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5-14 阅读量:703 来源: 发布人: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手机还是相机决定其成像质量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就属于感光元件了,感光元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CCD传感器,一种是CMOS传感器。
其中CCD成像质量好,但是制造工艺复杂,能够生产的厂家也比较少,价格也相对来说比较高(物以稀为贵嘛),并且功耗也很高,因此,不适合在移动设备上使用。
而CMOS传感器耗电低,但是画质水平比不上CCD,不过随着技术的提高,COMS的画质已经逐步赶上了CCD,另外,在相同分辨率下,CMOS价格比CCD便宜,所以目前市面上的手机摄像头都采用CMOS传感器。
通常CMOS传感器又会分为:背照式CMOS传感器和堆栈式CMOS传感器。
所谓背照式CMOS传感器其实是与传统正照式CMOS传感器相对的。简单来说就是将光电二极管和布线层进行对调(如上图),从而让光线首先进入感光电二极管,从而增大感光量,显著提高低光照条件下的拍摄效果。像我们所熟知的iPhone 4/4S、小米2S、魅族MX2、索尼LT26i都是搭载的这类传感器。
而堆栈式CMOS传感器则是背照式CMOS传感器的衍生产物,它是目前手机摄像头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也是最先进的一种,属于索尼的独家技术。
堆栈式CMOS传感器使用有信号处理电路的芯片替代了原来背照CMOS图像传感器的支持基板,在芯片上重叠形成背照CMOS元件的像素部分(上图:①+②=③),从而实现了在较小的芯片尺寸上形成大量像素点的工艺。由于像素部分和电路部分分别独立,因此像素部分可针对高画质优化,电路部分可针对高性能优化。
最后小编想说的是,感光元件只是手机摄像头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不是一款手机成像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这其中还包括厂商通过软件对硬件的优化调校,使其让人感觉最好的效果(这个涉及到不同人的感受,这要看厂家对产品的定位人群了),这也是目前各家厂商在手机摄像画质方面效果差异最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下面是关于手机摄像头的几个常见问题。
相机镜头为什么是圆的?里面的光感元件明明是方的。
这一方面是因为圆形可以达到最大的成像面积;另一方面,它有很多的光学上的优点,例如说圆形的侧面可以减少光线的反射;而且,圆形的镜片研磨起来比较方便,组装可以做得更精确,也容易做各种微调。
最重要的也还是在机械结构上:包括对焦、变焦什么的精细调节,用螺旋推进自然最方便,而且圆形镜片的旋转并不会导致成像的损失(如果是长方形的镜片,则,转个90°,3*2的长方形照片就被裁成了2*2的正方形),方便各种调节机构的设置。
中大画幅的镜头需要配合不同尺寸的胶片/感光元件,尽可能最大化自然也是最节约材料的做法(异形镜片,例如说眼镜片,其实都是由圆形镜片裁切而来的,对于镜头来说,裁掉对于成像没有任何帮助,反而换个底片可能就成像范围就不够了,典型的吃力不讨好)。
手指放在手机摄像头和闪光灯前检测心率的应用是什么原理?
用高光(摄像头旁的 LED 闪光灯,或者其他足够亮的光源也可)照亮指尖皮下毛细血管,当心脏将新鲜的血液压入毛细血管时,亮度(红色的深度)会有轻微变化,通过摄像头监测这一有规律变化的间隔,即可算出心跳了。
随着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高带宽内存(HBM)技术成为全球半导体巨头的必争之地。据韩国权威科技媒体ZDNet Korea披露,三星电子于2025年2月启动12层堆叠HBM3E内存的量产计划,试图通过超前布局争夺英伟达的AI芯片订单。然而,由于该产品尚未通过英伟达的质量认证,三星当前面临库存积压与市场窗口期缩短的双重挑战。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延续了自2024年以来的复苏态势,出货量同比增长9%至6870万部,连续五个季度实现正增长。这一增长得益于多重因素:
随着工业控制系统向智能化、高集成化方向演进,国产MCU在实时通信、算力效率及成本控制等领域面临严峻挑战。先楫半导体推出的HPM5E00系列,凭借480MHz主频、EtherCAT协议深度集成及运动控制优化设计,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国产替代的标杆产品.该系列不仅延续了HPM6E00的高算力基因,更通过低功耗架构与紧凑封装实现三大技术升级,为工控、机器人等场景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在全球人口突破85亿的背景下,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战略重点。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与电子元器件供应商,贸泽电子近日推出农业资源中心,系统性整合物联网(IoT)、人工智能与卫星遥感技术,为现代农业提供从数据采集到决策优化的全链条技术支持。
2025年5月7日,威世科技(Vishay Intertechnology)宣布推出全球首款符合AEC-Q100标准的矩形环境光传感器VEML4031X00,其采用4.38 mm×1.45 mm超薄表贴封装,厚度仅0.6 mm,专为汽车无边框中控显示器等空间受限场景设计。该产品集成环境光(ALS)与高灵敏度红外光电二极管,光谱响应范围0 lx至172,000 lx,解决了传统传感器在深色盖玻片后灵敏度不足的行业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