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1-25 阅读量:3139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candytang
5G喊了很多年,特别是去年宣传铺天盖地。可以看出市场对5G非常期待,但是对它的认识仍存在一些偏差,因为5G背后还有个神秘的组织。
1、大误会
10月份,高通展示了其5G基带芯片骁龙X50,在上周,高通又与中兴通讯和中国移动成功实现了全球首个基于3GPP R15标准的端到端5G新空口(5G NR)系统互通(IoDT)。显然,在5G技术上,高通再次占据了先发优势。
与此同时,近日高通也公布了3GPP 5G NR相关专利授权的条款框架,首次披露了5G专利授权的许可费率,完全满足3GPP Release 15的设备都必须照此交钱。
一时间,吃瓜群众懵了。
其实,事情源于去年11月3GPP关于5G短码方案讨论中,华为推荐的极化码(Polar Code)方案获得认可,成为5G eMBB场景的控制信道编码方案。
该方案只是5G标准的一部分,华为官方对这事很少发声,造成这种偏差的还是要怪媒体。此前有大量媒体搞事情,发出“碾压” “5G领先世界” “彻底终结西方标准”之类的误导性文章。
海外有位先生看不下去了,甚至作出另类评价:网络充满故作耸动的新闻,有些单纯是为了赚稿费, 有些则是有经济目的。 例如有一篇文章说:某强国的 5G 技术已经在测试中,技术领先世界。这些说法也许正确,但很可笑,可笑程度如同某国说要领先载人登陆火星一样。
根据3GPP的5G路线图,分为一期R15、二期R16两个阶段,目前5G标准尚未有定论,接下各个参与方还将有一番争夺。
2、3GPP是什么?
全球有很多的标准化组织,3GPP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国际化标准组织。英文全称是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成立于1998年12月。虽说树大招风,但鲜有人知道这个机构是如何运作的,因此显得较为神秘。
成立之初,3GPP工作范围是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制定全球适用技术规范和技术报告。随后又增加了对UTRA长期演进系统的研究和标准制定。简单地说,3GPP一开始为了3G而诞生,后来越战越勇,4G、5G一路干下来了。到现在,组织的宗旨变成了:制定和维护全球无线通信标准。
3GPP由全球七大标准制定组织(SSO)合作形成,这七个标准制定组织分布在世界各大州,包括:
日本无线工业及商贸联合会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美国电信行业解决方案联盟
日本电信技术委员会
欧洲电信标准协会
印度电信标准开发协会
韩国电信技术协会
目前,3GPP有550多名成员公司,并且在不断壮大。3GPP成员覆盖了很多领域,囊括了电信运营商、终端制造商、芯片制造商、基础制造商以及学术界、研究机构、政府机构等等,所以3GPP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组织。
3GPP组织架构
从组织架构上看,3GPP主要分项目合作组(PCG)、技术规范组(TSG)。
PCG主要负责3GPP总的管理、时间计划、工作分配、事务协调等。
TSG主要负责技术方面的工作。每一个TSG下面又分为多个工作组(WG,Work Group)。TSG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新建工作组。
WG则承担具体的任务,目前,3GPP共有16个工作组。
打个比方,PCG就是工程公司的管理部门,TSG就是公司底下的工程队,WG就是具体干活的工人。
这些技术规范组和工作组的主席和副主席,他们都来自3GPP的成员公司并通过选举产生,必须客观中立,并代表3GPP工作。技术规范组选举每两年一次,最多可任职两届。
3、标准是如何制定的?
跟很多人想象中的可能不大一样,3GPP的大多数技术决策并不经过投票形成的。标准的制定是由技术推动,并来自基于共识且向全体成员开放的流程。
3GPP的工作流程定义为协作式系统级工程。也就是说,每个组之间、每个成员公司之间必须要有很好的协作,需要系统地看问题。如果只有一组做完而另外一组没做完,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具体工作流程可分为以下四步:
早期提案
任何成员都可以提出全新的解决方案和技术,但必须获得至少4位成员支持。会员通常会在多次会议上重申概念,但新的工作必须由技术规范组全体会议批准,获批之后成为研究项目。
可行性研究项目
成员提交“提案”,并在3GPP会议中讨论。在3GPP的技术报告和技术规范中,绝大部分内容是成员在原始提案基础上做出改动的成果,过程中充满讨论和协商(并非投票)。经过TSG批准的技术报告可产生相应的工作项目——范围可能比研究项目更窄。
开发工作项目
与上一步类似,区别在于前面是技术范围,而这一步就细化到技术细节。同样需要讨论与协商,明确选定的解决方案,所有的工作项目组成3GPP工作计划并可在3GPP网站上获取。规范一旦发布,业界开始竞相提供符合标准的终端和基础设施以支持部署。
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是3GPP工作完成的最终成果。目前有超过1200个活跃的3GPP技术规范,每个规范都有一位管理人,遵循工作组指导,特定的技术规范组负责在季度会议上对功能稳定的规范进行冻结。下游制造商则利用技术规范进行产品开发。
3GPP文档的编码规则
3GPP制定的标准规范以Release作为版本进行管理(前面说的R15,R16,这个R就是Release),平均一到两年就会完成一个版本的制定。
4、妥协是重头戏
从3GPP的标准制定机制可看出,不是说提交了一份概念提案,就等同巨大创新,这恰恰只是一个开始,而后漫长时间里,一方面要说服各方接受这个概念和想法,与此同时还要解决从来没有预想过的新问题。
通讯业者勇敢说对这种模式的评价是“拼的是技术实力,还要以德服人”。媒体5GNR也认为这是一种高明的妥协哲学。
3GPP很像一个行业协会,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协调成员之间的矛盾,制定规则和契约。简单而言让参与其中者人人都能获利,这样一来大家都愿意出力维护组织。
如前面所说华为的极化码(Polar Code)就是这么个情况,3GPP会议中,一方面认为高通的LDPC方案成熟,另一方面认为Polar的灵活性好,两边都聚集了一批支持者,双方僵持不下。
Polar码阵营支持者包括华为,中兴,Vivo,OPPO,小米,阿里巴巴,联想,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大唐电信,展讯,中国移动研究院,信威通信,酷派以及海外同胞:宏基,联发科技,台湾大学等。
为了继续推动5G标准,最终在凌晨把方案确定了,双方妥协的结果就是需要重传的数据用LDPC、不需要重传的控制用Polar,大家利益均沾。
NB-IoT立项也是同样的情况,沃达丰和华为是一派,主推NB-CIoT方案。爱立信、诺基亚、Intel是另一派,推了NB-LTE方案出来。两边都聚集了一批支持者,经过妥协最终建立了同时容纳两边意见的新项目“NB-IoT”,皆大欢喜。
“这种妥协既符合中国传统的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的中庸哲学。又符合西方民众的保守主义自治传统,在保护个体利益的同时又推动了整体发展,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形成所有参与者之间微妙的平衡。”
结语
从3GPP给的线路图上看,5G最终的标准出炉,仍需要1年多的时间。期间还有不少关键技术点需要妥协,现在说谁主导还为时尚早。不过韩国运营商KT计划在2018平昌冬奥会试点项目,推出世界首个5G网络。可以说,5G确实近了。
汽车电子系统日益复杂,尤其在48V架构、ADAS与电控系统普及的当下,对瞬态电压抑制器(TVS)的功率密度、高温耐受性及小型化提出了严苛挑战。传统大功率TVS往往体积庞大,难以适应紧凑的ECU布局。威世科技(Vishay)日前推出的T15BxxA/T15BxxCA系列PAR® TVS,以创新封装与卓越性能直面行业痛点,为下一代汽车设计注入强大保护能力。
韩国半导体巨头SK海力士近日在DRAM制造领域实现重大技术飞跃。据ZDNet Korea报道,该公司首次在其1c制程节点中成功应用6层EUV(极紫外)光刻技术,显著提升了DDR5与HBM(高带宽内存)产品的性能、密度及良率,进一步巩固其在先进内存市场的领导地位。
半导体封测巨头日月光投控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7月公司实现营收515.42亿元新台币,较6月份环比增长4.1%,与上年同期相比则微降0.1%。若以更能反映国际业务实质的美元计价,7月营收高达17.69亿美元,呈现更强劲的增长势头——环比上升6.5%,同比显著增长11.2%。这一差异突显了新台币汇率波动对账面营收换算带来的影响。
据彭博社8月11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CATL)已正式暂停其位于江西省宜春市的建霞锂矿生产作业,此次停产预计将持续至少三个月。这一重大变动迅速引发锂产业链高度关注。
近日,全球移动芯片两大巨头——中国台湾地区的联发科(MediaTek)与美国的高通(Qualcomm)先后发布了最新一季的财务报告,为洞察消费电子市场动态和半导体产业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窗口。两份财报清晰地展现了在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两大巨头正积极寻求多元化突破,竞相布局未来增长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