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要出芯片了,这是否是其最后的救民稻草呢?

发布时间:2016-10-19 阅读量:96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cicyxu

一款入门级芯片不会、也不应该是小米的终点,对技术浅尝辄止等于浪费扭转困局的机会,如果把握住芯片这个机会,有可能会是小米的救命稻草。

16个月以前,高通前大中华区总裁王翔加入小米;如今,他到了“交作业”的时候了。
  
10月17日,有媒体爆料小米即将推出最新产品小米5C。如果一切顺利,该产品将搭载小米科技自主开发的松果系列处理器平台。该平台将采用ARM公版的芯片架构和指令集,由松果科技完成IC设计,最终由台积电完成芯片代工任务。
  
作为芯片领域的第一次试水,此次小米的选择并不激进:相关报道显示,该平台没有采用高端的Cortex-A72或Cortex-A73架构,而是使用更为成熟稳定的八核Cortex-A53架构,安兔兔跑分为63581;GPU保留相同的规格,只采用Mali-T860 MP4的架构,其配置标准也与主流中端解决方案保持一致。
  
在自主研发处理器平台的思路上,小米已经规划很久。早在2015年1月,小米就联合芯片设计商联芯科技成立合资公司松果电子。随后,该公司与联芯科技签署了《SDR1860平台技术转让合同》,将后者持有的SDR1860平台技术以1.03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前者。同年6月,小米宣布美国高通公司前大中国区总裁王翔加入小米,开始执掌松果电子,并主导小米集成电路业务的发展。
  
对小米而言,将松果芯片布局在中端市场,符合当前该公司的产品线发展诉求。刚起步时,小米以“为发烧而生”为口号,其高端机型集中配置高通800系列最新的解决方案;在面向入门级市场发布红米品牌之后,联发科与联芯科技的解决方案成为该系列产品的主流选择。目前,这两条产品线发展相对稳定,使用松果芯片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一旦松果处理器成功流片并配置到小米手机上,面向中端用户的小米C系列可能成为首选平台。
  
此前,松果芯片即将落地的新闻曾多次出现。如今再次传来小米迫切推出自研芯片的传闻,与其遇到的两大发展瓶颈有直接关系。
   
小米的第一个瓶颈是底层技术储备。近几年,小米频繁遇到专利诉讼,其中2015年初爱立信发起的诉讼,曾一度让小米手机在印度市场面临禁售的危险。小米科技总裁林斌表示,2016年公司的专利储备将突破1万项,不过其中底层核心专利占比仍然不高。
  
纵观智能手机的元器件,处理器平台集成了大量专利技术。小米针对该环节加大研发力度,将大幅改善专利被动落后的局面,对未来拓展北美及欧洲等专利保护更为严苛的市场大有裨益。
  
除了技术,加强自主研发能力也是小米转型的重要诉求。经过多年发展,小米发展模式已经非常成熟:先期举行发布会,推出最新的智能手机博取用户关注;中期号召用户到小米网购买手机,实现流量定向引导;后期同步推出各类智能硬件,促发用户的一系列购买行为。
  
由此可见,小米搭建了品类丰富的科技产品百货店,成败的关键在于小米手机的吸引力。可是现在的问题在于,小米手机的吸引力正在削弱。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6第一季度小米手机的出货量为920万部,同比下跌32%;第二季度的出货量为1050万部,同比下跌38%,出货量排位已经跌出市场前五。手机的引流效应逐渐衰退,给小米网带的压力降日益增加。因此,小米需要改变传统,融入以技术为导向的发展模式,纵向整合产业链,缓解巨大的外部压力。
  
小米应该尽快适应新的发展时代对企业的要求,研发出高附加值的芯片,而非只是元器件厂商创新技术的搬运工,继续角力性价比的低端游戏。我们希望小米能够厚积薄发,给市场讲述一个从谷底绝地反击的好故事。

相关资讯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系统”:深度解析大三电与小三电技术体系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系统架构及工程实现角度,全解剖析新能源汽车的大三电和小三电系统

从汽车电子到多元工业应用:CAN总线技术解析与发展趋势

CAN总线技术通过单一总线替代复杂布线系统,极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

窥见电池灵魂:BMS数据采集如何成为电动时代的神经末梢

数据采集的精度和可靠性,直接决定了整个BMS系统性能的天花板

强强联合!英伟达50亿入股英特尔

英伟达投资50亿入股英特尔股票

​温补晶振(TCXO)核心技术解析:8大关键参数决定系统时序精度​

在高速通信、精准导航与精密测量等尖端领域,电子系统的时序架构对时钟信号稳定性的要求已近乎苛刻——其精度如同机械钟表的游丝摆轮,微小偏差便可能引发整个系统的时序紊乱,导致数据传输错误、定位偏移或测量失准。环境温度的波动一直是普通晶振频率稳定性的最大挑战,而温补晶振(Temperature Compensated Crystal Oscillator,简称TCXO)作为高精度时钟基准的核心器件,正是为解决这一核心问题而生。它凭借内置的“感知-计算-补偿”机制,在宽温环境下实现对频率的精准锁定,将温度变化引发的漂移压制在极低水平,成为高端电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时序锚点”。要真正理解并选型这一精密器件,就必须深入剖析其决定性能优劣的几个重要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