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2-31 阅读量:703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小霸王X7:我的摄像头没凸出
在很多70后、80后的记忆中,小霸王学习机一定能占据一席之地,那句经典的“小霸王其乐无穷”的口号至今还是那么朗朗上口。不过如今进驻手机行业的小霸王却风光不再,其推出的X7最吸引眼球的也只能是与iPhone 6几乎如出一辙的设计,无论是正面的Home键还是背部的“天线”都让人难辨真假,幸亏机身背后没有苹果的LOGO,而且摄像头也没有凸出。
波导L9:连宣传文案也照搬
“手机中的战斗机”,你是否还记得这句经典的标语?然而今天的波导同样沦为了iPhone 6的抄袭者。近期波导推出了名为L9的机型,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款产品之所以上榜不仅仅是因为采用和iPhone 6相似的外观设计,而且就连宣传文案、海报也“照搬”苹果。
尼采Super 6:比逼格更有逼格
手机圈里消失了一段时间的尼采手机今年又有新动作,他们借着iPhone 6的声势推出了旗下最新的Super 6新机,不但外观上借鉴了iPhone 6的设计,而且就连官网上的宣传图也都直接盗用的苹果。尼采对于这款手机的评价是“比逼格更有逼格”,最后还不忘加上一句“做自己”。这难免让人吐槽,节操何在?
百加手机:iPhone 6设计跟我学
iPhone 6发布之前,百加手机V6便率先在今年4月份上市,其外观设计正是与此后发布的iPhone 6相似度极高。对此,百加手机创始人徐国祥在iPhone 6发布之后更是直呼“真难相信百加V6被iPhone 6灵魂附体。”不过考虑到iPhone 6的外观设计早在一年前就陆续被曝光,因此业界也是猜测百加手机这次抄袭比以往来的更早一些。
大可乐3:给你想要的蓝宝石屏
苹果iPhone 6发布后,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对于其并没有配备蓝宝石玻璃而感到失望。也许是看到了这个突破点,国产手机大可乐3的发布不单单在外观上沿袭了iPhone的设计风格,更是加入了蓝宝石屏幕,似乎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填补”iPhone 6的空白。回想此前大可乐在网络营销方面做得并不算成功,如今他们却打着“好设计都相通”的理念,将大可乐打造成了“iPhone”。
小米手机4:这块钢板不一般
毋庸置疑的是,在2000元价位区间,小米手机4有着极高的人气。以往几年中,小米手机都是以低价高配而著称。不过雷军今年发布小米手机4时并没有大肆宣传自己的硬件配置,反倒是拿“奥氏体304”出来说事儿,大谈“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不过实际上,小米手机4无论是不锈钢的边框、按键设计还是扬声器等细节在外界看来都与iPhone 5s颇为相似。
联想笋尖S90:傻傻分不清楚
所有与iPhone 6“撞衫”的手机中,联想S90也算是很用心的一款,这的确让人有些意外。你会看到,无论是机身的边缘设计还是机身背部的线条都与iPhone 6似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好在相比之前的那几位,联想S90在机身正面算是做出了一些难得改变。对于品牌影响力不俗的联想来说,如此赤裸裸的模仿iPhone 6也难免让人惊呼创新何在?
谷峰i6 Plus:外观UI超级模仿秀
谷峰GooPhone i6 Plus算是山寨iPhone 6的机型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还记得每次新iPhone发布之后,谷峰一定都会在第一时间做出完全照搬的一款出来,而且就连界面UI也不放过,这次更是连名字也直接抄了过去,命名为i6 Plus,逼真程度让人汗颜。
为何都要抄袭iPhone?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在当今智能手机竞争激烈的今天,如果设计上不能让消费者一眼就看上的话,那么未来将很难在手机行业中生存。为了最大限度的提升用户的接受程度,一些中小型厂商选择和iPhone相似的设计风格融入到自己的产品中至少不会“跑偏”。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跟风的成分,成功的创新有可能让产品一夜成名,不过为了规避风险,在已有的成功模式下设计产品对这部分小厂商来说是更保险的。
虽然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理由,但是手机行业中这种恶劣的风气显然是不对的,因为这其实与山寨产品别无两样。这些手机厂商依靠模仿的方式以更低的成本去抄袭主流手机的外观或功能,最终还打出更低的价格去营销,最终也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别忘了,手机外观只是用户了解手机的第一层,真正的核心还是在于产品质量以及实际的操作体验。
可喜可贺的是,如今一些知名国产智能手机厂商已经崛起,他们的产品不但在设计上逐渐形成自己的家族化风格,而且也在定制Android系统上形成特色,也算是很好的开始。我们希望2015年,有越来越多的Android手机也可以带给我们等价于iPhone的出色设计,而不是直接照搬或是借鉴。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AI智能眼镜市场迎来戏剧性增长。行业数据显示,该季度全球总销量突破60万台,较2024年同期飙升216%。然而,表面繁荣下隐藏着市场高度集中的结构性失衡——仅Ray-Ban Meta单品牌就贡献了52.8万台的销量,占据全球市场88%的绝对份额。这一现象折射出中国市场的深层困境:尽管雷鸟V3、小米AI眼镜等本土产品已实现稳定供应,但“发布会热度高涨,终端销售遇冷”的尴尬局面仍在持续,产业整体仍处于发展阵痛期。
华尔街对人工智能(AI)的空前乐观情绪持续升温,将芯片巨头英伟达推至聚光灯下。该公司市值于盘中交易中一度触及惊人的3.92万亿美元,超越苹果公司在2023年12月创下的3.915万亿美元收盘市值纪录,距离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的王座仅一步之遥。
国际权威调研机构Omdia于7月3日发布最新预测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电视出货量预计达2.087亿台,与2024年同期基本持平,同比微降0.1%。在全球消费电子需求疲软的背景下,北美与中国市场逆势突破,成为驱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全球半导体巨头三星电子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泰勒市(Taylor, Texas)投资建设的先进芯片制造工厂,其原定于2024年的投产计划现已推迟至2026年。据行业知情人士透露,建设进度调整的主要动因在于当前难以锁定足够的客户订单以及需要适应市场对更尖端制程工艺的需求变化。这一变动引起了外界对半导体市场复苏节奏和大型投资项目落地挑战的关注。
多方供应链信息及行业分析师报告显示,苹果公司(Apple Inc.)针对首款可折叠iPhone的开发工作已进入实质性的原型机(Prototype)阶段。据悉,该项目于今年6月已正式迈入P1(Prototype 1)原型开发阶段。按照苹果既定的产品开发流程,后续还将经历P2和P3阶段,整个Prototype开发流程预计持续约6个月。在此期间,供应链伙伴将进行小批量试产,并由富士康(鸿海精密)及和硕等主力组装厂进行组装整合,核心目标是验证初期生产可行性与关键组件的良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