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螺杆压缩机
螺杆式压缩机分为单螺杆压缩机及双螺杆压缩机引,双螺杆压缩机最早由德国人H.Krigar在1878年提出,直到1934年瑞典皇家理工学院A.Lysholm才奠定了螺杆式压缩机SRM技术,并开始在工业上应用,取得了迅速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就有喷油螺杆式压缩机应用在制冷装置上,由于其结构简单,易损件少,能在大的压力差或压力比的工况下,排气温度低,对制冷剂中含有大量的润滑油不敏感,有良好的输气量调节性,很快占据了大容量往复式压缩机的使用范围,而且不断地向中等容量范围延伸,广泛应用在冷冻、冷藏。
.jpg)
图一:螺杆压缩机
螺杆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吸气过程:螺杆式的进气侧吸气口,必须设计得使压缩室可以充分吸气,而螺杆式空压机并无进气与排气阀组,进气只靠一调节阀的开启、关闭调节,当转子转动时,主副转子的齿沟空间在转至进气端壁开口时,其空间最大,此时转子的齿沟空间与进气口之自由空气相通,因在排气时齿沟之空气被全数排出,排气结束时,齿沟乃处于真空状态,当转到进气口时,外界空气即被吸入,沿轴向流入主副转子的齿沟内。螺杆式空压机维修提醒当空气充满整个齿沟时,转子之进气侧端面转离了机壳之进气口,在齿沟间的空气即被封闭。
封闭及输送过程:主副两转子在吸气结束时,其主副转子齿峰会与机壳闭封,此时空气在齿沟内闭封不再外流,即[封闭过程]。两转子继续转动,其齿峰与齿沟在吸气端吻合,吻合面逐渐向排气端移动。螺杆式空压机维修过程三。
压缩及喷油过程:在输送过程中,啮合面逐渐向排气端移动,亦即啮合面与排气口间的齿沟间渐渐减小,齿沟内之气体逐渐被压缩,压力提高,此即[压缩过程]。而压缩同时润滑油亦因压力差的作用而喷入压缩室内与室气混合。
排气过程:当螺杆空压机维修中转子的啮合端面转到与机壳排气相通时,(此时压缩气体之压力最高)被压缩之气体开始排出,直至齿峰与齿沟的啮合面移至排气端面,此时两转子啮合面与机壳排气口这齿沟空间为零,即完成(排气过程),在此同时转子啮合面与机壳进气口之间的齿沟长度又达到最长,其吸气过程又在进行。
螺杆机的结构与分类
螺杆压缩机由一对平行、互相啮合的阴、阳螺杆构成,是回转压缩机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分单螺杆和双螺杆两种,通常说的螺杆压缩机指的是双螺杆压缩机。
.jpg)
图二:螺杆机的结构
螺杆压缩机又可有干式和湿式两种,所谓干式即工作腔中不喷液,压缩气体不会被污染,湿式是指工作腔中喷入润滑油或其它液体借以冷却被压缩气体,改善密封,并可润滑阴、阳转子和轴承,实现自身传动,再通过高精度的过滤器将压缩空气中的油或其它液体杂质除去以得到较高品质的压缩气体。干式一般用于对气体质量要求极高的场合且气量要求不大,干式螺杆结构复杂,难维护,噪音高,造价高;湿式应用最为广泛,结构简单,易于维护,稳定可靠,在空气动力工程中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