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7 阅读量:2114 来源: 综合网络 发布人: bebop
随着全球对绿色能源和可持续交通的追求日益增强,电动汽车(EV)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作为EV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充电桩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用户的体验和整个行业的成熟度。在此背景下,碳化硅(SiC)功率器件凭借其优异的电气性能,成为推动充电桩技术革新的重要力量。
碳化硅功率器件优势
碳化硅是一种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相较于传统的硅基器件,它提供了显著的优势。SiC功率器件能够承受更高的电压、电流和温度,同时展现出更低的开关损耗和导通电阻。这些特性使得SiC器件能够在更紧凑的设计中实现更高的功率密度,进而降低了系统的整体成本和体积,提高了效率和可靠性。
充电桩中的应用
在充电桩的电源模块中,碳化硅MOSFET和肖特基二极管被广泛应用。例如,采用SiC MOSFET的直流充电桩拓扑电路能够提升效率约0.3%至0.5%,这看似微小的提升,在大规模部署和长期运行中却能带来巨大的节能效益。同时,SiC器件的高频操作能力允许使用更小的磁性元件和散热器,从而减少了充电桩的尺寸和重量,提高了功率密度。
快速充电是现代电动汽车用户的核心需求之一。碳化硅功率器件能够支持更高的充电功率,使得充电桩能够提供数百千瓦的充电能力,从而显著缩短充电时间。例如,50kW以上的充电桩通常会利用SiC技术来实现高效率和高功率输出。
尽管碳化硅器件的单价高于硅基器件,但它们在充电桩中的应用实际上可以降低系统总成本。这是因为SiC器件能够减少外围组件的数量,降低散热要求,并且允许使用更小的空间,这对于城市环境中寸土寸金的充电站尤其重要。此外,SiC器件的长寿命和高可靠性减少了维护成本和停机时间,进一步提升了充电桩的整体经济效益。
结论
碳化硅功率器件在充电桩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充电效率和功率密度,还优化了成本结构,促进了快速充电技术的发展。随着SiC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步下降,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的充电桩将更加高效、紧凑和经济,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和可靠的充电服务。碳化硅功率器件无疑将成为推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关键因素。
美国为防止高端人工智能(AI)芯片通过第三方渠道流入中国,已秘密要求芯片制造商英伟达(NVIDIA)、超威半导体(AMD)等企业在出口至部分国家的AI芯片中植入追踪程序,以便实时监控芯片流向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
电路板中常用到恒温与温补这两种晶振,恒温晶振与温补晶振都属于晶体振荡器,既有源晶振,所以组成的振荡电路都需要电源加入才能工作
汽车电子系统日益复杂,尤其在48V架构、ADAS与电控系统普及的当下,对瞬态电压抑制器(TVS)的功率密度、高温耐受性及小型化提出了严苛挑战。传统大功率TVS往往体积庞大,难以适应紧凑的ECU布局。威世科技(Vishay)日前推出的T15BxxA/T15BxxCA系列PAR® TVS,以创新封装与卓越性能直面行业痛点,为下一代汽车设计注入强大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