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学习了cebus的标准模型,我们都了解了标准模型的相关知识,下面我们就结合标准模型来了解一下
标准消费总线,那么我们不多说了,直接进入主题吧!
标准消费
cebus标准消费总线
消费总线(CEBus)起源于1984年美国电气工业协会的消费电器小组制定的家电互联的规范,1992年,它被正式发布命名为CEBus规范(EIA600)。消费总线出现后,迅速得到IBM、HONEYWELL、MICROSOFT、INTEL-LON、DEMOSYS、LUCENT、PHILIPS、SIEMEMTS等国际著名公司的支持,在智能住宅和住宅自动化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消费电子总线网络拓扑结构可以是总线型、星型、树型或混合型。总线中的每个节点的地位是平等的,不需要一个主控设备。对于多节点竞争访问网络资源的解决方法是采用冲突检测和冲突解决,网络中各节点的控制关系通过绑定来实现,从而使整个家庭中的电器系统能成为一个智能的整体。
参照ISO的网络协议建议书,消费电子总线可划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CEBus在应用层定义了一种面向对象的、严格的设备描述语言CAL(Common Application Language),简称公共应用语言,其内容涵盖了家庭中可能拥有的家电。公共应用语言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方法,把任意一个家电设备按照功能分解成几个预定义的对象模型。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中,一个对象由数据和操作这些数据的函数组成。在消费总线中,这些对象也由数据(称为实例变量)和操作(称为方法)组成,不同的设备可以采用相同的对象,用相同的方法操作,但是控制结果随设备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意义。
CEBus以其简便的协议、日臻完善的技术正日益成为消费电子设备互操作的企业标准,CEBus通讯的低层功能已实现了芯片化,所以接入设备比较便宜。目前,市场上此类芯片有LM1893、ST7536、SSC-P485、CEWay-Ⅲ等。随着载波通讯技术的进一步成熟,CEBus将在仪器仪表、家庭自动化、智能楼宇建设、智能小区建设以及工业厂区建设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但由于CEBus接口技术比较复杂,价钱非常昂贵,因此CEBus在中国的应用也不多见。
标准消费总线
标准模型扩展
首个与标准模型不相乎的实验结果在1998年出现:日本超级神冈中微子探测器发表有关中微子振荡的结果,显示中微子拥有非零质量。标准模型的简单修正(引如非零质量的中微子)可以解释这个实验结果。这个新的模型仍叫做标准模型。
大统一理论是标准模型的一个扩展。它假设SU⑶、SU⑵及U⑴群其实是一个更大的对称群的成员。只有在高能状态(比现时实验能达到的能量还要高)这个对称性才能保存;在低能状态,它自发破缺到SU⑶×SU⑵×U⑴。第一个大统一理论(SU⑸大统一)是由Georgi及Glashow于 1974年提出的。其它流行的还有SO⑽和E⑹大统一模型。
解决自然性问题的主要方案包括technicolor模型,超对称模型,额外空间维度等等。超弦模型则是描写包括引力在内所有基本现象的终级理论的最主要代表。
许多标准模型的扩展都预言了质子衰变。这一现象至今没有为实验所证实。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家居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是现代网络技术研究的重点之一,而利用总线技术来实现智能家居又是智能家居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标准消费总线,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