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病人监护系统:无扰式健康跟踪仪方案

发布时间:2016-12-15 阅读量:3178 来源: 发布人:

本文中我爱方案网将给大家介绍一款智慧医疗项目——无扰式健康跟踪仪方案。
如需开发相关项目,快包可提供技术团队对接服务。

现在市面上很多睡眠检测仪,采用手环或置于枕头、被单下的智能硬件就可以检测用户的睡眠指数,健康指数包括睡眠时间、深浅睡眠区域、心率、呼吸情况等,可以给用户一个初步的睡眠健康判断基础。这种消费级别的智能硬件精度要求不算太高,其实前身就是医用健康跟踪仪机器。

在医疗应用领域,其实也有效仿睡眠监测智能硬件的数据监测方案,方案采用的压电传感器可以将动态的压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于具有线性响应机械振动强度的能力,高灵敏度的压电传感器可应用于人体器官微动信息的无失真传感。通过压力传感器完成对病人数据的采集。中科院的无扰式健康跟踪仪方案就是这样的一个项目。




本方案主要采用压电陶瓷传感器实现了一种多生理参数实时提取的床边监护系统。在人的自然睡眠无扰的情况下(即探头与体表非接触、无束缚),利用压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实现了对人体体振(器官微动)信息的记录与相应生理参数的实时提取,如心冲击信号(心率及其变化率和节律)、呼吸信号(节律、强弱及流畅程度)、睡眠质量、夜间翻身次数等。为医院、社区保健康复中心、家庭和个人提供了一种实效实时的监护和预警系统。



该系统能克服传统的Long-term 监护仪的价格昂贵、对人体有束缚影响日常生活、需要专业人士操作、不利于长期监测和普及等缺点;尤其适用于心脏病、高血压、睡眠困扰患者(例如打鼾、呼吸暂停等),失能、半失能老人及婴幼儿的生理参数的长期连续监测。

图一:监护系统原型

图二:初步监测结果


关于快包与“产学研”


产学研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


快包一直致力推动智能产业的发展,通过构建外包平台的形式促进智能产品方案供需双方的合作。如今快包携手“产学研”旨在让科研走进市场。为此快包整理了一系列来自研究机构以及高校的科研团队资料,推出大型产学研系列专题文章。通过展示他们的项目案例促进智能产业界对他们更深层次的了解。这些团队能够提供攻坚技术和前沿核心技术,精准解决一些较大企业的技术实现难题。


欲对接产学研项目,请联系:kb@52solution.com 400-085-2125



相关资讯
英伟达GB300+苹果iPhone 17引爆 台积电业绩引擎全开 千亿美元营收在望

受益于英伟达划时代AI芯片GB300的加速放量与苹果iPhone 17系列新机备货潮的强劲启动,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2330.TW)正迎来新一轮增长高峰。行业分析机构普遍看好,台积电本季度美元营收将延续强劲势头,有望再创历史新高,预计季增幅度达3%至7%,持续站稳300亿美元大关。更令人瞩目的是,在AI与先进制程需求的双重驱动下,2025年台积电美元营收有望首次突破千亿美元里程碑,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黄仁勋年內二度访华 英伟达重申中国市场核心战略地位

7月13日综合外电报道,全球人工智能芯片龙头企业英伟达(NVIDIA)确认,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将于7月16日在北京举行媒体沟通会。据路透社援引英伟达高管消息指出,此次行程是黄仁勋继今年4月访华后,本年度第二次到访中国内地,突显该公司对亚太战略市场的高度重视。

中国企业级应用市场迎AI驱动增长,2029年规模将破170亿美元

根据IDC最新《中国企业级应用市场跟踪报告》,2024下半年中国EA(企业级应用)软件市场规模达54.3亿美元,同比增长7.0%。尽管短期受云转型阵痛影响,但在国产化替代深化、生成式AI技术落地的双重驱动下,市场将进入高速增长周期。IDC预测,2029年整体规模将攀升至175.2亿美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11.2%。

iPhone 17供应链全球化加速:鸿海启动中印双线量产布局

随着苹果公司备受瞩目的新一代智能手机iPhone 17系列发布窗口(预计9月)临近,其全球最大代工制造商鸿海集团(富士康母公司)已全面进入试产和最终量产准备阶段。这一进程不仅在其核心生产基地——中国郑州的富士康工厂如火如荼地展开,更引人注目的是标志着供应链布局的新动向:鸿海近期已将首批用于组装新一代iPhone的关键零部件从中国大陆出口至印度的生产基地。

台积电加速美国布局 全球晶圆厂扩张提速引发供应链机遇

台积电即将于7月17日举行法人说明会,其在全球的产能布局战略引发业内高度关注。最新供应链信息显示,台积电美国亚利桑那州晶圆厂集群建设正全面提速,为关键供应链企业带来显著增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