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大部分用过移动电源的人都有这样一个困惑:卖回来的移动电源,按照标注的容量除以手机电池容量,就应该是可充电次数,但实际情况却大相庭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本文层层剖析移动电源原理及构造,探索其中的奥义。
为什么买到的充电宝实充总比标称少?
平时大家在外出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电量过低的问题,因此不少人都为爱机配备了充电宝,希望能够延长设备的续航时间。不过很多用户在使用充电宝一段时间以后,忽然发现它实际为设备充电的次数和电量并不能达到其标称的电量数值。
假如大家购买的充电宝标称电芯容量为10000mAh,手机电池的容量为1560mAh,那么我们理所应当的会认为这个充电宝可以为手机提供的充电次数应为10000mAh÷1560mAh≈6.5次,可是在实际充电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个充电宝仅能为手机提供6次充电,先不说这种计算方式本身是存在误区的,单从实际充电次数来看,是不是就意味着这款充电宝存在质量问题呢?
目前市面上充电宝产品存在比较普遍的一个质量问题就是容量虚标,如果当大家发现自己的充电宝在实际充电过程中,充电次数达不到理论次数的时候,很容易会怀疑到这款充电宝是不是同样属于容量虚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下关于充电宝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容量比实际要少的问题。
影响充电效果的几个因素?
在解释问题之前,我们还是先为对充电宝知识了解不多的读者们解释一下影响充电宝实际充电效果的几个因素都是什么。
先说充电宝本身的因素,基本上就是充电转化率和电芯实际容量两个原因。我们先来看看关于充电宝的转化率,它是评判产品转换能力好坏较为重要的标准之一,转换效率高的充电宝可以为用户提供更长的续航时间。

充电宝充放电其实就是升降压的过程
大家平时在使用充电宝为手机充电的时候,时间一长就会发现充电宝的机身会出现发热现象。造成这一发热现象的原因就是,充电宝电芯内的电能的电压是3.7V,我们使用充电宝为手机充电时,需要将3.7V电压转化为手机电池可用的5V电压,这个转化过程是通过充电宝内部的电路板来实现的,期间会有一部分电能出现损耗以热能形式被浪费掉,这个转化的效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充电宝转化率,我们规定充电宝的转化效率应该≥70%才合格。
充电宝的计算方法为(实际放电容量×平均放电电压)/(标称电芯容量×电芯电压)=转换效率。比如摩米士梦想小旅行箱移动电源的标称电芯容量为8400mAh,其在5V输出接口测得的实际放电容量为5318mAh,全程放电电压都在5V以上,我们暂且设定其平均电压为5V,那么它的转化率则为:
◆(5318mAh×5000mV)/(8400mAh×3700mV)=0.8555(85.55%)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下充电宝电芯实际容量的问题。由于充电宝所使用的锂离子电芯具有衰减的化学特性,即其容量随着使用(或放置)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所以我们规定一般情况下,充电宝内部锂电池的实测容量要大于标称值,才算一款合格的产品。例如一款充电宝的标称电芯容量为10000mAh,那么其实际电芯容量则应该≥10000mAh才证明其没有虚标。

通过专业设备给电芯“裸奔”放电
关于充电宝的实际容量,需要通过专门的设备来进行测试。具体做法是,将充电宝完全充满,将电芯与电路板分离,直接使用仪器对电芯进行恒定3.7V“裸奔”放电,以最终的实际放电数值为实际电量值。
外因影响充电效果
如果说充电宝电芯的转化效率和实际容量是影响其实际充电效果的内因的话,那么还存在着一些“外因”,同样能够对充电宝的实际充电效果造成影响。
首先我们不得不先说的是大家的选购渠道,对于大多数数码设备用户们来说,大家似乎更习惯网购这一便(diao)捷(si)的购物方式,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来自天南地北不同地域的各类商品,这无疑是购物模式的一大进步。不过凡事有利就有弊,网购同样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夸大宣传和质量问题等等。下面我们的问题就来了,充电宝选购哪家强?

众多的网上购物网站
不少消费者出于勤俭的心理,在网上购买充电宝的时候就会根据售价来进行选择,但是在那些二三十块钱的低廉价位商品中,有很多都是黑心厂商的产品,大多存在一些质量问题,比如:电芯以次充电、以沙代芯、容量虚标、混淆定义等等。

沙袋移动电源(图片来自于网络)

二手、回收电芯(图片来自于网络)
当大家购买到不知名品牌或者无明确品牌充电宝以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忽然发现它的实际充电能力要低于其标称数值的时候,就一定要谨慎了,因为很有可能你手里的充电宝就是一个存在质量问题的伪劣产品。面对这样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停止使用,因为劣质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很有可能发生危险,会对人身或者被充电设备造成损害。
正确看待充电宝充电能力
关于充电宝的实际充电能力,不少用户都是通过它能为手机等数码设备实际充电次数来判断的,以手机为例,很多人计算充电宝的充电次数都是:(标称电芯容量)÷(手机电池容量)=充电次数,假设充电宝的标称电芯容量为10000mAh,手机电池的容量为1560mAh,那么充电次数=10000mAh÷1560mAh≈6.5次。通过前面的文章,我们知道这样的计算方法是错误的,它没有将充电过程中的损耗计算在内。
因为手机自身的损耗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一般情况下,实际充电次数的正确计算方式为:(充电宝标称电芯容量×转化率)÷(被充电设备容量),假设充电宝的标称电芯容量为10000mAh,转化率为80%,手机电池的容量为1560mAh,则充电次数为:(10000mAh×80%)÷1560mAh≈ 5次,其实这样也就能变相的判断出这款充电宝是否存在容量虚标的情况了。
目前市面上的充电宝内部使用的大多是锂离子电芯,这类电芯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容量会逐渐变小,一般18650电芯的使用寿命是三百次以上,当锂离子电芯充放三百次以后,容量剩余大约会在标称值的60%-80%,所以很多充电宝老用户对这一情况要正常对待,因为它表明你需要考虑再买个新的充电宝了。
总结:
大家购买充电宝主要是为了能方便日常使用,它的实际充电能力就成为我们比较看重的一个方面,推荐大家购买大品牌产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知名品牌的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是相对最少的。对于普通消费者们来说,检测充电宝的手段只停留在看外观和测试充电次数两个阶段,充电宝的质量优劣就难以分辨,所以我们今后会继续加大对市售充电宝产品的测试,同时我们还要再次呼吁有关部门尽早制定充电宝行业国标,规范行业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打击黑心厂商,保护消费者权益。
相关阅读:
基于STM8S003的低成本移动电源解决方案
移动电源乱象 劣质电芯横行
18650的委屈,移动电源电芯你真的懂它的感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