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机顶盒芯片解决方案对比,绝对让你大涨姿势!

发布时间:2016-06-20 阅读量:7967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说起网路机顶盒,大家一定对其毫不陌生。但就像你我购买像手机、电视一样的电子产品时一样,你可能并不关注它们的芯片,最多无非就是看看外观,功能,还有几核CPU。商家们有的也偷奸取巧,不把明确的产品参数告诉消费者。

正因为此,今天把现在市面上网络机顶盒所采用的芯片技术做个简要整理(主要有全志、瑞芯微、海思、晶晨和炬力),不对的地方欢迎各位拍砖,但要手下留情哦!
全志/瑞芯微/海思等主流机顶盒芯片解决方案
全志/瑞芯微/海思等主流机顶盒芯片解决方案

1. 全志

全志芯片,英文名Allwinner,总部位于珠海。全志在单核产品上用的是A10 ,虽然做单核产品并不早,但由于全志考上了ARM这个微处理器巨头,在销量和知名度方面都大放异彩。继单核之后,全志又推出了A20/A20s双核,A31/A31s四核处理器。A10 由于是单核Coretex-A8架构的芯片,制程55nm,估计今年年末就会很少见了。全志A20基于ARM Cortex-A7和Mali400MP2 GPU架构,支持2160p视频解码,H.264 1080P@30fps视频编码。

其中,全志A31s是首款基于ARM Cortex-A7内核的四核处理器,凭借着优异的性能,超低的产品功耗,迅速占据了主流市场。虽然还是40nm工艺,但由于它搭配SGX544MP2 GPU的关系,可以支持4K视频软件解码。

主要芯片方案: 单核:2918 双核:RK3066 四核:RK3188

2. 瑞芯微

瑞芯微的发展相比全志更早,毕竟人家是从复读机芯片时代起家的。瑞芯微的总部位于福建,因其在单核时代凭借2918的芯片尝到了甜头,于是快速跟进推出了A9双核心的RK3066,以及四核的RK3188。 RK3188采用四核Cortex-A9架构,28nm的LP工艺,性能十分强劲,可以完美支持4K视频输出。官方宣称其运算速度要比Cortex-A7架构的快30%,目前也是网络智能机顶盒行业主流的芯片技术。

主要芯片方案: 单核:2918 双核:RK3066 四核:RK3188

3. 海思

海思原是华为公司的芯片部门,它对半导体的研发可以说是目前中国所有芯片企业中最具国家化标志的,我们可以从命名里直接辨别。凡是Hi开头的海思芯片,都是对外销售的,K字开头的则是专供华为。其中,Hi3716系列是海思机顶盒里面最成功的芯片,但海思芯片是用在智能手机、视频监控和电视盒上,并没有对接平板产品。

主要芯片方案: 单核:3716 四核:K3V2

4. 晶晨

晶晨英文名是Amlogic,很多年前专门针对礼品市场的数码相框主要就搭载的是晶晨芯片。同样是半导体公司的晶晨,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的圣克拉拉,在上海、深圳、北京和香港都存在分部。晶晨半导体涉及到的产品种类很多,像平板电脑、数字电视、机顶盒、数码相框等多媒体设备都有很多是采用的晶晨Amlogic芯片生产。

其中,Amlogic8726-M3是国内首枚量产的单核A9芯片,其频率默认是800MHz(部分产品将其频率升为1GHz),搭载Mali-400 MP GPU,性能和现在的主流双核四核相比自然较差。

Amlogic8726-MX是双核的A9CPU,默认频率为1.5GHz,GPU部分同样是双核的Mali400,值得一提的是它的GPU部分支持3D和低码率1080P输出,还支持Flash硬解码,在线看视频时表现就更为流畅。

Amlogic最新的芯片从命名上与之前完全不同,这要归因于它采用乐8nm的制程工艺,基于最新的Cortex-A9架构。它们的型号分别是四核的M801/M802和双核的M803/M805。

主要芯片方案:主要芯片方案: 单核:AML8726-M3 双核:AML8726-MX,AML8726-MXS,AML8726-MT 四核:S801,S802

5. 炬力

炬力进入盒子的时间算是晚,但是刚好赶上盒子的爆发,软件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炬力 在开发UI界面系统的时候少走了很多弯路,各个方面也做的更标准,外围的接口也是严格遵循标准来开发,这样子和厂商对接起来就比较快。

主要芯片方案: 单核:ATM7013 ATM7019 双核:ATM7021 四核:ATM7029 ATM7039
相关资讯
贸泽电子Mouser Talks Tech专访FIRST®创始人Dean Kamen

在这场独家专访中,Kamen深入探讨了FIRST在激发学生热情,促进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 (STEM) 领域职业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

贸泽推出全新安全资源中心 为设计工程师提供数字防御知识

生成式AI正通过大规模制造个性化、语法准确而且符合情境的攻击来重塑网络钓鱼格局。

氮化镓如何重塑电机控制格局:效率、密度与响应的全面突破

本文将分析氮化镓在电机控制方案中的核心优势,揭示其如何通过提升效率,减小体积等方式,为电机驱动系统带来质的飞跃。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系统”:深度解析大三电与小三电技术体系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系统架构及工程实现角度,全解剖析新能源汽车的大三电和小三电系统

从汽车电子到多元工业应用:CAN总线技术解析与发展趋势

CAN总线技术通过单一总线替代复杂布线系统,极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