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智能穿戴设备无限充电接收的解决方法,不容错过

发布时间:2016-04-25 阅读量:112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市场比较主流的无线充电技术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即电磁感应、无线电波、以及共振作用,而Qi采用了最为主流的电磁感应技术。本文主要用图解的方式,告知大家智能穿戴设备无限充电接收的解决方法!

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如对手机充电的Qi方式),大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谐振式,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

主流的无线充电标准有四种:Qi标准、PMA标准、A4WP标准、iNPOFi技术。其中Qi是全球首个推动无线充电技术的标准化组织--无线充电联盟(简称WPC)推出的“无线充电”标准,具备便捷性和通用性两大特征。首先,不同品牌的产品,只要有一个Qi的标识,都可以用Qi无线充电器充电。其次,它攻克了无线充电“通用性”的技术瓶颈,在不久的将来,手机、相机、电脑等产品都可以用Qi无线充电器充电,为无线充电的大规模应用提供可能。
无线充电
市场比较主流的无线充电技术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即电磁感应、无线电波、以及共振作用,而Qi采用了最为主流的电磁感应技术。在技术应用方面,中国公司已经站在了无线充电行业的最前沿。据悉,Qi在中国的应用产品主要是手机和便携数码产品上。
典型的电池感应式无线充电原理框图:
二、功能描述和框图:

典型的电池感应式无线充电原理框图:
典型的电池感应式无线充电原理框图:
芯片架构框图:(无线充电接收+充电管理电路)
芯片架构框图:(无线充电接收+充电管理电路)
芯片架构框图:(无线充电接收+充电管理电路)
功能描述:

1,符合WPC Qi 1.1标准,w/ FOD

2,高集成度,内置高效同步整流、电池充电管理

3,内置MCU,保证系统弹性

4,内置12bits 高精度ADC

5,最大充电电流400mA@5V

6,单管脚4.2V,4.35V电池电压设定

7,电流倒灌保护,静态功耗《0.1uA

8,20V电压输入耐受

9,内置过流、过压、过温保护
相关资讯
贸泽电子Mouser Talks Tech专访FIRST®创始人Dean Kamen

在这场独家专访中,Kamen深入探讨了FIRST在激发学生热情,促进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 (STEM) 领域职业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

贸泽推出全新安全资源中心 为设计工程师提供数字防御知识

生成式AI正通过大规模制造个性化、语法准确而且符合情境的攻击来重塑网络钓鱼格局。

氮化镓如何重塑电机控制格局:效率、密度与响应的全面突破

本文将分析氮化镓在电机控制方案中的核心优势,揭示其如何通过提升效率,减小体积等方式,为电机驱动系统带来质的飞跃。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系统”:深度解析大三电与小三电技术体系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系统架构及工程实现角度,全解剖析新能源汽车的大三电和小三电系统

从汽车电子到多元工业应用:CAN总线技术解析与发展趋势

CAN总线技术通过单一总线替代复杂布线系统,极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