备(如显示单元、上位机等)间传送数据和系统状态。PROFIBUS网络作为传输速度最快的现场工业总线(500kbit/s~10Mbit/s),物理连接方式简单,既可以用双芯屏蔽通讯电缆,也可以用光纤等;多主多从的“PeerToPeer”方式,采用TokenRing结构,网上最多可连入多达128个结点,最大传输距离达4800m;与第三方系统通讯方便,兼容性能;可任意的增加和删除网络结点,而对其他结点和整个网络没有影响,可靠性高。PROFIBUS网络协议符合德国国家标准DIN19245。
系统的CPU模块、专用的网络模块和通讯模块(本系统未使用)提供了多种标准通信接口(TTY,RS422,RS232,RS485等),使得CPU的局部I/O总线扩展、远程扩展I/O(通过RS485电缆)以及CPU间的现场总线组网非常灵活,从而方便地实现系统纵向或横向集成。
系统方案改造后效果
应用PCC实现的电厂机组设备改造,充分发挥了可编程编辑控制器(PLC)的标准控制功能和工业计算机的分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的集成优势,不仅方便地实现了各机组、厂变、出线及同期控制单元的开关量和模拟量的采集,而且其双网络结构的管理层、具有大型机分析运算能力的PCC模块组成的控制层均为实现发电机有功调节、同期控制、强行励磁、备自投等回路的自动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从而使该电厂的自动化管理水平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建立全厂信息监控和管理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电厂节能增效、提高供电质量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USB4®和Thunderbolt™接口传输速率突破10GHz的产业背景下,静电放电(ESD)和意外短路引发的系统失效已成为消费电子与通信设备的核心痛点。传统保护方案在射频性能与防护强度间的取舍矛盾,特别是不合规Type-C接口中Vbus与TX/RX短路风险,迫使行业寻求突破性解决方案。Nexperia最新推出的五款1V保护二极管,通过创新架构实现鱼与熊掌兼得的技术跨越。
2025年8月1日,璞璘科技自主研发的首台PL-SR系列喷墨步进式纳米压印设备正式通过验收并交付国内特色工艺客户。该设备攻克了步进硬板非真空贴合、喷胶与薄胶压印、压印胶残余层控制等关键技术,标志着我国在高端半导体装备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
全球晶圆代工龙头企业台积电在推进2nm先进制程量产的关键阶段,于内部安全审查中发现异常活动。公司声明显示,其监控系统侦测到未经授权的技术信息访问行为,已对涉事人员解除雇佣关系,并启动法律程序追责。
在2025年8月4日,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Onsemi正式发布了其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本季度,公司展现了稳健的经营表现,反映其在功率半导体领域的战略优势。随着汽车电子化和人工智能应用的加速渗透,Onsemi通过持续优化业务模式,在充满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取得可喜进展。
据Counterpoint Research近期发布的报告,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呈现显著收入增长,总收入达1000亿美元以上,同比提升10%。这一数据创下了自统计以来第二季度的收入新高峰。尽管出货量仅同比增长3%,不足总量的显著跃升,但市场动能源于平均售价(ASP)的大幅上涨。报告显示,本季度ASP同比增长7%,达到约350美元的历史高位,反映出消费者对高端设备的强劲需求推动了整体盈利能力提升。这种收入与出货量的差异化增长,突显了市场结构正加速向高端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