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89C51单片机和CAN总线的供热温度控制器设计方案

发布时间:2015-03-16 阅读量:1536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节能型的供热温度控制是现在许多大型建筑继续解决的难题,本文中采用了基于89C51单片机和CAN总线的设计方法,给出了供热温度控制器的总体设计方案,以及主要电路原理图的引脚连接,并根据功能要求和实际电路设计了系统软件,给出了主要程序的流程图。最终对单片杌进行了软硬件联调,实现了相应功能。

温度控制的工作原理

在温度测控系统中,稳压器完成对单片机的供电,数码管完成温度的显示。系统的被测参数是温度,被测温度首先由传感器测量后得到mV信号,再经放大器放大后变为0~5 V电压信号,送入A/D转换器转换后,将模拟信号变为数字信号供给单片机,在单片机内进行数据处理。一方面,与所设定的温度值进行比较产生偏差信号,单片机根据预定的PID算法计算出相应的控制量,用控制量控制电气阀的导通和关断,实现温度控制;另一方面,将实时测量得到的温度送至数码管显示,同时用户也可通过键盘来设定理想温度。

单片机温度采集电路

温控系统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和测温传感器。单片机最小系统中,复位电路采用12 MHz晶振,复位电路由复位按钮控制,同时提供单片机AT89C51($3.7500)、CAN控制器SJA1000($2.8080)和显示接口器件PS7219的复位信号。单片机温度采集电路如图2所示,从RST引出线,分别与各芯片的复位信号线相连采用上电复位模式。

基于89C51单片机和CAN总线的供热温度控制器设计方案

数模转换电路

对输出信号进行数模转换中,DAC0832($1.5750)采用单缓冲工作方式。DAC0832的两级寄存器的写信号WR1和WR2均由单片机的WR引脚控制。当单片机的地址线选择DAC0832后,只要输出WR控制信号,便可同时完成数字阳的输入锁存和D/A转换输出。由于DAC0832是电流输出型,所以为了得到电压信号,需在DAC0832的输出端接入运算放大器。接入一级运算放大器可得到负的电压信号,接入二级运算放大器,得到正的电压信号。数模转换电路如图3所示。

基于89C51单片机和CAN总线的供热温度控制器设计方案

CAN通信模块电路

SJA1000作为CAN的控制部分,在与单片机连接时,其数据线AD0~AD7与单片机的输入输出管脚P0口连接,片选信号CS接地,低电压允许访问,RST、1NT、WR、WD、ALE管脚分别与单片机的相应管脚连接,控制器的收发端RX0、TX0分别接收发器CTM1050的收发端RXD、TXD引脚相连。系统通信模块电路如图4所示。

基于89C51单片机和CAN总线的供热温度控制器设计方案

电源电路及温度显示、按键电路

当稳压器LM7805($0.2053)对单片机进行供电时,220 V交流市电通过电源变压器变换为交流低压,再经桥式整流电路和滤波电容C1的整流和滤波,在固定式三端稳压器LM7805的Vin和GND两端形成一个并不稳定的直流电压。此直流电压经LM7805的稳压和C3的滤波便在稳压电源的输出端产生了精度高、稳定度好的直流输出电压。

单片机AT89C51的P1.6作串行数据输出,连接到PS7219的DIN脚,P1.7和P1.5通过程序分别模拟PS7219的时钟脉冲CLK及数据加载LOAD信号。PS7219的SA~SG,SDP端连接到各LED数码管对应的a~f及dp端,DIG1~DIG3分别接3位LED数码管的共阴极,从而实现位选。PS7219应紧靠LED显示器放置,且连线尽可能短,两个GND引脚均必须连接到地线上。系统只设4个按键,分别是功能键、增加键、减小键和确定键。在按键的线路连接中,每个按键并联一个0.1μF电容,目的是实现消抖。

推荐阅读:

技术控看过来,你知道DSP能为手机做些啥

基于USB传输及CMOS图像传感器的指纹识别仪

干货:一张图看2015全球医疗行业全景

相关资讯
台积电涨价10%背后:黄仁勋的“价值论”与全球芯片博弈

近期,台积电(TSMC)宣布酝酿调涨晶圆代工报价10%,引发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高度关注。英伟达(NVIDIA)CEO黄仁勋公开表示,尽管台积电先进制程价格高昂,但其技术价值与产能保障“非常值得”,此举被业界视为对台积电定价策略的强力背书,亦凸显双方在AI芯片领域的深度绑定。

博通第三代200G CPO技术重塑AI算力基础设施格局

在全球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光互连技术正经历革命性突破。2025年5月15日,博通(Broadcom)正式发布第三代单通道200G共封装光学(CPO)产品线,标志着光电子集成技术进入全新发展阶段。该技术突破不仅解决了超大规模AI集群的带宽瓶颈,更通过系统性创新重构数据中心架构设计逻辑。

AMD 2025年Q1 x86处理器市场表现深度分析

全球权威调研机构Mercury Research于5月1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AMD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多项市场突破。在x86处理器领域,该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和产品组合优化,在服务器、桌面及移动端市场均取得显著增长,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AI产业突破封锁的韧性发展路径及未来展望

在全球科技博弈背景下,美国对华AI芯片出口限制政策持续升级。腾讯总裁刘炽平在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会上明确表示,腾讯已具备应对供应链风险的充足储备与技术创新能力,标志着中国AI产业正加速走向自主化发展道路。本文结合产业动态与政策趋势,剖析中国AI产业的战略转型与突破路径。

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ASM International战略布局应对贸易壁垒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荷兰半导体设备巨头ASM International(以下简称“ASM”)近期通过一系列战略调整引发行业关注。2025年5月15日,该公司宣布将通过转嫁关税成本、加速美国本土化生产及优化全球供应链,应对地缘政治风险与贸易壁垒。面对美国近期加征的“对等关税”政策(涵盖钢铁、汽车等商品,未来可能扩展至半导体领域),ASM展现出显著的供应链韧性:其亚利桑那州工厂即将投产,新加坡基地产能同步扩充三倍,形成“多区域制造网络”以分散风险。与此同时,中国市场成为其增长引擎——2025年中国区销售额或突破预期上限,占比达总营收的20%,凸显其在差异化竞争中的技术优势。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反映了半导体设备行业对关税政策的快速响应,更揭示了全球产业链从“效率优先”向“安全韧性”转型的深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