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2-3 阅读量:675 来源: 智东西 发布人: Jane
12月2日消息,据外媒报道,英特尔Tiger Lake处理器架构将对缓存结构进行调整,L2高速缓存增加400%,达到5MB;L3高速缓存大小增加50%,达到12MB;L1指令缓存(Instruction cache)的大小提高到48KB。
Tiger Lake为英特尔第二代10nm处理器,于今年5月推出,预计将主要用于移动端。根据目前英特尔产能情况,Tiger Lake距离完全投产还有一段时间。以下是对Wccftech报道的原文编译。
一、Tiger Lake 优化缓存结构提高移动端CPU效率
英特尔早在发布Skylake架构时就在HEDT系列中重新平衡(rebalance)了CPU的缓存结构。根据Geekbench的说法,即将到来的10nm Tiger Lake移动端CPU可能也会进行类似的缓存重新平衡。
假设英特尔在发布HEDT Skylake-X CPU之前采取了类似的措施,那么英特尔可能会在Tiger Lake上延续这种做法。在处理Skylake-X时,英特尔减少了L3缓存的数量,而增加了低延迟的L2缓存。
不过对于Tiger Lake-Y,英特尔可能会在L1、L2、L3的每个缓存中都进行改进。以前,移动端和桌面端CPU共享相同的缓存结构,但是通过重新设计缓存,英特尔可以提高移动端CPU的效率。
▲2019-2020英特尔CPU路线图
根据Geekbench报告,目前所讨论的系统正在运行的CPU为Tiger-Y-Y ,具有四个内核和八个线程。该CPU的缓存有明显调整,每个内核具有1.25MB的大型L2缓存,从而使L2缓存总数达到了5MB。L2高速缓存的数量比之前提高了400%。随着L2高速缓存的显着增加,L3高速缓存大小增加50%,达到12MB。
英特尔将L1指令缓存的大小提高到48KB,L1数据缓存(Data cache)保持在32KB。测试的CPU样本可以克服现有Skylake-X CPU所需的权衡(trade-off);L2高速缓存的增加并不以L3高速缓存的减少为代价,因此整体性能得以提高。
Tiger Lake有望做出的其他改进包括引入PCIe 4.0(该功能目前仅适用于AMD的X570和TRX40平台)以及拥有多达96个EU的Xe核显。
二、Tiger Lake全面投产还有距离
预计Tiger Lake CPU系列将在2020年至2021年的某个时间投放市场,不过10nm制程在全面生产(full-scale production)之前着实还有一段路要走,并不轻松。
Tiger Lake将成为Intel第一代10nm Ice Lake的继任者,并将作为英特尔第三代10nm处理器(10nm++)过程架构优化模型(Process-Architecture-Optimization model)中的一个优化过度版本。
结语:英特尔发力移动端CPU架构寻找突破
CPU的缓存,尤其是L1、L2缓存,它的大小及速率都会影响CPU与其他硬件之间的数据传输。此次英特尔显著改善L2缓存,将会对明年到来的Tiger Lake架构处理器性能有一定提升。
在消费级PC市场,英特尔受到AMD空前的压力,从入门级到HEDT平台,性能上被全线碾压,只能通过降价提高性价比,增加竞争力。而一直制霸的数据中心处理器领域也遭到新入场者的频频挑战。
对于英特尔来说,移动端处理器是发力的另一个方向,但也要做好充分准备,因为这条赛道上更有如苹果、高通、华为、联发科等劲敌在等候,英特尔的前路依旧艰难。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系统架构及工程实现角度,全解剖析新能源汽车的大三电和小三电系统
CAN总线技术通过单一总线替代复杂布线系统,极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
数据采集的精度和可靠性,直接决定了整个BMS系统性能的天花板
英伟达投资50亿入股英特尔股票
在高速通信、精准导航与精密测量等尖端领域,电子系统的时序架构对时钟信号稳定性的要求已近乎苛刻——其精度如同机械钟表的游丝摆轮,微小偏差便可能引发整个系统的时序紊乱,导致数据传输错误、定位偏移或测量失准。环境温度的波动一直是普通晶振频率稳定性的最大挑战,而温补晶振(Temperature Compensated Crystal Oscillator,简称TCXO)作为高精度时钟基准的核心器件,正是为解决这一核心问题而生。它凭借内置的“感知-计算-补偿”机制,在宽温环境下实现对频率的精准锁定,将温度变化引发的漂移压制在极低水平,成为高端电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时序锚点”。要真正理解并选型这一精密器件,就必须深入剖析其决定性能优劣的几个重要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