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触摸控制器和电源部件大拆解

发布时间:2016-11-1 阅读量:1211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wenwei

现在我家里的大多数照明灯具都采用了LED,其中大部分使用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白炽灯替代品。不过少数几个灯使用了纯LED设计——特别是白色灯和RGB灯条。这些灯都需要供电及可选的控制器。

请继续往下读,我会举几个直接从中国经销商处买灯具作为例子。

案例1:我们的新餐厅墙上有5个壁灯。乍看之下它们都没问题,但实际上显得有点蹩脚。我很想用更好的灯换掉它们,但真的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另外,也没有合理的方式给这些灯增加一个总开关,因此每个灯需要自己的开关,这确实也缩小了选择的范围。

我决定尝试搭建一些面向未来的东西:一个白色的有机玻璃板,后面放LED灯条,并通过触摸实现亮度的控制。我的计划是从无到有做一个基于微控制器的触摸控制器,但在发现市场上的LED触摸控制器售价不到20美元后我忍不住走了捷径。


当我第一次构思我的设计时,我想象的是交替显示冷白和暖白的LED灯条,并且能够在冷暖之间实现渐变,但我很快否定了冷白灯条的使用(谁想在餐厅中使用冷白光源呢?)。

当我在各种类型的单通道和RGB型号中寻找触摸调光器产品时,很确定地选择了一个能在冷白和暖白之间渐变的产品。它的成本不超过一个单通道的产品。我还没有试用,但我敢肯定在这两个范围内没有重叠。如果我真的做了一个双通道的设计,我就想要能够让两者完全同时点亮。


触摸面板PCB的背面。我没认出这个IC,封装上写的“W1C801SPI”也搜索不到任何信息。


主板的微控制器或ASIC已经被弄模糊了,但通过少量的走线能识别出其基本身份(也许是一个PIC)。

我对U4这个5V 1A的转换开关感到非常惊讶。可以肯定的是,一个7805就能完全满足目前的要求!否则如果蜂鸣器太烦人,我一定会拿电烙铁熔下来。

为了使我的有机玻璃触摸器设计能够正常工作,我还需要一个电源。下面是我花4美元换来的东西:

12V、1.5A电源,买来时是带塑料外壳的。

各位电源专家读者们:你觉得如何?没有什么突出优点,因为对我来说太糟糕了,虽然输入电容只有400V——对于240V输入来说降额不多。我认为450V器件更常用(12V输出电容最适合25V电源使用)。

电源的焊接面。

根据一些电路走线,我猜这是一款简单的反激设计。事实上,上面根本没有明显的控制芯片,除非它伪装为晶体管或光耦。功率晶体管Q1的门级连接到Q2和IC1。

案例2:我的浴缸需要照明。RGB照明最好。为什么?我不知道。我猜是因为我能做到(音视频架可能需要同样的处理)。

我买的第一款遥控器使用红外线:


这类产品价格在5美元至10美元之间,取决于遥控器的复杂程度。

但我无法拒绝这个价格为22美元的时髦的RF(433.92MHz)触摸控制器:

从上至下:亮度,色度,饱和度(?),开/关/模式(静态或动态)。

经过测量发现三节AAA电池有175μA的静态电流,因此如果幸运的话一组电池可以用一年。

Q1和Q2可能是稳压器。

U1是赛普拉斯的CapSense控制器,U2是未知的微控制器,U3是射频发射器。

接收器和LED驱动模块。

在外壳上写的是216W,这意味着每个通道72W,或6A@12V。称赞的是,MOSFET有这个处理能力,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想通过重新布线处理最大18A的总电流。

U2可能是意法半导体的微控制器。下面是一张更为清晰的射频接收器照片:

你能认出这个IC制造商吗?

我对这款RGB控制器进行了简略的测试,并使用内置的LED监视输出。这个控制器工作起来有点奇怪,当选择颜色时,至多两个LED点亮。鉴于这个遥控器具有我所谓的饱和度控制功能,这点倒是可以理解。全部三盏LED都亮意味着存在一定量的白光,即<100%的饱和度。这没问题,但基于某些理由,饱和度控制只在仅一盏LED点亮时才做出响应。另外,当我改变颜色时输出恢复为100%的饱和度。

好吧,这也许足够好了。但我还想尝试红外遥控,万一红外能提供更好的颜色控制呢。请继续关注我的后续报告!来源:电子技术设计。

相关资讯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系统”:深度解析大三电与小三电技术体系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系统架构及工程实现角度,全解剖析新能源汽车的大三电和小三电系统

从汽车电子到多元工业应用:CAN总线技术解析与发展趋势

CAN总线技术通过单一总线替代复杂布线系统,极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

窥见电池灵魂:BMS数据采集如何成为电动时代的神经末梢

数据采集的精度和可靠性,直接决定了整个BMS系统性能的天花板

强强联合!英伟达50亿入股英特尔

英伟达投资50亿入股英特尔股票

​温补晶振(TCXO)核心技术解析:8大关键参数决定系统时序精度​

在高速通信、精准导航与精密测量等尖端领域,电子系统的时序架构对时钟信号稳定性的要求已近乎苛刻——其精度如同机械钟表的游丝摆轮,微小偏差便可能引发整个系统的时序紊乱,导致数据传输错误、定位偏移或测量失准。环境温度的波动一直是普通晶振频率稳定性的最大挑战,而温补晶振(Temperature Compensated Crystal Oscillator,简称TCXO)作为高精度时钟基准的核心器件,正是为解决这一核心问题而生。它凭借内置的“感知-计算-补偿”机制,在宽温环境下实现对频率的精准锁定,将温度变化引发的漂移压制在极低水平,成为高端电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时序锚点”。要真正理解并选型这一精密器件,就必须深入剖析其决定性能优劣的几个重要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