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19 阅读量:733 来源: 我爱方案网整理 发布人: Aurora
据业内人士透露,GPU芯片凭借其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和出色的编程能力,正在成为半导体厂商之间激烈竞争的领域,中国许多IC设计商也加入了这场竞赛,希望开发国产GPU,以支持中国的半导体自给自足。
GPU可以满足PC、工作站、移动设备和云服务器上的通用图形和高性能计算,是在自动驾驶、金融、医疗保健、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游戏和数据中心等领域为人工智能计算提供动力的主流解决方案。
GPU 的全球供应涉及复杂的设计和广泛的技术,现在由英特尔、英伟达和AMD主导,但许多中国芯片设计企业正在积极开发多样化的 GPU 以满足国内需求。
中国在自主研发 GPU 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聚集了约 20家该领域的开发商,包括景嘉微电子、芯动科技、天数智芯、摩尔线程、壁仞科技、沐曦集成、登临科技和砺算科技。它们在资本市场上最受追捧,其中许多已经将其GPU 芯片投入量产。
主要挑战
但一些重大挑战可能会影响中国本土 GPU 的发展。首先是IP许可。由于IP研发难度大、开发周期长,目前中国GPU开发者大多使用英国Imagination Technologies提供的IP,导致核心电路专利无法控制,后续更新无法进行。
然后是生产困境。新创企业不仅面临原材料和制造能力的紧张供应,还必须承受来自主要参与者的竞争压力。
此外,成本难以降低,因为GPU芯片在进入量产之前必须经过漫长的设计测试过程,并且芯片的商业化规模化也需要时间。
另一个挑战是中国的GPU领域尚未成熟,因此在中国很难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
中国第一家GPU制造商
作为中国第一家GPU制造商,成立于2006年4月的景嘉微目前是唯一一家能够将其内部开发的GPU产品大规模商业化的中国开发商。2015年,该公司推出了第一代GPU,称为JM5400,采用65nm CMOS工艺制造,成为中国第一款高可靠性、低功耗的GPU,有助于打破外国GPU供应商在中国市场的长期主导地位。
2018年8月,景嘉微推出第二代产品JM7200,主要应用于商务台式机。在公司完成新GPU与中国供应商龙芯科技和飞腾科技的CPU以及麒麟、联泰科技和天脉开发的操作系统的兼容性测试后,开始量产。
2021年12月,公司推出第三代14nm高性能GPU——JH920,采用统一渲染结构和多个可编程计算模块。它现在是中国市场上最畅销的国产GPU产品。
另一家老牌芯片厂商芯动科技于 2021 年 11 月正式发布了其用于服务器和桌面应用的 风华一号GPU。风华一号在中国GPU领域拥有多项“第一”记录,包括率先实现5-10TFLOPS的渲染能力,率先实现图形API支持超过OpenGL 4.0,率先实现多用户渲染,计算、编码和解码,率先支持硬件虚拟化和可扩展性。
芯动科技表示,风华一号中使用的 80% 的 IP 都是自己开发的,算力堪比英伟达的 Tesla T4 GPU。该公司计划在 2022 年晚些时候采用 5nm 工艺制造其首款 GPU 芯片。
芯动科技现在还为包括台积电、三星电子、格罗方德、中芯国际、联电和英特尔在内的全球主要代工厂提供从 130nm 到 5nm 的各种工艺的高速信号 IP 和 ASIC 定制解决方案的一站式采购。
初创公司
业内消息人士称,除了这两位老牌玩家外,中国近年来还见证了一些 GPU 初创公司的诞生。其中,天数智芯成立于 2015 年 12 月,是中国首家高端 GPGPU(通用 GPU)供应商,专注于打造更多自主可控、符合世界标准的高性能云计算 GPGPU,推出 5G 边缘和云推理 GPGPU。2021年1月,公司成功发布7nm云训练GPGPU,计算性能是主流同行的2倍。
登临科技成立于2017年11月,于2021 2月开始向客户交付其首款GPU+芯片的样品,以进行验证。消息人士指出,通过高效张量引擎和可编程GPU引擎的有机结合,以及与CUDA/OpenCL的直接硬件兼容性,该公司的GPU+满足了通用性和高效率的双重要求,为GPU在中国的商业化创造了一条新路。
自2019年成立以来,壁仞科技一直致力于开发本土通用计算系统,并为智能计算提供集成解决方案。该公司于2021 10月开始向台积电订购其首款GPGPU BR100的7nm工艺订单。BR100凭借其结合最新设计、先进制造和封装技术的独创芯片架构,被广泛视为中国首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GPGPU芯片组。
摩尔线程成立于2020年6月,被视为一匹黑马。消息人士称,在短短18个月内,该公司发布了一系列基于全新MT统一系统架构(MUSA)的新产品,包括用于台式机和工作站的MTT S60 GPU,以及用于数据中心的MTT S200 GPU。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张建中在创立摩尔线程之前曾担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市场总经理,在任职15年至2020年5月期间,他帮助英伟达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完整的GPU生态系统。
格兰菲近期推出新国产GPU
近日,格兰菲发布了官方产品页面,概述了Glenfly Arise GT-10C0 显卡的特性和规格。官网介绍称,Arise-GT10C0是格兰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为桌面、商业显示以及通用计算等中高端应用场景,研发设计的第一款图形和图像独显芯片。
它基于28nm工艺制造,内置完全独立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图形图像处理引擎,兼容银河麒麟KOS、统信软件UOS、Windows等主流操作系统,同时可在X86、ARM、MIPS等主流硬件平台操作运行,支持多种图形和图像的API接口标准,例如:DirectX11、OpenGL4.5、OpenCL1.2等。
Glenfly Arise-GT-10C0显卡基于图形图像芯片自有的处理引擎,适配多种操作系统和CPU硬件平台,实现高画质的渲染效果,结合1.5TFLOPS的浮点运算能力,可支持4K高清显示与视频播放,使3D画面如临其境、视觉体验栩栩如生,并轻松实现多路视频输出和视频拼接。
关于我爱方案网
我爱方案网是一个电子方案开发供应链平台,提供从找方案到研发采购的全链条服务。找方案,上我爱方案网!在方案超市找到合适的方案就可以直接买,没有找到就到快包定制开发。我爱方案网积累了一大批方案商和企业开发资源,能提供标准的模块和核心板以及定制开发服务,按要求交付PCBA、整机产品、软件或IoT系统。更多信息,敬请访问http://www.52solution.com
在消防安全需求升级与物联网技术融合的背景下,Holtek(盛群半导体)推出BA45F25343/53/63系列MCU,以双通道感烟AFE(模拟前端)为核心,结合高度集成的电源管理与智能算法,实现感烟探测器在精度、成本、可靠性三大维度的突破性提升。该系列通过内置双通道LED驱动、5V/9V多电压输出及失效报警功能,不仅解决了传统方案外围电路复杂、误报率高(行业平均>2%)的痛点,更以国产替代能力打破海外厂商(如ADI、Microchip)在高端消防芯片市场的垄断,成为智能消防终端、工业安全监测等场景的行业标杆。随着智慧城市与安规政策驱动,BA45F系列有望在百亿级消防物联网市场中占据核心地位。
在边缘计算与工业自动化高速发展的当下,电源管理技术正面临高密度集成与能耗优化的双重挑战。Microchip推出的MCPF1412高效全集成12A电源模块,以行业领先的5.8mm³超小封装、95%以上能效转换率及智能化数字接口,直击设备小型化与能源损耗的核心痛点。本文从技术解析、性能突围、国产替代路径及市场前景多维度切入,深度剖析该模块如何通过创新的LDA封装与PMBus®兼容设计,在工业控制、数据中心及新能源领域重构电源管理标准,为国产替代与全球竞争提供关键技术启示。
在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车展的智能驾驶技术专区,易灵思(展位2BC104)首次公开展示其钛金系列FPGA完整技术生态,两款基于16nm FinFET工艺的旗舰产品Ti60/Ti180,配合全栈式开发平台,构建起覆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车载传感三大核心场景的解决方案。
全球半导体制造格局迎来关键变量。根据产业链最新消息,英特尔的Intel 18A制程节点已获得英伟达、博通、IBM等多家行业巨头的代工订单,首批验证芯片反馈积极。这意味着在台积电主导的先进制程领域,美国本土终于出现具备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在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上,联发科技(MediaTek)以天玑汽车旗舰座舱平台C-X1与联接平台MT2739的发布,正式吹响了“AI定义座舱”的号角。作为全球首款基于3nm制程的车规级芯片,C-X1凭借双AI引擎架构、NVIDIA Blackwell GPU集成及400TOPS的端侧AI算力,不仅突破了传统车载芯片的算力天花板,更通过云端-端侧一致性开发生态,实现了低延迟语音交互、实时旅程规划等生成式AI功能的规模化落地。而MT2739作为5G-Advanced技术的标杆性产品,率先支持3GPP R18协议及卫星通信技术,解决了复杂场景下的网络稳定性难题。这两大平台的协同,标志着MediaTek在智能汽车领域完成了从芯片性能到生态整合的全链条布局,直面高通8155等竞品的市场优势,并加速国产替代进程。随着智能座舱渗透率预计在2025年突破60%,MediaTek正以技术革新重塑行业格局,推动中国汽车芯片从“跟随”迈向“引领”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