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7 阅读量:2944 来源: 综合网络 发布人: bebop
PCB设计和制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技术和工艺步骤。以下是一些关键技术和工艺:
需求分析
确定电路的功能需求、性能指标、物理尺寸限制等。
原理图设计
使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创建电子电路的原理图,定义所有元件及其连接关系。
PCB布局规划
根据原理图进行元件布局,考虑信号路径、电源分配、热管理等因素,以优化电气性能和物理结构。
布线
在确定了元件位置后,设计师需要通过软件工具为每个网络分配导线,确保满足电气规则如最小间距、最大长度等。
阻抗控制
对于高速信号传输,必须精确控制导线的特性阻抗,以减少反射和串扰。
设计规则检查(DRC)
使用软件自动检查设计是否符合制造商规定的制造规范,包括线宽、间距、过孔大小等。
生成生产文件
包括Gerber文件(用于光绘)、钻孔文件、装配图等,这些是制造商用来制作PCB的基础资料。
基板准备
选择合适的基材材料(如FR-4),并根据层数切割成适当的尺寸。
层压
对于多层板,需要将铜箔与预浸料(Prepreg)交替叠放,并在高温高压下压制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多层结构。
图像转移
使用光绘或直接激光成像技术将设计好的线路图案转移到覆铜板上。
蚀刻
移除不需要的铜,只留下按照设计要求形成的导电路径。
钻孔和镀通孔
钻出安装元件和互连不同层所需的过孔,并对其进行化学镀铜处理,使过孔内部导电。
表面处理
应用保护性的表面涂层,例如HASL(热风整平)、ENIG(化学镍金)等,以防止氧化并提供良好的焊接性。
阻焊层印刷
屏蔽非焊接区域,避免焊接过程中出现短路或其他问题。
丝印
打印标记层,包含元件标识、公司logo等信息。
测试
对成品PCB进行电气测试,确保其符合设计规格,如开短路测试、飞针测试等。
最终检验和包装
完成所有上述步骤后,对PCB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然后进行适当的包装以便运输和储存。
以上只是简要概述了PCB设计和制造的主要技术和工艺,实际上每一步都可能涉及到更详细的子过程和技术细节。随着技术的进步,诸如HDI(高密度互连)、柔性/刚柔结合板、埋入式无源元件等高级PCB制造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根据IDC最新发布的企业级存储市场追踪数据,2024年中国存储产业迎来结构性增长拐点。全年市场规模达69.2亿美元,在全球市场占比提升至22%,展现出强劲复苏态势。以浪潮信息为代表的国内厂商持续突破,在销售额(10.9%)和出货量(11.2%)两大核心指标上均跻身市场前两强,标志着本土存储生态的成熟度显著提升。
全球消费电子巨头索尼集团近期被曝正酝酿重大战略调整。据彭博社援引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该集团拟对旗下核心半导体资产——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SSS)实施部分分拆,计划于2023年内推动该子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独立IPO。该决策标志着索尼在半导体产业布局进入新阶段,同时也预示着全球图像传感器市场格局或将发生重要变化。
在2025上海国际车展上,移远通信推出的全新车载蜂窝天线补偿器引发行业关注。该产品通过双向动态补偿、微秒级频段切换及混频电路集成等核心技术,解决了车载通信中长期存在的射频链路损耗难题,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稳定高效的通信支持。本文将从技术优势、竞争分析、应用场景及市场前景等多维度解读这一创新方案。
在全球DRAM市场格局加速重构的背景下,三星电子近期宣布将跳过第八代1e nm工艺节点,转而集中资源开发基于垂直通道晶体管(VCT)架构的下一代DRAM技术。据内部路线图显示,三星计划在2027年前实现VCT DRAM量产,较原定计划提前一个世代。该技术通过三维堆叠晶体管结构,将存储单元面积缩减30%,并利用双晶圆混合键合工艺解决信号干扰问题,被视为突破传统平面工艺物理极限的核心方案。
2025年4月28日,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方”)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以多项核心经营指标的历史性突破,彰显其作为全球半导体显示龙头企业的强劲发展动能。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5.99亿元,同比增长10.27%,创下一季度收入新高;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6.1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4.06%,扣非净利润13.52亿元,同比飙升126.56%。这一业绩表现得益于其“屏之物联”战略的深化落地,以及“1+4+N+生态链”业务架构下各板块的协同创新。