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领先的厘米级室内定位系统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16-11-9 阅读量:6487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candytang

提到定位,人们首先想到的是GPS和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但是卫星定位只能用在室外环境,一到室内,由于导航信号衰减太快,卫星定位就无法使用。那么在室内,当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如:消防救援、反恐处突、抢险救灾等,我们又该如何定位呢?本文为大家介绍一种全球领先的厘米级室内定位系统解决方案——UWB高精度厘米级室内定位系统。


1、UWB技术及其优势


无线定位技术和方案很多,常用的定位技术包括红外线、超声波、射频信号等,但都不适合室内定位。


· 红外线只适合短距离传播,而且容易被荧光灯或者房间内的灯光干扰,在精确定位上有局限性;

· 超声波受多径效应和非视距传播影响很大,不能用于室内环境;

· 射频信号普遍用在室外定位系统中,应用于室内定位存在局限。

· GPS进行定位的缺点是定位信号到达地面是较弱,不能穿透建筑物,因此不适合室内定位,此外定位器终端的成本较高。GPS所能达到的定位精度范围在5m-20m。

· Wi-Fi定位,它应用于小范围的室内定位,成本较低,但Wi-Fi收发器只能覆盖半径90m以内的地理区域,很容易受到其他信号干扰,从而影响定位精度,并不十分可靠,而且定位器的能耗较高。
· 蓝牙技术应用于定位,与Wi-Fi有很多相似之处,主要应用于小范围定位,例如单层大厅或仓库;同样有定位误差不稳定,受噪声信号干扰大的缺点。

由此可见,随着定位技术的发展和定位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无线定位技术必须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a)高抗干扰能力;
b)高精度定位;
c)低生产成本;
d)低运营成本;
e)高信息安全性;
f)低能耗及低发射功率;
g)小的收发器体积。

以上几种技术方案,都不可能完全满足这些要求。而UWB用在无线定位上,能够基本满足上述要求,因此成为未来无线定位的首选。UWB是一种高速、低成本和低功耗新兴无线通信技术。UWB使用1GHz以上带宽无载波通信技术,利用纳秒至微微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

UWB技术特点

抗干扰性强:不收高压线、手机信号、电台等电磁信号干扰,也不干扰这些信号。
系统容量大:但区域可以兼容一万个定位表情,最大可支持10万个。
功率非常小:定位标签1HZ刷新速率功耗仅0.6mW,定位基站功耗5W。
定位精度高:定位精度最高可达2厘米,通常精度10-30厘米。
穿透能力强:木板,玻璃等遮挡不影响定位精度,穿实体墙一睹信号衰减50%左右,定位精度变差。


UWB室内定位系统简介


该系统的开发者是北京华星北斗智控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室内外高精度定位技术系统集成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华星智控自创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室内外高精度定位技术应用解决方案,公司依托于北斗导航和UWB室内定位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为企业、政府和个人提供专业定位技术系统集成解决方案。

室内高精度UWB定位技术其定位精度高达厘米级,能提供人或者物精确的位置坐标,北斗定位经过差分处理后能提供动态厘米级,静态毫米级的定位精度,提供人或者物精确的三维坐标。


定位原理:


在室内定位系统中,人员或物品上所佩戴的定位标签,利用UWb脉冲信号发射出位置数据,定位基站接收,计算出定位标签信号到达不同定位基站的时间差,然后处理软件对位置进行解算,最终得到被定位为目的的位置,如下图。



系统组成:



系统功能:



应用领域:


下面是方案演示视频:


相关资讯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系统”:深度解析大三电与小三电技术体系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系统架构及工程实现角度,全解剖析新能源汽车的大三电和小三电系统

从汽车电子到多元工业应用:CAN总线技术解析与发展趋势

CAN总线技术通过单一总线替代复杂布线系统,极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

窥见电池灵魂:BMS数据采集如何成为电动时代的神经末梢

数据采集的精度和可靠性,直接决定了整个BMS系统性能的天花板

强强联合!英伟达50亿入股英特尔

英伟达投资50亿入股英特尔股票

​温补晶振(TCXO)核心技术解析:8大关键参数决定系统时序精度​

在高速通信、精准导航与精密测量等尖端领域,电子系统的时序架构对时钟信号稳定性的要求已近乎苛刻——其精度如同机械钟表的游丝摆轮,微小偏差便可能引发整个系统的时序紊乱,导致数据传输错误、定位偏移或测量失准。环境温度的波动一直是普通晶振频率稳定性的最大挑战,而温补晶振(Temperature Compensated Crystal Oscillator,简称TCXO)作为高精度时钟基准的核心器件,正是为解决这一核心问题而生。它凭借内置的“感知-计算-补偿”机制,在宽温环境下实现对频率的精准锁定,将温度变化引发的漂移压制在极低水平,成为高端电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时序锚点”。要真正理解并选型这一精密器件,就必须深入剖析其决定性能优劣的几个重要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