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8 阅读量:706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Majeed Ahmad
当时,模拟半导体行业的收购行为风靡一时。模拟设计在跨越了20世纪最后三十年的黄金时代后,21世纪成为模拟设计创新整合并购的新时代。尽管每起收购都别具一格,但纵观全局,无外乎数字玩家想要增强其模拟专业知识,或者模拟公司在追求扩展产品组合。
本文盘点的是21世纪前20年发生的十大模拟行业收购概要,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宣布的两起收购(ADI收购美信、瑞萨收购Dialog)并不在列表内,由于监管批准的问题,目前这两起收购并未完成。
1.Burr-Brown:2000年被TI收购
德州仪器(TI)在DSP产品处于巅峰时期时,斥巨资76亿美元收购总部位于亚利桑那州图森的伯尔-布朗,表明其对高性能模拟产品的重视程度。时任TI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汤姆·恩吉布斯(Tom Engibous)说:“我们对模拟产品的重视程度与DSP一样。”
此前的1999年,TI还收购了Unnitde和Power Trend,以获得电源管理芯片。伯尔-布朗的收购补充了TI的数据转换器和放大器组合,并使TI在模拟业务排名位居第二。
2. 达拉斯半导体:2001年被美信收购
达拉斯半导体公司董事会在其首席执行官Vin Prothro因心脏病意外去世后不久,便联系美信探讨其被收购的可能。几年前,达拉斯曾宣布开发一种无需外部基准即可提供高精度的振荡器芯片。
达拉斯半导体公司成立于1984年,专注于面向通信、电池管理、控制和监控应用领域的数字和混合信号IC产品。最终,美信以25亿美元收购了达拉斯。
3.美国国家半导体:2011年被TI收购
下一个重要的模拟资产收购行为发生于大约十年后的2011年,即德州仪器以6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国家半导体(National Semiconductor)。权威人士称这次收购完全出乎意料,部分原因是两家公司的模拟产品之间存在重叠。现在看来,德州仪器希望快速发展的渴望驱动了那次收购。
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成立于1959年,该公司在多种半导体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包括现代运算放大器和低压差分信号(LVDS)。半导体行业两大领导者的合并,最终促成了德州仪器成为模拟芯片巨头。美国国家半导体在制造业务的发展空间也为这次收购带来了额外的价值,德州仪器通过此次并购获得了业内第一家300毫米模拟芯片晶圆厂。
4. 美国国际整流器:2015年被英飞凌收购
英飞凌以大约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电源管理专家美国国际整流器公司(International Rectifier,IR),以扩展其美国和亚洲的电源市场,并在一定程度上获取了氮化镓(GaN)半导体方面的系统知识。IR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埃尔塞贡多,其在IGBT、MOSFET和电源管理IC方面拥有强大的产品组合。
此项交易在当时颇让人意外,因为英飞凌本身已经拥有强大的功率半导体产品系列。现在看来,它暗示了功率电子器件在活跃电动汽车商业化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颇有远见的汽车芯片供应商英飞凌已在重新定位其在电动汽车和GaN半导体技术领域的地位。
5. 麦克雷尔:2015年被微芯片收购
成立于1978年的麦克雷尔(Micrel)公司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由其联合创始人Ray Zinn经营。麦克雷尔的产品涵盖MEMS、时钟、以太网交换机和物理层收发器。此次交易金额不到10亿美元,麦克雷尔被并入微芯科技的业务当中,可以帮助微芯将模拟外设集成到微芯广泛的微控制器产品组合中。
在此之前,麦克雷尔也经历了一波并购狂潮。它先是于2012年收购了晶体振荡器芯片制造商PhaseLink,然后在2013年收购了硅定时解决方案提供商Discera。但最终,麦克雷尔因债台高筑,被激进投资人强迫寻找买家收购。
6. 飞兆半导体:2016年被安森美收购
安森美半导体(ONSM)于1995年从摩托罗拉半导体产品部门中剥离出来,专注于分立式、标准模拟和标准逻辑设备开发。该公司以2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功率半导体市场的领导者飞兆半导体公司(FS)。值得注意的是,安森美半导体专注于低压IC的开发,而飞兆半导体则主要致力于中高压器件设计。
飞兆半导体公司成立于1957年,是硅谷的先驱者,在经历许多风雨过后成长为功率半导体专家。其中包括1987年被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NS)收购,十年后又再次分拆为独立公司。飞兆半导体于1961年生产出第一批IC,并拥有众多的半导体创新产品。很多知名的行业领导者都来自飞兆,包括英特尔联合创始人Robert Noyce和Gordon Moore。
7. Intersil:2017年被瑞萨电子收购
Intersil最初是由联合创始人之一Jean Hoerni于1967年创立的,后来在1981年被通用电气(GE)收购。1988年,哈里斯(Harris)收购通用电气的半导体业务,并于1999年将它又剥离出来成为Intersil。Hoerni也是飞兆半导体的联合创始人以及平面工艺的发明者。
瑞萨电子(Renesas)本身是日立、三菱电机和NEC的半导体部门于2003年合并而成的。它以3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Intersil,试图利用Intersil的电源管理和精密的模拟芯片来补充其MCU和处理器产品,并创建更完善的嵌入式系统,用于汽车、工业和物联网(IoT)设计。
8.凌力尔特:2017年被ADI收购
ADI 对凌力尔特(Linear Technology)的收购行为表示令人震惊,这是实力相当两大巨头的合并。其148亿美元的交易额也震惊了业界,因为凌力尔特在工程技术方面颇具声望,在高性能模拟电路创新上也处于领先地位。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ADI在数据转换器方面处于市场领先地位,而凌力尔特专注于电源管理领域也形成了强大的协同作用,但收购最终却归结为两个模拟设计公司业务合并带来的运营成本的节省。凌力尔特在高性能模拟电路方面的优势是这一巨额交易带来的另一个好处。现在看来,是次并购也缔造了一个模拟设计行业的巨头。
9.美高森美:2018年被微芯片收购
微芯片(Microchip)在收购麦克雷尔和Atmel后不久,很快又收购了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Aliso Viejo的美高森美(Microsemi)。其疯狂并购行为让它看起来就像升级换代后的“Microchip 2.0”。在将近100亿美元的模拟和混合信号收购资产当中,碳化硅(SiC)和氮化镓半导体是其中最有价值的技术。在经过近十年的试验之后,这两种技术现已做好了商业化的准备。
Microsemi这家位于加利福尼亚南部的公司值得一提,它成立于1960年,在国防和航空航天以及数据中心市场拥有强大的实力。该公司最近10年间进行了多次收购,收购的公司包括:2010年的Actel,2011年的Zarlink半导体,2015年的Vitesse半导体和2016年的PMC-Sierra。
10. IDT:2019年被瑞萨电子收购
瑞萨电子在吞并Intersil之后并没有收手。这家日本芯片制造商又以6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IDT,进一步增强了其模拟、混合信号产品。IDT专注于无线和传感器设计中的模拟芯片开发,面向汽车、5G和物联网市场。其光学互连、毫米波和无线充电芯片也被认为是对瑞萨电子的高度互补。
IDT成立于1980年,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圣何塞。这比交易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达成,为硅谷中纷纷扰扰的传言画上了句号。有趣的是,在2018年秋季宣布收购之前,IDT已经在与瑞萨电子紧密合作,共同从事汽车、工业物联网和基础设施领域半导体的联合设计业务。
数据来源于:Majeed Ahmad
2025年9月10-12日,SEMI-e深圳国际半导体展将携手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CIOE),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构建覆盖32万平方米的全球半导体产业生态平台。本届展会由集成电路创新联盟与CIOE联合主办,预计吸引超1000家国际头部企业参展,涵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先进封装、核心设备及材料等全产业链环节。展区规划聚焦六大核心领域——IC设计与应用、半导体制造、化合物半导体、先进封装技术、设备与材料、AI算力基础设施,集中展示第三代半导体、Chiplet封装、车规芯片等前沿技术成果,推动半导体与光电、汽车、通信等产业的交叉创新。
全球半导体产业正经历深度结构性调整,龙头企业集体陷入"投产困局"与"亏损漩涡"的双重考验。三星电子美国泰勒工厂设备进口延期、台积电海外基地运营成本失控等标志性事件,暴露出行业面临市场需求周期性下行、地缘政治扰动加剧、技术迭代成本陡增等系统性压力。贝恩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晶圆代工板块平均毛利率下降8.2个百分点,而3nm以下先进制程研发支出激增42%,印证产业步入"高投入、低回报"的战略转型深水区。在此背景下,头部企业通过技术联盟重构、区域产能优化等创新策略,试图在行业洗牌中重塑竞争优势。
在智能汽车高速发展的浪潮下,车载通信网络正面临数据传输速率、信号完整性及国产化替代的多重挑战。近日,南芯科技推出的车规级高速CAN/CAN FD收发器SC25042Q,以5Mbps传输速率、自主振铃抑制技术及全场景兼容性破局而生。该产品通过AEC-Q100认证,对标国际品牌性能,不仅解决了传统CAN总线在复杂拓扑下的信号失真和误码率难题,更依托全国产化供应链实现成本优化,为智能座舱、车身控制及新能源高压系统提供了高可靠通信方案,成为国产车载芯片突围高端市场的关键落子。
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同比增长2.5%,延续了2024年以来的温和复苏趋势。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家补贴政策的刺激:自1月启动的“国补”计划覆盖售价低于6000元人民币的机型,单机最高补贴500元,直接拉动中高端市场消费活力。数据显示,补贴政策实施首月(1月20日-26日)单周销量同比激增65%,显示出政策对换机需求的显著撬动作用。
2025年4月23日,全球汽车产业目光聚焦上海国家会展中心5.2馆。在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主导下,首个聚焦汽车芯片的集成型展示平台"中国芯"展区正式启幕。作为科创板汽车芯片第一股的纳芯微电子(股票代码:688052),携12大产品线矩阵惊艳亮相,现场展出的嵌入式电机驱动SoC NSUC1610更斩获"年度影响力汽车芯片"大奖,标志着国产汽车芯片正式进入系统级创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