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曲面屏幕普及,天马量产是拐点?

发布时间:2016-03-8 阅读量:1035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木兮

【导读】在柔性曲面屏幕的手机领域,三星是一马当先的。Galaxy S6 edge不俗的销量,让厂商们看清了曲面屏幕的市场潜力,这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手机的爆点。目前,除了三星以及LG之外 ,黑莓和vivo都推出了曲面屏手机。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供应商在工艺方面逐渐成熟,曲面屏大面积进入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曲面屏技术:几乎都出自韩系厂商

三星之所以能成为第一家大规模市售曲面屏手机的厂商,与其在OLED领域多年的研究是密不可分的。众所周知,曲面屏幕是OLED屏幕。不同于传统以玻璃为基板的屏幕,OLED屏幕可采用塑料基板,借助于薄膜封装技术,可以获得具有一定弯曲的屏幕,也就是曲面屏幕。目前,三星以及LG等韩系厂商在OLED的研究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早期的曲面电视几乎全部出自韩系厂商之手。如今曲面电视已经开始普及,进军曲面手机市场,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柔性曲面屏幕普及,天马量产是拐点?
LG G Flex2
 
曲面屏的使用:功能仍需要摸索

但是,在Galaxy S6 edge推出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没有看到第二款大规模上市的曲面屏手机。即使是技术上领先的LG,其最新的旗舰LG G5上主打的黑科技亦不是曲面屏。近期除了三星,也就只有vivo推出了双曲面侧屏手机。又是什么造成了这一真空期呢?

答案很简单,目前能大规模供货的厂商只有三星和LG。两者早先处于垄断状态,导致曲面屏幕价格偏高。对于主打性价比的国产手机厂商而言,大幅度增加元件成本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使用曲面屏幕,至少要先等到成本下降。

柔性曲面屏幕普及,天马量产是拐点?
S6 edge 评测

另一方面,任何新鲜技术的出现必然会经历一段时间的市场适应期。当然,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功能调整期。三星这样的大厂有能力也有资本去试验新技术,试验市场对技术的接受程度。这对于国产手机厂商而言是不可想象的。一来,国产厂商没有技术也没有资本,且极易涉及到专利侵权问题。二来,对于新技术在功能上的创新,国内手机厂商经验欠缺。即使是三星,对于曲面侧屏在使用上的价值仍在探索中。又如何指望国产手机厂商能够拿出惊艳的交互呢?要知道,即使vivo发布了曲面屏手机,目前其象征意义依旧是远大于实用意义的。

所以如今的曲面屏幕,在使用功能上仍然处于摸索的阶段。

柔性曲面屏幕普及,天马量产是拐点?
Galaxy S6 edge 曲屏体验

国内屏幕供应商量产曲面屏:普及的先兆

目前曲面屏幕与压感屏幕有着相似的处境,生产厂商过少,I导致成本始终无法下降。在市场领导者力推的情况下,国产厂商无法跟进,大规模普及难度较大。因此,国内厂商的产品,卖点依旧集中在堆叠硬件上,没有真正的爆点。

但是,曲面屏一家独大的情况即将被打破。近期,国内屏幕供应商天马发布消息称,旗下的柔性屏幕即将在2016年上半年正式进入量产。这就意味着曲面屏即将进入廉价时代。随着市场竞争者的争加,工艺的进步等都将促使柔性屏幕成本下降。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曲面屏即将迎来新一轮爆发。

总结:曲面屏应能解决用户使用痛点

曲面屏首先可以保证我们与手机的交互不在局限于平面,触控维度将打破二维的限制。其次,曲面屏幕可以真正实现无边框设计,而不是所谓的ID无边框或视觉无边框。真正将整个手机都变为触控层。甚至,我们还可以展望可折叠式手机,这样可大大增加屏幕的面积,提高工作效率,真正解决用户使用上的痛点。

科技进步的速度往往远超你我的想象。曲面屏幕在几年前曾是幻想,如今已触手可及。随着市场对于弯曲屏幕关注程度的增加,其未来淘汰平面屏幕也未必不可实现。每一项黑科技的实现,必然会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全新的变化。至于曲面屏究竟能玩出什么新花样,想必时间一定会给我们答案。


推荐阅读:

访谈前野|我所知道车载电子EMC的最好解决办法

“两李”提案无人驾驶,可无人驾驶真正难点在哪?

相关资讯
贸泽电子Mouser Talks Tech专访FIRST®创始人Dean Kamen

在这场独家专访中,Kamen深入探讨了FIRST在激发学生热情,促进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 (STEM) 领域职业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

贸泽推出全新安全资源中心 为设计工程师提供数字防御知识

生成式AI正通过大规模制造个性化、语法准确而且符合情境的攻击来重塑网络钓鱼格局。

氮化镓如何重塑电机控制格局:效率、密度与响应的全面突破

本文将分析氮化镓在电机控制方案中的核心优势,揭示其如何通过提升效率,减小体积等方式,为电机驱动系统带来质的飞跃。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系统”:深度解析大三电与小三电技术体系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系统架构及工程实现角度,全解剖析新能源汽车的大三电和小三电系统

从汽车电子到多元工业应用:CAN总线技术解析与发展趋势

CAN总线技术通过单一总线替代复杂布线系统,极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