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2-13 阅读量:798 来源: 智东西 发布人: Jane
12月12日消息,据路透社报道,日前激光雷达初创公司Aeva表示,该公司已将激光雷达传感器的主要部件集成到了一块单一芯片上,该芯片的大小与二十五美分硬币相当。
▲Aeva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激光雷达芯片(图源:路透社)
Aeva相信该公司最终可以生产出具备300米探测能力,同时价格低于500美元(约合人民币3519元)的激光雷达传感器。
按照计划,一款尺寸相对更小的、可量产的Aeva传感器将于2022年发布。
另外据路透社消息,Aeva称该公司日前还获得了来自大众汽车公司(Volkswagen AG)的大股东保时捷汽车控股有限公司(Porsche Automobil Holding SE)的投资。
这是Aeva与大众汽车公司的又一次合作,今年4月Aeva宣布已经与奥迪旗下自动驾驶部门AID(Autonomous Intelligent Driving,AID目前已与福特的自动驾驶子公司Argo.AI合并)达成战略合作。
一、 Aeva打造小尺寸激光雷达芯片 大众选择加深合作
据路透社报道,日前激光雷达初创公司Aeva表示,已经将其适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激光雷达传感器中的主要部件集成到了一块芯片上面。
该芯片大小和二十五美元的硬币相当,能够在目前制造数据中心网络芯片的同一家工厂中生产。
Aeva预计此举将大幅度降低传感器的成本价格,一直以来传感器价格昂贵被普遍认为是造成自动驾驶汽车难以商用的主要因素之一。
▲Aeva为自动驾驶汽车打造的“Aeries”激光雷达传感器(图源:路透社)
与此同时,这家由前苹果公司工程师Soroush Salehian和Mina Rezk创立的公司日前还获得了来自大众汽车公司(Volkswagen AG)的大股东保时捷汽车控股有限公司(Porsche Automobil Holding SE)的投资,不过Aeva并未透露关于此次投资规模的详细信息。
很显然,Aeva与大众汽车公司的合作正在加深。
今年4月份的时候,Aeva就宣布和奥迪旗下自动驾驶部门AID(Autonomous Intelligent Driving,AID目前已与福特的自动驾驶子公司Argo.AI合并)达成了合作,据称奥迪将为正在德国慕尼黑的道路上行驶的“e-tron”测试车队配备由Aeva生产的激光雷达。
据大众汽车(Volkswagen)自动驾驶高级副总裁兼子公司Volkswagen Autonomy首席执行官Alex Hitzinger介绍,不断下降的成本和缩小的传感器尺寸吸引了大众汽车的注意,也是促使其与Aeva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的原因。
根据路透社的消息,Aeva相信它能够生产出探测距离300米,同时价格低于500美元(约合人民币3519元)的传感器,该公司的目标是到2022年推出一款尺寸相对更小的量产版激光雷达传感器。
目前,汽车级激光雷达系统可能需要花费数万美元。根据福布斯高级撰稿人Liane Yvkoff在今年8月份的一篇文章中的介绍,目前同样能实现300米探测距离的Velodyne顶级配置产品,单台售价已高达7.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2万元)。
现在,大众汽车正考虑在电动微型巴士ID.BUZZ上使用Aeva的激光雷达传感器,按照计划,ID.BUZZ将于2022年或2023年推出。
▲Aeva的激光雷达传感器(图源:路透社)
二、Aeva激光雷达可依靠连续波探测物体速度
据路透社报道,除了能针对汽车的周边世界生成3D地图,Aeva的激光雷达传感器也能探测周边物体的速度,从而帮助自动驾驶汽车判断数百米之外的物体究竟是树木还是行人。
Aeva采用了一种和其他公司不同的激光雷达技术,后者主要依靠发射强大的激光脉冲波来完成时间以及距离的计算。
通俗来讲,这些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每秒钟发射100万束或更多的离散光束,冲击目标物体,然后根据这些光束反射回来的时间来计算距离。之后,系统会把这些数值编译成点云数据,并以点云图的形式进行呈现。
不过,这种做法很难实现对移动物体的探测。
▲Aeva的激光雷达传感器(图源:路透社)
Aeva的技术与此不同,据了解Aeva的激光雷达以发射连续波,而非脉冲波(即离散光束)的方式进行物体探测,并由此可以测量返回光子的频率。
类似于多普勒效应,在光线照射到一个物体后,当物体靠近传感器时该物体被探测到的频率便会增加一些;相反如果物体开始远离传感器,其频率便会减少。
得益于此,Aeva不仅可以绘制出周边事物的3D地图,还能够追踪正在移动的物体。
结语:激光雷达市场竞争加剧 价格依旧是行业痛点
一边是激光雷达的市场规模在快速扩张,另一边是随着更多的玩家涌入,激光雷达行业正变得越来越拥挤。
日前,Veloyne就决定将不再直接面向中国市场进行产品销售。
全球第一的激光雷达厂商在华受挫并非是由于产品技术出现问题,造成这一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市场竞争正在加剧,目前国内激光雷达市场上已经汇聚了速腾聚创、禾赛等一众初创公司。
除此之外,对于Veloyne来说更重要的一点是:价格“硬伤”。例如Veloyne的64线激光雷达最高售价曾达到80万一台,16线雷达售价也在5万左右,而相比之下速腾的16线产品据称售价只需要3万左右。
一直以来,价格昂贵都是激光雷达实现量产商用的绊脚石,属于整个行业的痛点,因此一旦有低于500美元的激光雷达面世,那么整个激光雷达行业都将受到震荡。
实际上在Aeva之前,已有激光雷达公司对500美元发起挑战。据FutureCar报道,Luminar Technologies曾推出过一款500美元((约合人民币3519元)的低配版激光雷达,该版本可以支持L2级自动驾驶系统。
未来,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如今昂贵的激光雷达成本也将进一步降低,激光雷达量产商用的一天或许并没有想象中遥远。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AI智能眼镜市场迎来戏剧性增长。行业数据显示,该季度全球总销量突破60万台,较2024年同期飙升216%。然而,表面繁荣下隐藏着市场高度集中的结构性失衡——仅Ray-Ban Meta单品牌就贡献了52.8万台的销量,占据全球市场88%的绝对份额。这一现象折射出中国市场的深层困境:尽管雷鸟V3、小米AI眼镜等本土产品已实现稳定供应,但“发布会热度高涨,终端销售遇冷”的尴尬局面仍在持续,产业整体仍处于发展阵痛期。
华尔街对人工智能(AI)的空前乐观情绪持续升温,将芯片巨头英伟达推至聚光灯下。该公司市值于盘中交易中一度触及惊人的3.92万亿美元,超越苹果公司在2023年12月创下的3.915万亿美元收盘市值纪录,距离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的王座仅一步之遥。
国际权威调研机构Omdia于7月3日发布最新预测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电视出货量预计达2.087亿台,与2024年同期基本持平,同比微降0.1%。在全球消费电子需求疲软的背景下,北美与中国市场逆势突破,成为驱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全球半导体巨头三星电子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泰勒市(Taylor, Texas)投资建设的先进芯片制造工厂,其原定于2024年的投产计划现已推迟至2026年。据行业知情人士透露,建设进度调整的主要动因在于当前难以锁定足够的客户订单以及需要适应市场对更尖端制程工艺的需求变化。这一变动引起了外界对半导体市场复苏节奏和大型投资项目落地挑战的关注。
多方供应链信息及行业分析师报告显示,苹果公司(Apple Inc.)针对首款可折叠iPhone的开发工作已进入实质性的原型机(Prototype)阶段。据悉,该项目于今年6月已正式迈入P1(Prototype 1)原型开发阶段。按照苹果既定的产品开发流程,后续还将经历P2和P3阶段,整个Prototype开发流程预计持续约6个月。在此期间,供应链伙伴将进行小批量试产,并由富士康(鸿海精密)及和硕等主力组装厂进行组装整合,核心目标是验证初期生产可行性与关键组件的良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