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29 阅读量:900 来源: 我爱方案网整理 发布人: Aurora
在美国总统乔·拜登签署了《芯片和科学法案》,制定了近 530 亿美元的半导体制造激励措施之后,美国对中国的高科技优势的限制再一次升级。法案签订后,中芯国际董事会进行改组。赵海军博士辞任执行董事职务;William Tudor Brown先生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吴汉明院士担任中芯国际第一类独立非执行董事、董事会提名委员会成员及战略委员会成员。美国商务部下属机构工业和安全局于 8 月 15 日开始实施新的出口管制,涵盖以国家安全为由生产先进芯片的技术。
在这样的限制下,中芯国际近日发布的半年财报仍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绩。2022年上半年中芯国际营业收入为245.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2.8%;毛利率40.3%,比上年同期增长13.6%。
就经营情况而言,中芯国际表示2022年上半年,在全球集成电路行业整体维持增长趋势的大环境下,各细分领域的市场上呈现多极分化,全球晶圆代工产能由全面稀缺转为结构性紧缺,具体来说:(1)以智能手机、个人电脑为代表的存量市场需求逐渐放缓;(2)以物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新兴增量市场对产能和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行业对产业链区域性调整的预期依然存在,基于对供应链区域化分割的担忧,终端客户在地化生产需求加速,产生了在地化的产能缺口。
为响应市场的动态变化,中芯国际提前部署规划,进一步优化产能,不断推出新产品工艺平台,提升客户服务,坚定锁定存量、积极开拓增量。在技术方面,中芯国际表示, 2022 年上半年,多个平台开发按计划进行,稳步导入客户,正在实现产品的多样化目标。55 纳米 BCD 平台第一阶段已完成研发,进入小批量试产。
其他在研的工艺还包括FinFET衍生技术平台、22纳米低功耗工艺平台、28纳米高压显示驱动工艺平台、40纳米嵌入式存储工艺平台、4XNOR Flash工艺平台等等,都是国内领先的工艺水平,适用于智能家居、消费电子、AMOLED屏幕、汽车电视、电源管理、虚拟显示等领域。
对于下半年的经营情况,中芯国际表示,下半年智能手机仍然在消化库存,消费电子需求疲软,但结构性紧缺情况仍将继续,汽车电子、绿色能源、工业控制等领域需求依然保持稳健增长。目前来看,这一轮周期调整至少要持续到明年上半年,何时结束要看接下来宏观经济走势、消费端需求恢复节奏,以及行业去库存情况。
中芯国际在多事之秋中宣布扩大产能
中芯国际8月26日公告,与天津市西青经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和天津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订立并签署《中芯国际天津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拟建设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项目。
协议显示,拟建设的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规划建设产能为10万片/月,可提供28纳米至180纳米不同技术节点的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产品主要应用于通讯、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工业等领域,拟选址西青开发区赛达新兴产业园内。同时,中芯国际将在西青开发区全资设立一家生产型独立法人公司,注册资本为50亿美元,投资总额为75亿美元(约合505.9亿元人民币)。
该项目中,天津市西青经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和天津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同意为中芯国际用地支持、项目产业扶持、项目人才支持、项目基础设施支持以及项目其他支持。
中芯国际承诺,西青新公司按照约定条件及程序参与项目地块的竞拍,用于该项目建设。公司同时称,本协议拟投资的项目符合公司的发展规划,有助于公司长远发展。项目资金来源于公司自有资金及自筹资金,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不存在损害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的情形。
此前,除了已有产线的继续扩产,中芯国际还正在北京、深圳、上海三地新建12英寸产线项目,此次计划建设的天津新晶圆产线是中芯国际新建的又一12英寸产线项目。从制程节点来看,28纳米是当前应用广泛的成熟制程,中芯国际扩产多以28纳米为主。
关于我爱方案网
我爱方案网是一个电子方案开发供应链平台,提供从找方案到研发采购的全链条服务。找方案,上我爱方案网!在方案超市找到合适的方案就可以直接买,没有找到就到快包定制开发。我爱方案网积累了一大批方案商和企业开发资源,能提供标准的模块和核心板以及定制开发服务,按要求交付PCBA、整机产品、软件或IoT系统。更多信息,敬请访问http://www.52solution.com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AI智能眼镜市场迎来戏剧性增长。行业数据显示,该季度全球总销量突破60万台,较2024年同期飙升216%。然而,表面繁荣下隐藏着市场高度集中的结构性失衡——仅Ray-Ban Meta单品牌就贡献了52.8万台的销量,占据全球市场88%的绝对份额。这一现象折射出中国市场的深层困境:尽管雷鸟V3、小米AI眼镜等本土产品已实现稳定供应,但“发布会热度高涨,终端销售遇冷”的尴尬局面仍在持续,产业整体仍处于发展阵痛期。
华尔街对人工智能(AI)的空前乐观情绪持续升温,将芯片巨头英伟达推至聚光灯下。该公司市值于盘中交易中一度触及惊人的3.92万亿美元,超越苹果公司在2023年12月创下的3.915万亿美元收盘市值纪录,距离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的王座仅一步之遥。
国际权威调研机构Omdia于7月3日发布最新预测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电视出货量预计达2.087亿台,与2024年同期基本持平,同比微降0.1%。在全球消费电子需求疲软的背景下,北美与中国市场逆势突破,成为驱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全球半导体巨头三星电子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泰勒市(Taylor, Texas)投资建设的先进芯片制造工厂,其原定于2024年的投产计划现已推迟至2026年。据行业知情人士透露,建设进度调整的主要动因在于当前难以锁定足够的客户订单以及需要适应市场对更尖端制程工艺的需求变化。这一变动引起了外界对半导体市场复苏节奏和大型投资项目落地挑战的关注。
多方供应链信息及行业分析师报告显示,苹果公司(Apple Inc.)针对首款可折叠iPhone的开发工作已进入实质性的原型机(Prototype)阶段。据悉,该项目于今年6月已正式迈入P1(Prototype 1)原型开发阶段。按照苹果既定的产品开发流程,后续还将经历P2和P3阶段,整个Prototype开发流程预计持续约6个月。在此期间,供应链伙伴将进行小批量试产,并由富士康(鸿海精密)及和硕等主力组装厂进行组装整合,核心目标是验证初期生产可行性与关键组件的良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