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海思自研OLED驱动芯片已流片:最高28nm、可完全去美化

发布时间:2020-12-1 阅读量:684 来源: 快科技 发布人: coo

在面板领域,中国公司已经占据了LCD市场半壁江山,OLED面板也在快速追赶三星、LG等公司。不过在驱动IC上,国内占有率不足1%,好在华为也入局研发OLED驱动芯片,已经完成流片。


驱动IC芯片相当于面板的主控,可以控制面板的显示、画质、节能等关键指标,不论手机还是大屏电视中,驱动芯片也是核心技术之一。


此前三星、LG等公司断供华为面板,原因也跟驱动IC有关,美国并不掌握面板核心技术,但驱动IC使用了ARM架构,有美国的技术限制在内。


在OLED驱动芯片市场上,韩国公司几乎垄断了全球份额,前三大公司都是韩国的,三星一家就占据75%的份额(毕竟三星是最大的OLED公司),Magnachip占了20%,而国内厂商占的份额不过1%。


面对这样的情况,国内有多家驱动IC企业已经加强了自研,而华为海思也加入了战场,早前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签发《关于终端芯片业务部成立显示驱动产品领域的通知》,正式自研显示驱动产品。


对华为来说,驱动IC产品并不难,华为的显示驱动芯片据悉已经完成流片,今年就会量产,有望用于华为自家的手机及大屏产品中。


此外,显示驱动IC的主流工艺还是65nm、40nm,最高的也不过28nm工艺,这些工艺国内代工厂都已经量产,证券公司分析称华为在这种芯片上完全可以做到去美化,摆脱对国外芯片的依赖。


相关资讯
高可靠+低功耗:虹扬SOT23封装ESD二极管领跑车规级防护市场

随着汽车电子化、智能化加速,车载系统对ESD(静电放电)防护的要求日益严苛。虹扬电子推出的车规级ESD保护二极管AH05C325V0L,采用SOT23封装,符合AEC-Q101标准,专为CAN总线、车身控制单元(BCU)及电子控制单元(ECU)等场景设计。其核心特性包括80W浪涌吸收能力、5V反向工作电压、单向电流设计,以及低漏电流和高抗静电能力(±30kV接触放电),为敏感电子元件提供高效防护。

消费电子补贴效应凸显,中小尺寸驱动IC需求三连增

全球显示面板核心元器件市场呈现企稳态势。根据TrendForce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面板驱动IC产品均价环比下降幅度收窄至1%-3%区间,第二季度虽仍存在价格下行压力,但降幅预计将控制在2个百分点以内。这标志着自2020年疫情引发的剧烈市场波动后,驱动IC价格曲线首次出现明显筑底信号。

成本直降40%!易飞扬硅光模块如何重构DCI市场格局?

在全球5G网络部署与边缘计算需求井喷的背景下,易飞扬创新推出基于O波段的100G QSFP28 DWDM光模块,直击城域网络升级痛点。该产品通过零色散传输架构与硅光集成技术,突破传统C波段方案在中短距场景下的性能瓶颈,以低于3.5W的功耗实现30km无补偿传输,同时兼容开放光网络架构。据行业测算,其部署成本较同类方案降低40%,为5G前传、分布式AI算力互联及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提供了高性价比选择,或将成为运营商边缘网络改造的关键技术引擎。

充电效率94.8% vs 国际竞品:国产IC技术路线图全解析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欧盟新电池法规(EU 2023/1542)的驱动下,旭化成微电子(AKM)于2025年2月正式量产AP4413系列充电控制IC,以52nA超低功耗、94.8%充电效率及多电压适配等核心技术,重新定义小型设备供电逻辑。该产品通过电容器预充电机制破解完全放电恢复难题,并凭借动态电压调节算法兼容光能、振动等微瓦级能源输入,显著优于TI、ADI等国际竞品。面对国产替代窗口期,AP4413依托BCD工艺与专利壁垒抢占先机,有望在智能家居、工业传感等千亿级市场替代传统一次性电池方案,成为环保供电赛道的标杆级解决方案。

新能源汽车与工业4.0双重驱动:全球电子分销巨头技术布局揭秘

作为全球电子元器件分销领域的领军者,贸泽电子始终以"技术赋能创新"为核心战略,通过构建覆盖1200余家原厂的供应链网络,为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智慧农业等前沿领域提供关键技术支持。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新增物料突破8,000项,其中多项产品体现了行业技术演进的三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