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1-14 阅读量:773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2013年1月4日,南大光电发布“关于中国证监会对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公告”,因上市后业绩大幅下滑,按规定,证监会对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
同时,保荐南大光电上市的太平洋证券也被出具警示函,并对签字保荐人程正茂、唐卫华采取“3个月内不受理其出具文件”的监管措施。
值得追问的是,此类IPO项目为何能在创业板发审委五指山下一路畅行?
连续“变脸”的业绩
南大光电公告显示,公司于2013年1月2日收到证监会下达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经查,公司于去年7月26日在《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创业板上市发行公告》中披露净利润同比下降约20%,于去年8月7日在上市首日风险提示公告中披露“实现归属于发行人股东的净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27.71%”、“经初步估计,2012年1-9月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约为40%左右”(实际下滑幅度为52.42%)。
南大光电与相关中介机构去年7月18日在向证监会提交的“关于南大光电会后重大事项的承诺函”中未就上述事项进行如实说明,亦未在招股过程中及时作出补充公告。证监会因此对其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
对于被处罚一事,南大光电董秘张建富一直以开会为由拒绝接受采访。
2012年7月26日,南大光电IPO发行公告披露,经初步测算,当年上半年公司产品销量同比上升约40%,由于价格下跌的因素,营收同比下滑约10%,净利润约为5500万元,同比下降约20%。
8月7日,南大光电正式登陆创业板。当天的《上市首日风险提示公告》披露,南大光电上半年净利润为5472.94万元,比去年同期7571.19万元下降27.71%。南大光电对其解释为“MO源产品销售单价回归理性,单价下降导致毛利率下降所致”。
公司进而预估2012年1-9月公司的净利润约为8200万元至9600万元左右,同比下滑约40%左右。
而实际上,在南大光电披露的2012年三季报中,其净利润仅为7577.09万元,同比下滑52.42%;其营收较上年同期减少12414.45万元,同比下滑44.99%。
如此大的业绩“变脸”,南大光电和其保荐机构太平洋证券在此前并未如实说明。尽管公司遭到相应处罚,但在上海一位基金经理看来,公司所处的LED行业景气度下滑严重,“本身持续盈利能力就令人担忧,且出现如此大的业绩变脸,发审委怎么能让其过会上市呢?”
未来令人堪忧
南大光电的业绩“变脸”速度之快令人惊讶,按其招股书显示,2009年至2011年度,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分别为670.91万元、5574.49万元和17591.64万元,2010年度和2011年度公司该项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730.89%和215.57%。
如此的高增长,对投资者判断公司上市后的业绩,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其“报喜不报忧”的做法则导致投资者无法判断其真实经营情况。
记者梳理了其招股书及财报发现,南大光电在上市之初就存在诸多疑团。
招股书显示,南大光电经营的MO源产品有三甲基镓、三甲基铟、三乙基镓、三甲基铝、二茂镁、三乙基锑、四氯化碳、四溴化碳等,而其中三甲基镓和三甲基铟是其最重要也是用量最大的两种MO源。近三年,上述两项业务销售收入合计占公司主营收入的87%以上。
截至2011年末,南大光电存货余额高达10146.45万元,而2011年全年营业成本金额却仅有6735.7万元, 也就是说该公司储备了近一年半左右的待销商品。而三甲基镓价格从2011年第四季度就持续下滑,这也是导致其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尽管LED产品作为当前节能环保领域的重点推广产品,但目前产能过剩,且需求在萎缩。”上述基金经理直言,由于南大光电的MO源产品需求主要依赖于下游LED市场需求,从而使公司经营业绩的增长面临一定风险。“应该追查南大光电的招股书中披露的数据究竟是否真实。”
南大光电2012年三季报显示,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60.9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3914.09万元;应收账款3738.66万元,较期初余额增加2881.79万元,增长336.32%,主要原因系公司2012年回款速度较慢。
期末存货余额为9247.24万元,而南大光电前三季度的营业总成本仅6616.77万元,按此速度,南大光电要想销售完如此多的存货尚需逾一年时间。
业绩变脸如儿戏、应收账款增加、回款乏力、去库存化进程艰难,对于南大光电来说,要想实现其三季报中所言“公司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保持较好的盈利能力”,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全球领先的传感器与功率IC解决方案供应商Allegro MicroSystems(纳斯达克:ALGM)于7月31日披露截至2025年6月27日的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当季实现营业收入2.0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22%,创下历史同期新高。业绩增长主要源于电动汽车和工业两大核心板块的强劲需求,其中电动汽车相关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1%,工业及其他领域增速高达50%。
受强劲的人工智能(AI)需求驱动,全球存储芯片市场格局在2025年第二季度迎来历史性转折。韩国SK海力士凭借在高带宽存储器(HBM)领域的领先优势,首次超越三星电子,以21.8万亿韩元的存储业务营收问鼎全球最大存储器制造商。三星同期存储业务营收为21.2万亿韩元,同比下滑3%,退居次席。
8月1日,英伟达官网更新其800V高压直流(HVDC)电源架构关键合作伙伴名录,中国氮化镓(GaN)技术领军企业英诺赛科(Innoscience)赫然在列。英诺赛科将为英伟达革命性的Kyber机架系统提供全链路氮化镓电源解决方案,成为该名单中唯一入选的中国本土供应商。此重大突破性合作直接推动英诺赛科港股股价在消息公布当日一度飙升近64%,市场反响热烈。
全球领先的功率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MPS(Monolithic Power Systems)于7月31日正式公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本季度业绩表现亮眼,多项核心指标实现显著增长,并释放出持续向好的发展信号。
贸泽电子(Mouser Electronics)于2025年8月正式推出工业自动化资源中心,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前沿技术洞察与解决方案库。该平台整合了控制系统、机器人技术及自动化软件的最新进展,旨在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可持续化方向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