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OT 四大核心芯片解读,抓住黄金发展期

发布时间:2021-08-9 阅读量:1569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我爱方案网整理

全球物联网连接数目前正处于复合3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据ABIResearch公司的数据,2019年全球物联网终端连接数量达到49.16亿,预计到2026年物联网终端连接数量将达到237.2亿。


AIoT发展离不开四大核心芯片:SoC、MCU、通信芯片、传感器。SoC是数据运算处理中心,是实现智能化的关键。MCU是数据收集与控制执行的中心,辅助SoC实现智能化。WiFi/蓝牙芯片:数据传输的中心,远程交互的关键。传感器:数据获取的中心,感知外界信号的关键。


1628474880(1)_副本.jpg


SoC芯片(SystemonChip)又称系统级芯片,片上系统。是将系统关键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可以实现完整系统功能的芯片电路。SoC是手机、平板、智能家电等智能化设备的核心芯片。


SoC芯片作为系统级芯片,集成有CPU、GPU、NPU、存储器、基带、ISP、DSP、WIFI、蓝牙等模块。


1628474901(1)_副本.jpg


MCU(MicrocontrollerUnit),又称微控制器或单片机,是把CPU的频率与规格做适当缩减,并将内存(Memory)、计数器(Timer)、USB、A/D转换、UART、PLC、DMA等周边接口,甚至LCD驱动电路都整合在单一芯片上,形成芯片级计算机。从而实现终端控制的功能,具有性能高、功耗低、可编程、灵活度高等优点。MCU一般分为4位、8位、16位、32位和64位。


MCU内部的功能部件主要是CPU、存储器(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I/O端口、串行口、定时器、中断系统、特殊功能寄存器等八大部分,还有一些诸如时钟振荡器、总线控制器和供电电源等辅助功能部件,此外,很多增强型单片机还集成了A/D、D/A、PWM、PCA、WDT等功能部件,以及SPI、I2C、ISP等数据传输接口方式,这些使单片机更具特色、更有市场应用前景。


MCU由Intel率先提出,经过4位、8位、16位、32位乃至64位MCU迭代更新,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场景。目前市场上以8位和32位MCU为主,未来随着产品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32位MCU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而在国内,现阶段8位、32位MCU企业居多,未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将进一步实现MCU的国产替代。


MCU、MPU、SoC均可作为设备的主控,AIoT通常会将SoC、MCU搭配使用。


1628474917(1)_副本.jpg


IoT设备联网的关键在于通信组网技术,包括有LoRa(远距离无线电)、Zigbee(短距离低速)、WiFi、NB-IoT(蜂窝网络)、蓝牙等。主要的通信组网方式是WiFi和蓝牙,2020年WiFi和蓝牙组网技术占比达67.3%,由于流量成本的降低,蜂窝网络组网占比逐年提升,由2017年的3%上升到2020年占8.75%。


Wi-Fi每4-5年左右会出现一次技术变革,变革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带宽。WiFi6的理论带宽达9.6Gbp;AP接入容量是11ac的4倍,支持更多的终端并发接入;终端功耗节约30%以上,满足物联网终端对低功耗的要求。因此,WiFi6将在接下来3年成为WiFi市场的主力技术,可极大提高接入用户的体验。


通信方案主要有两种:单芯集成协议MCU和双芯MCU+通信芯片。单芯方案主要用于智能灯泡、智能插座等比较简单的控制电路;双芯片方案主要用于智能摄像头、智能音响等运算要求高的电路。


双芯结构会增加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安全风险,例如存储在闪存中的网络安全密钥容易受到网络攻击、需要对不同软件开发工具进行更多投入、系统级应用没有技术支持等。物联网发展呈现通信协议+MCU集成趋势。


传感器是物和物之间得以相连的起点,是将接收到的物理感知转化为电信号的基本枢纽。作为物联网上游构件中最为基础的零部件之一,在各类物联场景中存在大量需求。传感器历经三个阶段,结构型传感器(1950-1969),固体传感器(1970-1999),智能传感器(2000-至今)。


传感器作为一种检测装置,接收被测量的信息,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传感器的种类多样,如CIS、RF、雷达、指纹传感器等。


1628474941(1)_副本.jpg


一、MCU


总体来说,MCU行业集中度高,国内厂商市占率较低。全球MCU供应商以国外厂商为主,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全球MCU厂商主要为瑞萨电子(日本)、恩智浦(荷兰)、英飞凌(德国)、微芯科技(美国)、意法半导体等,TOP7头部企业市占率超过80%。


中国MCU奋起直追,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国内MCU芯片厂商在中低端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力。兆易创新、华大半导体、中颖电子、东软载波、北京君正、中国台湾企业新唐科技、极海半导体等市占率稳步上升。


国外厂商IDM模式为主,国内厂商Fabless模式为主:国外大厂如意法半导体、瑞萨电子、德州仪器、微芯、英飞凌采用IDM模式,集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和测试等多个产业链环节于一身;国外个别厂商如恩智浦以及大部分大陆厂商采用Fabless模式,只负责芯片的电路设计与销售;中国台湾企业盛群、松翰、新唐以及大陆厂商士兰微、华大半导体等采用IDM模式。


二、SOC


SoC下游应用广泛,智能手机为最大应用。SoC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IT、通信及汽车。在过去几年,消费电子占最大市场份额,对智能手机、4K电视等电子设备及TWS耳机、手表等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消费电子市场的增长。


三、通信芯片


根据Dell’Oro公司预测,2019年支持Wi-Fi6的芯片出货量占总出货量10%,到2023年将达到90%左右,成为真正的主流产品。乐鑫科技凭借领先行业的产品成为全球WiFiMCU行业龙头。根据华经情报网数据,2018年WiFiMCU市场中,乐鑫科技市占率高达33.59%,处于龙头地位。赛普拉斯和联发科分别以14.85%和13.10%的市占率跟随其后。


四、传感器


传感器是物和物之间得以相连的起点,是将接收到的物理感知转化为电信号的基本枢纽。作为物联网上游构件中最为基础的零部件之一,在各类物联场景中存在大量需求。


结构分布方面,Yole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传感器类型结构中占比较大的是CIS传感器(27%)、MEMS传感器(25%)、RF传感器(15%)和雷达传感器(11%)。应用领域方面,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传感器应用占比前三的领域分别是汽车电子(32.3%)、消费电子(17.7%)和工业制造(15.6%)。

相关资讯
无源晶振YSX321SL应用于高精度HUD平视显示系统YXC3225

在现代汽车行业中,HUD平视显示系统正日益成为驾驶员的得力助手,为驾驶员提供实时导航、车辆信息和警示等功能,使驾驶更加安全和便捷。在HUD平视显示系统中,高精度的晶振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要素。YSX321SL是一款优质的3225无源晶振,拥有多项卓越特性,使其成为HUD平视显示系统的首选。

拥有卓越性能的高精度超薄低功耗心电贴—YSX211SL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心电监护设备在日常生活和医疗领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无源晶振 YSX211SL 作为一种先进的心电贴产品,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市场上备受瞩目。

可编程晶振选型应该注意事项

对于可编程晶振选型的话,需要根据企业的需求选择。在选择可编程晶振的时候注重晶振外观、晶振的频率、晶振的输出模式、晶振的型号等等,这些都是要注意的,尤其是晶振的频率和晶振输出模式以及晶振的型号都是需要注意的。

性能高的服务器—宽电压有源晶振YSO110TR 25MHZ,多种精度选择支持±10PPM—±30PPM

在现代科技发展中,服务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各种应用提供强大的计算和数据存储能力。而高品质的服务器组件是确保服务器稳定运行的关键。YSO110TR宽电压有源晶振,作为服务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多项优势,成为业界必备的可靠之选。

差分晶振怎么测量

其实对于差分晶振怎么测量方式有很多种,主要还是要看自己选择什么样的方式了,因为选择不同的测量方式步骤和操作方式是不同的。关于差分晶振怎么测量的方式,小扬给大家详细的分享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