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ST中国峰会聚焦物联网,强势打造STM32生态系统(原创)

发布时间:2018-05-11 阅读量:613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sunny/Miya

随着物联网(IOT)技术产品日趋成熟,万物互联的时代即将全面开启。物联网应用已逐渐渗透到生产和生活各个环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吸引了众多科技巨头争相布局。意法半导体(ST)作为全球半导体行业的领导者在物联网早已深耕多年,拥有最完整的MEMS传感器和微执行器产品线,致力于打造STM32生态系统,驱动世界物联网发展。

4月25日,国际半导体行业巨头ST在深圳蛇口希尔顿南海酒店隆重举办“2018 STM32中国峰会暨粉丝狂欢节”。本次峰会聚焦物联网技术,以“无线连接与云技术、传感与数据处理、安全与工业”为三大主题,全面阐述意法半导体在物联网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战略布局,展示当下热门应用的ST产品组合,并分享即将推出的新产品。


在本次峰会主会议的意法半导体高管演讲环节中,ST执行副总裁兼亚太区销售及市场部主管Jerome Roux、ST微控制器事业部市场总监Daniel Colonna、ST中国微控制器事业部市场及应用总监曹锦东、ST中国微控制器事业部技术市场经理Stephane Rainsard纷纷出席并做精彩演讲。在会议开始,意法半导体亚太区MMS及物联网副总裁Arnaud Julienne发表欢迎致辞。他表示,希望通过此次STM32中国峰会以及后续的专题技术论坛、实战研讨会,能够帮助广大中国客户洞悉物联网技术趋势,了解到如何利用ST最新的嵌入式技术、产品和 STM32 工具充分释放创造力,共同助推中国物联网行业成长!



ST看好亚太区市场和中国本土设计发展,重点打造IOT核心技术

ST去年总收入达到83.5亿美元,同比增长19.7%;目前全球员工总人数约 45,500人,其中包括7,400位研发人员。“2017年,意法半导体刷新记录,在亚太地区收入超过30亿美元,占据了ST全年61%的出货量。其中ST在亚太地区的通用微控制器市场表现尤佳,收入在全球占比42%。”意法半导体执行副总裁兼亚太区销售及市场部主管Jerome Roux在《意法半导体全球及亚太区简介》演讲中指出,“亚太地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拥有2,79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和34亿总人口,占据了意法半导体37%的区域客户,这意味着亚洲市场正在快速发展。”


ST执行副总裁兼亚太区销售及市场部主管Jerome Roux

作为全球通用MCU领导者,2017年ST通用微控制器收入增长在30%左右,约占19%的全球市场份额。目前,ST主要关注两大应用领域:一是物联网,包括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工业(如智能机器和机器人)等;二是智能驾驶,例如汽车自主驾驶等。2018年,ST将致力于打造物联网核心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包括微控制器等,广泛面向运算处理、数据安全等IOT应用关键技术,而这也是此次峰会备受关注的话题。


据 iSuppli调查报告显示,意法半导体是2017年中国排名第二的标准微控制器厂商,拥有市场上最广的Cortex ® -M微控制器产品线,800余款 STM32产品,在中国有60多个/亚太区有120多个MCU支持团队,以及24个销售代表处。自2007年至今,ST MCU在中国实现了27%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已经成为值得信赖的开发者优选微控制器,能够全方位满足于消费电子、物联网、穿戴技术、工业制造和电源控制领域。

“ST MCU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在物联网、消费电子和工业制造领域的强大本土设计实力。”Jerome Roux表示,“2018年ST MCU中国战略将围绕‘服务客户、IOT应用开发、发展生态系统、共赢合作伙伴’四大支柱来引领未来创新,继续加强产能投入,以解决供给问题,并不断改进产品性能,从而更好地支持中国市场。预计到2020年,ST在中国的MCU市场份额将超过20%。”

2018 STM32五大新产品征战物联网、人工智能市场

“ST正以每秒32颗的STM32出货量交付给全球的客户,这相当于每年10亿颗的出货量。”ST微控制器事业部市场总监Daniel Colonna在《STM32产品规划与市场策略》演讲中讲到,“在ST不断开拓产品创新的过程中,STM32问世11年(2007-2018),已经量产11个系列。而今年,ST也将继续推出五大新产品,其中STM32家族的第12个系列——STM32WB已经在开发中!”

ST微控制器事业部市场总监Daniel Colonna

为应对日益复杂的物联网协议及行业标准,STM32WB应运而生。作为STM32系列最重要的无线产品之一,STM32WB的“W”代表无线,“B”代表蓝牙。它融合了STM32的生态系统和架构,以及开放射频,拥有2个CPU、2个调制解调器和射频收发器,能够覆盖更多的应用领域,特别是无线应用。STM32WB的双核(CM0+ 内核负责协议栈)保留了Arm® Cortex®-M4部分,其复制了L4系列的架构,这意味着用过L4产品的开发商可以轻松使用STM32WB产品。而且STM32WB的部分产品样片已经在今年2月份面世,预计到年底就能实现大规模上市。


今年,ST还将继续推出一款最小的STM32L4全新产品。它承袭了同系列产品的超低功耗优势,片上闪存容量下探至64KB,且配备了两个12位ADC,已通过业界标准的EEMBC基准测试,尤适于传感、测量应用如智能插座,能够有效保护家电产品并节约功耗。ST还会对去年推出的SMT32 H7进行升级,新产品将基于双核(Arm® Cortex®-M7 @ 480 MHz + Arm® Cortex®-M4 @ 240 MHz),可用于更为复杂的应用。此外,一直以来占据了ST 30%业务份额的入门级STM32产品:STM32 F0也将迎来新一代产品,带来更快的运行速度、更大的存储量、更低的功耗、更好的片上ADC和模拟功能。

“顺应嵌入式行业潮流,ST将会在STM32新产品中尝试融合RTOS和Linux两大系统。同时,在数据安全方面,ST支持TrustZone的全新系列产品也即将上市,通过采用STM32架构和Arm® Cortex-M33® 内核实现了更高的安全性。而且ST还开发出STM32物联网安全工具箱,能够在STM32上实现可扩展的嵌入式安全功能;以及通过认证的STM32软件开发工具——符合IOS智能家居标准的Apple Homekit BLE,这套工具将于2018年中期率先支持STM32L476 (512 kB+闪存)和 STM32F413平台,之后支持STM32WB系列。”Daniel Colonna强调,“ST还将致力于为广大工程师带来更简单的AI开发工具,允许在STM32上运行优化后的神经网络生成的代码,加速开发图像分类、语音激活文字等应用。”


关注IOT应用安全,STM32生态系统助推中国物联网成长

据IC insights 2018数据显示,未来五年物联网新入网设备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4.8%,并将推动物联网MCU以17%年均复合增长率发展,与此同时,工业物联网传感器销量也会进入上升通道,特别是环境和惯性传感器。而ST作为全球重要的MCU和传感器供应商,将联合更多强大的合作伙伴如阿里巴巴,一起推动中国物联网行业高速发展。


“在IOT应用的数据处理环节,未来的STM32系列MCU产品将朝着“更高性能、更强大的通讯功能、更安全”三大方向演进。ST还将在无线连接方面提供丰富的传感器产品组合,覆盖运动/温度/湿度/压力/飞行时间传感器以及MEMS麦克风,并带来从芯片到模块的整体无线解决方案。在物联网安全上,ST可以提供端对端解决方案,包括M2M嵌入式SIM、通用MCU嵌入安全加密功能和验证安全单元,用于确保网络安全和可信赖系统。”ST中国微控制器事业部市场及应用总监曹锦东在《STM32生态系统助推中国物联网成长》演讲中谈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生态系统是决胜未来的关键,ST将携手全球IOT行业的主要推动者,共创世界美好未来!”


ST中国微控制器事业部市场及应用总监曹锦东

随后,ST中国微控制器事业部技术市场经理Stephane Rainsard通过分析应用实例包括监控系统、人机交互系统、可穿戴设备,再次深入探讨“STM32生态系统和物联网”的话题。

Stephane Rainsard指出,在用户界面应用中,可穿戴设备和小型智能家电往往采用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小型高分辨率的显示器,为用户提供智能手机般的用户界面设计及流畅的操作体验。而在工业应用(HMI)中,则经常使用中大屏显示器,且须搭载工业级控制器,兼具显示和应用两种功能。由此可见,目前市场上需要高性价比,且能高效支持各种尺寸显示器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应用对用户界面的要求。


一直以来,安全性能在IOT应用中都备受用户关注。“在去年的STM32峰会上,我曾分析过系统面临的“威胁”,包括恶意软件、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恶意假冒设备等。众所周知,每个系统都需要针对性的安全分析,然而,不同的系统往往面临共同的威胁,这意味着应对措施具有共通性。”Stephane Rainsard强调,“若想让系统避免受到“威胁”,则需要从固件验证入手,在固件的生产,开发以及现场更新过程中都得验证其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而ST可以提供全新的安全验证相关解决方案包括STM32软件库及算法,用于安全固件安装,安全启动和安全固件升级等。”


ST中国微控制器事业部技术市场经理Stephane Rainsard

正如物联网离不开“安全、网络连接、云服务、用户界面和传感器”五大组成部分,针对用户应用需求问题,ST会把行业最佳实践与创新方案整合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通过整合硬件产品、软件、工具以及合作伙伴的方案,让用户的创意成为现实。
相关资讯
华虹半导体2025年Q1业绩解析:逆势增长背后的挑战与破局之路

2025年第一季度,华虹半导体(港股代码:01347)实现销售收入5.409亿美元,同比增长17.6%,环比微增0.3%,符合市场预期。这一增长得益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及汽车电子领域需求的复苏,以及公司产能利用率的持续满载(102.7%)。然而,盈利能力显著下滑,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仅为380万美元,同比锐减88.05%,环比虽扭亏为盈,但仍处于低位。毛利率为9.2%,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但环比下降2.2个百分点,反映出成本压力与市场竞争的加剧。

边缘计算新引擎:瑞芯微RV1126B四大核心技术深度解析

2025年5月8日,瑞芯微电子正式宣布新一代AI视觉芯片RV1126B通过量产测试并开启批量供货。作为瑞芯微在边缘计算领域的重要布局,RV1126B凭借3T算力、定制化AI-ISP架构及硬件级安全体系,重新定义了AI视觉芯片的性能边界,推动智能终端从“感知”向“认知”跃迁。

半导体IP巨头Arm:季度营收破12亿,AI生态布局能否撑起估值泡沫?

2025财年第四季度,Arm营收同比增长34%至12.4亿美元,首次突破单季10亿美元大关,超出分析师预期。调整后净利润达5.84亿美元,同比增长55%,主要得益于Armv9架构芯片在智能手机和数据中心的渗透率提升,以及计算子系统(CSS)的强劲需求。全年营收首次突破40亿美元,其中专利费收入21.68亿美元,授权收入18.39亿美元,均刷新历史纪录。

Arrow Lake的突破:混合架构与先进封装的协同进化

2024年10月,英特尔正式发布Arrow Lake架构的酷睿Ultra 200系列处理器,标志着其在桌面计算领域迈入模块化设计的新阶段。作为首款全面采用Chiplet(芯粒)技术的桌面处理器,Arrow Lake不仅通过多工艺融合实现了性能与能效的优化,更以创新的混合核心布局和缓存架构重新定义了处理器的设计范式。本文将深入解析Arrow Lake的技术突破、性能表现及其对行业的影响。

暗光性能提升29%:深度解析思特威新一代AI眼镜视觉方案

2025年5月8日,思特威(股票代码:688213)正式发布专为AI眼镜设计的120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SC1200IOT。该产品基于SmartClarity®-3技术平台,集成SFCPixel®专利技术,以小型化封装、低功耗设计及卓越暗光性能,推动AI眼镜在轻量化与影像能力上的双重突破。公司发言人表示:"AI眼镜的快速迭代正倒逼传感器技术升级,需在尺寸、功耗与画质间实现平衡,这正是SC1200IOT的核心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