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如此便捷,为何其普及之路却如此艰难?

发布时间:2016-10-27 阅读量:1270 来源: 发布人:

据MIUI官方微博透漏的最新消息显示,小米公交将实现对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的支持,用户不需要携带公交卡,只要一部小米5手机就可以乘坐公交和地铁。这也兑现了雷军在小米5发布会上对全功能NFC当公交卡功能的承诺。



其实,用NFC手机充值公交卡,或者直接坐公交,查看银行卡余额,近场支付等功能前几年就已经出现,只是由于兼容性和推广的问题,现实生活中还并不普及。其中在城市公交一卡通方面,有时候似乎只要一台手机(不需要实体公交卡)就能坐公交,有时候却需要预先绑定一个实体的公交卡,到底怎么实现手机公交一卡通?今天,小编在这里就NFC技术,以及究竟怎样用NFC实现手机公交一卡通,做一次全方位的解答。

NFC技术全称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即近场通信,最早于2003年由飞利浦和索尼两家公司基于RFID互连技术联合研发产生。在2004年,两家公司又连同诺基亚共同创建了一个非赢利性的行业协会——NFC Forum,旨在促进NFC技术标准的确立和普及。除了国外的各大通信厂商,中国的魅族、步步高、vivo、OPPO、小米、中国移动和华为中兴等厂商也是NFC Forum的成员。

说到NFC的技术特点,简单讲就是精简强化版的短距离蓝牙。NFC同蓝牙一样,都是基于短程的无线通信技术,而且如今多数被集成到手机里。与蓝牙不同的是,NFC不需要复杂的前期配对流程,且拥有比蓝牙更低的功耗和更好的安全性。不过,这些相对蓝牙的优势都是通过牺牲传输距离和传输速度换来的。NFC的有效传输距离通常不到20cm,速度也只有424Kb/s,但即将发布的蓝牙5.0传输距离已经可以达到300米,速度上线为24Mb/s,两者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两者技术参数的差别,注定了他们要面对完全不同的应用场景。对比蓝牙技术目前异常广泛的应用,NFC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门禁刷卡(如公交一卡通)和近场支付(如Apple Pay)这两种情况。其中,针对NFC技术在公交一卡通方面的实现方式,也有一些不同。

场景1:需要实体公交卡

在这种场景中,手机只能利用内置的NFC模块向同样支持NFC的公交卡充值,充值之后手机还是手机,坐公交和地铁还是需要带一张公交卡的。

在这种场景中,除了需要手机和一卡通之外,还需要下载与某个城市一卡通匹配的App,例如上海的“上海交通卡”App,和北京的“e乐充公交卡”App等,具体要下载哪款App可以在各自城市的公交系统网站查询。

下载安装好App之后,按照提示充值即可。需要注意的地方是,通常这种充值都需要一个“回写”的过程,切不可急于分离手机和一卡通。所谓“回写”是指,在App调用手机NFC硬件读取了一卡通里存储的信息之后,用户借用手机充值,改写了这一数据,此时一般会有充值成功的提示,但其实改写的数据还没有写入一卡通里,此时还需要等待App的一个“回写”过程,因此不要急于分离一卡通。

场景2:需要虚拟公交卡

这种场景非常方便,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实现乘坐公交和地铁,完全不需要实体卡的介入。小米5即将支持的就是这种类型。

要实现这种虚拟的公交一卡通,需要用户在特定的App里,比如小米公交App,申请一张虚拟的一卡通,然后将一卡通卡号写入手机NFC模块,进行虚拟一卡通与手机NFC模块的绑定,此后通过向手机向该虚拟一卡通充值,即改写NFC模块中绑定的信息,即可使用。

在这种场景中需要注意,虚拟一卡通并不是与该App的登录账号绑定,例如小米账号,而是与手机的NFC模块硬件绑定,假设用户更换了手机,即使在新手机上登录了同一个小米账号,也不能正常使用该虚拟一卡通。

据悉,类似的功能支付宝在2014年就已经推出。当时,支付宝的“城市一卡通”既可以实现场景1中的实体卡充值,也可以完成场景2中的虚拟一卡通申请,并且已经成功在上海、宁波、绍兴等35个城市实践。

场景3:需要支持NFC的SIM卡

这种方式不需要虚拟的一卡通,也不需要实体的一卡通,唯一需要用户做的就是去移动或者联通的营业厅,重新申请一张内置NFC的新SIM卡。然后下载运营商规定的App,比如中国移动手机钱包,通过App给SIM卡内置的公交一卡通充值,即可使用。

2015年6月,为了促进旗下“和包”(即中国移动手机钱包)在线支付的发展,中国移动进一步推出了NFC USIM卡,除了正常的上网打电话之外,该卡内部集成了完整的NFC模块,可以让不具备NFC功能的手机也实现NFC功能。

以上两种内置NFC的SIM卡,除了作为公交一卡通之外,也可以通过App实现类似Apple Pay的近场支付功能。

有了NFC的帮助,似乎我们离彻底摆脱各种实体银行卡和公交卡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但早在2014年就推出的虚拟公交和NFC-SIM卡等方案却并没有在全国大面积地推广开来。究其原因,这里面当然有NFC技术实现本身的兼容性问题和用户的使用习惯问题,但更多的还是由于手机厂商、运营商和交通运输等各部门和机构的利益博弈,阻碍了技术本身造福于用户。因此,关于NFC的普及,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关资讯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系统”:深度解析大三电与小三电技术体系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系统架构及工程实现角度,全解剖析新能源汽车的大三电和小三电系统

从汽车电子到多元工业应用:CAN总线技术解析与发展趋势

CAN总线技术通过单一总线替代复杂布线系统,极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

窥见电池灵魂:BMS数据采集如何成为电动时代的神经末梢

数据采集的精度和可靠性,直接决定了整个BMS系统性能的天花板

强强联合!英伟达50亿入股英特尔

英伟达投资50亿入股英特尔股票

​温补晶振(TCXO)核心技术解析:8大关键参数决定系统时序精度​

在高速通信、精准导航与精密测量等尖端领域,电子系统的时序架构对时钟信号稳定性的要求已近乎苛刻——其精度如同机械钟表的游丝摆轮,微小偏差便可能引发整个系统的时序紊乱,导致数据传输错误、定位偏移或测量失准。环境温度的波动一直是普通晶振频率稳定性的最大挑战,而温补晶振(Temperature Compensated Crystal Oscillator,简称TCXO)作为高精度时钟基准的核心器件,正是为解决这一核心问题而生。它凭借内置的“感知-计算-补偿”机制,在宽温环境下实现对频率的精准锁定,将温度变化引发的漂移压制在极低水平,成为高端电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时序锚点”。要真正理解并选型这一精密器件,就必须深入剖析其决定性能优劣的几个重要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