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日光温室群远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发布时间:2016-02-18 阅读量:104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本文基于LabVIEW软件平台构建上位机监控系统,结合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传感器,实现寒地日光温室环境信息的无线采集,显示,存储。通过LabVIEW DSC Module 中的OPC SEVER,易于实现对PLC的读写,从而实时对现场设备进行监控,并通过WEB SEVER实现远程监控。

"通过使用NI产品,我们极大地缩短了系统开发周期和实验的验证时间。"

– Fulu Wang, Northeast Agriculture University
The Challenge:

以NI LabVIEW为软件核心,集成PCI6221,NI WSN,第三方OMRON PLC 控制器等硬件,共同构建寒地日光温室群远程无线监控系统。

The Solution:
通过使用具有良好人机界面和易于编程的LabVIEW,结合基于ZigBee协议的NI-WSN,实现对温室环境参数的无线测量,传送,显示和存储。使用 DSC工具包,通过OPC server易于对温室控制器OMRON PLC 的读写,实现对执行机构快速准确的控制。使用WEB server实现监控系统的远程监控。
 

Author(s):
Fulu Wang - Northeast Agriculture University

地处寒地地区(高于北纬43°的地区)的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目前随着日光温室的迅速发展,该地区从国外引进并自行设计了大量日光温室。经过调研走访,由于高寒地区冬季恶劣的气候条件,且温室均以加温温室为主,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能耗大,自动运行故障率高,维修成本高,使温室控制主要靠人工经验手动管理,这是限制温室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主要障碍。

本文基于LabVIEW软件平台构建上位机监控系统,结合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传感器,实现寒地日光温室环境信息的无线采集,显示,存储。通过LabVIEW DSC Module 中的OPC SEVER,易于实现对PLC的读写,从而实时对现场设备进行监控,并通过WEB SEVER实现远程监控。

监控系统设计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布置在温室中的环境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及二氧化碳和光照传感器组成,各传感器将非电量转化成随环境参数改变的电量,以无线的方式传送至以太网关接收端,再通过以太网接口传至上位机。上位机运行基于LabVIEW实现的监控界面,实现环境参数的实时显示,数据库存储,打印输出,参数设置,报警,历史数据查询等功能。下位机控制器选用PLC,梯形图编程简单,在寒地温室复杂的环境条件下,控制器可靠性高。
 

图1:系统整体方案框图

监控系统硬件实现

无线传感器网络选用NI WSN-3202 。NI WSN-3202测量节点作为一款无线设备,提供4路±10 V模拟输入通道和4路双向数字通道。18针螺栓端子连接器可直接与传感器连接;设备提供的12 V、20 mA电源输出可以直接为需要外部电源的传感器供电。直接使用4节1.5V、AA碱性电池为该测量节点供电,4节电池的电量可持续工作3年。采集节点在 2.4 GHz频段上以无线方式将数据传输至WSN以太网关;WSN以太网关进而通过以太网连接至其他网络设备。WSN-3202可配置为网状路由器(mesh router),以拓展网络距离并且将更多节点连接至网关。最多8个终端节点(在星形拓扑中)或最多36个测量节点(在网状拓扑中)可连接单一WSN网关,支持最远300米户外视距。

温度传感器选用SHT75,湿度传感器选用SHT75。主要性能指标是:温度测量范围-40℃~+123.8℃;精度±0.3℃(在25℃时);响应时间<8s;功耗20Μw(平均值);湿度测量范围:0-100%RH;精度±1.8RH;重复性精度:±0.1%RH;数字量输出。土壤湿度传感器选用5TE。光照度传感器选用TBQ-6。主要性能指标是:测量范围0-20万Lux;光谱范围400-700nm;测量误差<2%;电源电压 12/24VDC;输出可选4-20 mA 、0-20mV。CO2传感器选用CGS-3100。主要性能指标是:测量范围0-2000ppm;测量精度±30ppm±5%(0-50℃);响应时间<30s;电源9-18VDC;消耗电流平均50 mA;数字量输出。

数据采集卡使用NI公司M系列数据采集(DAQ) PCI-6221 卡。PCI-6221是一款低廉的M系列数据采集卡,在计算机上使用。它可以采集模拟信号、数字信号,拥有定时器的功能,同时还具有模拟输出的功能,该数据该数据采集卡具有高性能的数据采集与控制功能。我们主要使用的是该采集卡的模拟输入、数字量输入的功能。用于位置固定的传感器(如室外气象站监测)的有线测量以及设备状态的监测。与无线传感器网络共同构建完整集成的有线和无线测量。PCI-6221数据采集卡具有16个模拟输入通道,2个模拟输出通道以及24个数字I/O。

下位机控制器选用OMRON PLC CPM2AH 60CDR A,该控制器可靠性高,性价比高,编程简单,设计周期短。通过计算I/O,本系统一共需要29路输入,13路输出。

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上位机软件设计,和下位机梯形图编程,本文主要介绍上位机软件设计。上位机监控界面采样NI LabVIEW 软件编程。为了便于操作人员及时掌握现场情况,设计了简单、自然友好的监视控制界面。软件系统如图2所示,其中包括用户管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参数设置模块、控制输出模块、数据处理与查询模块等。
 

图2:软件系统结构图

数据实时显示界面如图3所示,可以实时显示温室环境各个参数的信息,并通过设定上下限,实现声光报警的管理。
 

图3:实时数据显示界面

机器状态显示与控制模块如图4所示,通过选择手动和自动运行,使用这种虚拟仪器的方式,实现各种现场设备的远程控制。

图4:机器运行状态显示与控制

利用LabVIEW用户免费开放的数据库访问工具包LabSQL,通过Mircosoft ADO 控件和LabSQL语言实现数据库的访问。系统把监控的实时数据温度、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及各执行器的状态存入Access数据库,操作人员可在数据查询界面通过日期查询。前面板及程序图如图5、图6所示。
 

图5:历史数据查询

 

图6:数据查询程序框图

 

上位机软件与PLC通信实现

NI LabVIEW软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任何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进行通信。用于过程控制的OLE(OPC)定义了在控制设备和人机界面(HMI)之间进行实时对象数据通信的标准。OPC服务器适用于几乎所有PLC和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PAC)。通过LabVIEW程序访问PLC数据,可以在解决方案中加入强大的分析和控制功能。

本方案采用基于串口的传统PLC OMRON CPM2AH。首先通过欧姆龙PLC编程软件CX-Programmer,完成梯形图程序的编写,通过RS232串口线将PLC与上位机相连,上电运行,见梯形图程序写入PLC。接下来进行NI OPC服务器的设置。选择开始》程序》National Instruments》NI OPCServers》NI OPCServers,启动NI OPC服务器。如图7所示。在device区单击鼠标右键创建channel,设备驱动选择omron host link,逐步选择下一步,完成设置。在刚刚创建的通道PLC上单击右键,选择创建设备,输入设备名称CPM2AH,如图8所示。这时在右侧框,如图左键单击,添加tag,输入tag名和地址,配置PLC地址。如图9所示。至此OPC服务器的设置基本完成。
 

图7:NI OPC SERVER 对话框

 

图8:新建通道选择设备驱动

 

图9:添加tag 名称及对应PLC地址

LabVIEW的DataSocket中隐含一个NI 的OPC Client,可通过OPC Client与OMRON的OPC Sever 进行通信,实现数据的交互。下面介绍如何在LabVIEW中利用OPC 建立与PLC的数据连接。在LabVIEW的前面板上生成需进行通信的控件,该控件的数据类型应与OPC中的数据类型一致。在该控件上单击右键,弹出快捷菜单,选择“属性/数据绑定/数据绑定选择/datasocket”设置相应的访问类型和路径,这样将程序中的前面板控件连接到PLC相应的地址,实现对下位机的读写。运行LabVIEW程序,改变前面板控件的值,在OPC Scout中可观察到PLC对应地址上数据的变化;同样该地址对应的LabVIEW中的变量的值也会改变。至此,基于OPC的PC与PLC实时通信就实现了。

远程监控实现

通过开启LabVIEW的Web服务器,可以在网页上发布LabVIEW程序,使本地或远程的客户端计算机可以实时浏览或控制Web服务器中的远程面板,实现生产环境的远程控制。

使用LabVIEW的Web发布工具:Tools/Options,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完成与Web服务器有关的设置和LabVIEW程序的发布。如图10 所示,分别设置Web服务器:配置;Web服务器:可见VI;Web服务器:浏览器访问。通过Tools/Web Publishing Tools对话框,可以将Web内存中的程序,以网页的形式发布,在客户端进行浏览。

根据客户端安装软件的不同,客户端对远程面板有不同的访问方式。如在Web上浏览程序前面板;在Web上浏览HTML文件;通过网页浏览器在网页中操作远程面板;在LabVIEW中监控远程前面板;利用LabVNC实现远程面板发布。

本文选择使用网页浏览器在网页中操作远程面板。需要注意的是客户端计算机需要安装免费的LabVIEW Run-Time Engine,安装占空间约90M大小。 在LAN内,远程面板的地址格式是:http:// pcname: port / viname.htm;在Internet上,远程面板地址格式为http://ipaddress:port/viname.htm。
当远程面板出现在浏览器上时,可右键单击鼠标,在弹出的菜单中,可以请求vi控制权,如图11所示。当多个客户端同时监控服务器端时,可以多个同时监视,但只能有一个客户端有控制权,其他的需等待释放后获得控制权。

在Web服务器上,通过Tools / Remote Panel Connection Manager,可以对所链接的客户端计算机的连接信息与状态进行查看和控制。
 

图10:Web 服务器配置图

 

图11:远程监控界面

结论

利用NI公司先进的软硬件技术平台,在极短的时间内开发出了一套系统可靠,运行稳定的寒地日光温室控制系统。借助NI WSN系统,灵活创建完整集成的有线和无线测量解决方案,并通过LabVIEW开发环境访问各类NI平台。同时实现了与LabVIEW软件开发平台的无缝连接。选定NI公司的产品,无论是在开发的周期还是实验的验证都得到了很好的缩短。LabVIEW的开发便捷性在UI界面与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通过LabVIEW程序访问PLC数据,可以在解决方案中加入强大的分析和控制功能。

推荐阅读:

基于组态软件的PLC远程监控方案

GSM无线网络远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可用手机远程监控的智能生活管理设计方案

相关资讯
国产突围!川土微电子CA-IF1044AX-Q1 CAN收发器:全链路自主化与EMC性能双突破

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浪潮加速,CAN收发器作为车载网络的核心通信接口,其可靠性与安全性成为产业链关注焦点。然而,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使得供应链自主可控需求迫在眉睫。川土微电子推出的CA-IF1044AX-Q1 CAN收发器,实现了从设计、晶圆制造到封测的全链条国产化,并通过欧洲权威机构IBEE/FTZ-Zwickau的EMC认证,成为兼具安全性与高性能的国产车规级解决方案。

“中国芯”逆袭时刻:新唐携7大新品打造全场景AIoT解决方案矩阵

在万物互联与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新唐科技以颠覆性创新奏响行业强音。4月25日,这场历时10天、横跨七城的科技盛宴在深圳迎来高潮,以"创新驱动AI、新能源与车用科技"为主题,汇聚全球顶尖行业领袖,首次公开七大核心产品矩阵,展现从芯片设计到智能生态的全链条创新能力,为半导体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半导体先进制程技术博弈:台积电、英特尔与三星的差异化路径

在2025年北美技术研讨会上,台积电正式宣布其A14(1.4nm)工艺将于2028年量产,并明确表示无需依赖ASML最新一代High NA EUV光刻机。这一决策背后,折射出全球半导体巨头在技术路线、成本控制和市场竞争中的深层博弈。

嵌入式主板EMB-3128:轻量级边缘计算的工业级解决方案

随着AIoT技术的快速落地,智能设备对高性能、低功耗嵌入式硬件的需求持续攀升。华北工控推出的EMB-3128嵌入式主板,搭载Intel® Alder Lake-N系列及Core™ i3-N305处理器,以高能效比设计、工业级可靠性及丰富的接口配置,成为轻量级边缘AI计算的理想选择。该主板支持DDR5内存、多模态扩展接口及宽温运行环境,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智慧零售等场景,助力产业智能化升级。

从ASMI财报看行业趋势:AI芯片需求爆发如何重塑半导体设备市场?

作为全球半导体沉积设备领域的龙头企业,荷兰ASM国际(ASMI)近日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展现强劲增长动能。财报显示,公司当季新增订单额达8.34亿欧元(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14%,显著超出市场预期的8.08亿欧元。这一表现主要受益于人工智能芯片制造设备需求激增与中国市场的战略性突破,同时反映出半导体产业技术迭代与地缘经济博弈的双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