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9-18 阅读量:914 来源: 发布人:
随着通信、连接、计算机技术与汽车的日益融合,汽车MCU作为核心部件将在汽车电子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MCU在汽车中应用的数量将越来越多。汽车MCU在提高自身性能的同时,在应用上不同于在消费、通信中的应用模式,高、中、低端汽车MCU将现身同一系统,推动汽车向更节能、更安全和更舒适的方向发展。本文介绍了汽车MCU的几个未来发展趋势。
据研究机构IC Insights报告,2013年智能汽车系统会加大对32位MCU的需求。另据意法半导体汽车产品部微控制器和先进驾驶辅助系统事业部总监Michael Anfang表示,汽车微控制器是最大的微控制器细分市场,到2015年汽车微控制器销售收入将占微控制器32%的份额,同时微控制器也是汽车半导体市场的主要部分,到2015年汽车微控制器将占汽车半导体收入的22%。而且,Michael Anfang还预测,现在各个国家对于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软件和硬件的安全性,这些都需要在MCU设计时要有所考量,所以越来越多的汽车用微控制器转向了32位。顺应此潮流,意法半导体推出了针对汽车应用的32位微控制器SPC5x系列。
目前,汽车MCU已经进入汽车动力系统、汽车安防系统、汽车娱乐系统、汽车导航与远程通信系统,这些系统对汽车MCU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推动汽车MCU不断发展。汽车MCU在提高性能的同时,在应用上也将以不同于消费、通信中的应用模式演绎新的发展,助力汽车向更节能、更安全和更舒适方向发展。
据介绍SPC5x系列为多核微控制器,主要针对汽车电子系统功能性安全应用。其采用Power Architecture架构,集成2个高性能内核、2MB闪存、192kB内部RAM、3个CAN接口以及为安全和电机控制应用优化的外设。
Michael Anfang介绍,SPC5x采用Power Architecture架构,与采用ARM和MIPS架构的32位微处理器不同之处在于,其可扩展性强,性能和架构均具备可扩展性;互相兼容性好,内核二进制代码是相互兼容的,引脚到引脚也是相互兼容的;安全性高,能够使设计通过SIL3/ASILD认证。此系列产品覆盖范围广,价格从低到高全覆盖,价格最低的甚至比16位微处理器还便宜。Michael Anfang解释说,意法半导体也有很多ARM和MIPS架构的产品,但主要还是应用于信息娱乐和辅助驾驶系统方面,而SPC5x就是为锁定传统汽车电子市场而推出的。
中国汽车产业依然还很落后,尤其在汽车电子方面,单车内的半导体含量仅为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一半,(资料显示,2011年,中国单车内半导体含量为168美元,而欧美日为350美元)。但是,随着中国汽车的普及,消费者对于安全、性能和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电动汽车和车联网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政府的支持,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半导体作后盾,所以,未来32位微控制器的主战场在汽车产业上。
美国为防止高端人工智能(AI)芯片通过第三方渠道流入中国,已秘密要求芯片制造商英伟达(NVIDIA)、超威半导体(AMD)等企业在出口至部分国家的AI芯片中植入追踪程序,以便实时监控芯片流向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
电路板中常用到恒温与温补这两种晶振,恒温晶振与温补晶振都属于晶体振荡器,既有源晶振,所以组成的振荡电路都需要电源加入才能工作
汽车电子系统日益复杂,尤其在48V架构、ADAS与电控系统普及的当下,对瞬态电压抑制器(TVS)的功率密度、高温耐受性及小型化提出了严苛挑战。传统大功率TVS往往体积庞大,难以适应紧凑的ECU布局。威世科技(Vishay)日前推出的T15BxxA/T15BxxCA系列PAR® TVS,以创新封装与卓越性能直面行业痛点,为下一代汽车设计注入强大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